当前位置: > 发展 > 中评现场:粤港澳学者共议大湾区发展建设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粤港澳学者共议大湾区发展建设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林贡钦(中评社 兰忠伟摄)


《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中评社 兰忠伟摄)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鹏(中评社 兰忠伟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际交流部部长唐继宗(中评社 兰忠伟摄)


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恩(中评社 兰忠伟摄)


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郭健青(中评社 兰忠伟摄)


参会人员合影(中评社 兰忠伟摄)

  中评社澳门5月30日电(记者 兰忠伟)以“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的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30日在澳门举行。论坛由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办,共邀请六位粤港澳学者围绕“大湾区发展建设”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

  郭健青: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新发展

  会议由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郭健青主持。他在论坛中表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湾区经济的政治体制有很大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里有社会主义体制的广东、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香港、澳门。法律制度有英美法系的香港,大陆法系承继葡萄牙的澳门和基本是大陆法系的广东。一个经济总量长期位居中国大陆之首的广东省,两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这样的政治体制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需要的是发挥各自区域本身的优点,并且融合、互补其他区域的优势,而不是互相抵销,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郭健青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在新的环境下的探索、创新和发展。通过大湾区的发展可以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的省份合作探索一条新路子。

  谈到澳门在大湾区发展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郭健青指出,澳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规模小、经济结构单一,各种产业与粤、港不能相比,更不用提什么“金融、航运、转口、物流及创新产业中心”,但澳门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湾区的发展中不能忽视,包括与萄语国家的联系、推进加强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等。

  郭健青强调,中国大陆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人民对澳门的关心和支持。由于目前两岸关系停滞,经贸关系不可能不受到严重的影响。CEPA的许多具体条款无法得到完全落实,“服贸协议”更是胎死台民意机构。“惠台31条”虽好,肯定将受台湾当局的多种限制。所以与港澳合作,通过与港澳绕这么一下,进入大陆市场的限制将更小,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方面都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特别是台湾具有优势的文创产业。同时通过与港澳内地的合作,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车,让“中国梦”真正地在中国大陆与台湾港澳都得以真正的实现,通过合作,实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王鹏:粤港澳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创新试验田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鹏认为,粤港澳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创新试验田,不但可为我国未来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公共产品供给和制度性话语权等方面增加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也能争取将成功经验复制、推广,以服务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了推进新常态下粤港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的深度融合,并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下发挥重要作用,粤港澳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创新试验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第一,打造具有善后机制的企业创业试验田。创新能够形成新经济,但环顾全球,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创立创新企业,往往失败多成功少。在设立善后机制方面,港澳业界对公司破产、公司重组和清盘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国际经验。粤港澳三地政府可以共同推出创新、创业的善后配套机制,利用政府资源为非因道德风险所致的创新、创业失败者提供援助和保障。

  第二,打造高端智库和国际人才合作的人才培育试验田。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是广东省走向世界的根基,毗邻港澳地区是广东省最大的优势,而服务业又是港澳之所长。在广东自贸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提速发展阶段之际,粤港澳可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关促进粤港澳专业人才在广东自贸区迅速集聚,进一步强化粤港澳专业服务领域合作,为自贸区和国家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决策,建议国家对广东自贸区在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过程中给予更多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持。粤港澳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创新试验田,应借鉴和采用港澳的专业服务标准,通过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完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随着广东自贸区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尤其是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金融衍生品等推进实验的领域,港澳服务业专业人才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可以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建议在自贸区规划中建设粤港澳高端专业服务业中心,实行优惠地价、定向招标等政策。
  
  第三,打造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金融改革试验田。沪港通、深港通都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但深圳上市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且行业多样,预计可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有别于上海股市的多元化选择。展望未来,作为内地与香港股市进一步互联互通的举措,深港通在巩固内地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势必承担重要角色。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业已开启,建议可通过利用双方既共通又互补的金融优势再向前一步,由港澳深三地交易所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管理,在交易所的规则、制度和技术等设置上进行创新。随着深港通的开通,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将进一步受益,内地投资者有更多渠道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运行也将出现自我流转的良性循环。
  
  王鹏表示,粤港澳共同出力“一带一路”,推动三个创新试验田的建设,不但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要求,更是中国深度全球化、积极全面参与国际规则顶层设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互联互通的新尝试。这将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使我国真正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唐继宗:澳门发展产业要充分利用粤港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中心国际交流部部长唐继宗表示,大湾区是中国走向全球发展其中一个制度的选择,从经济发展的路径看,三地要认清彼此的瓶颈和制度,互谅互让,在一国之下,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唐继宗指出,澳门的产业和企业与粤港澳地区形成了替代性,澳门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在经济融合中,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帮助澳门的中小微企业,增加竞争力。

  他亦认为,澳门的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存在互补性,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出口。总体而言,娱乐和旅游相关产业有助于澳门的发展,澳门在发展其余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粤港的强项和优势,配合澳门自身发展。

  唐继宗表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跨界交通条件与成本的改善,会为本澳博彩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的需求带来量与结构上的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港、珠、澳三地市场更趋融合,让原来各自处在三地的提供同类产品、服务的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陈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承载着国家多重战略功能

  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恩首先就港珠澳大桥建成发表看法。他认为,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和战略支点,大桥的建成,将会重构珠三角的经济格局。珠海从某个角度会取得类似深圳的地位,成为内地珠三角西部连接、通往香港的又一个枢纽。

  陈恩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是近4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结果,是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的自然选择,也是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路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要支撑点,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也是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创新,是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的总和优势,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的重大举措,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承载着国家多重战略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建设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核心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的制定及跨境治理的实施,既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也是在新时代下中国探索参与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一个‘先行区’和试验田,在新时代下,中国为全球跨境合作与经济社会治理贡献的新方案和提供的新示范。”陈恩说。

  陈恩谈到,纵观当今世界,那些经济发展条件最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大都聚集在沿海湾区,并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开发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湾区往往在地区乃至国家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大湾区和雄安新区是中国目前平行发展的两大阵营。”陈恩表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粤港澳合作的升级版,它所承载国家应对新时代发展挑战的战略功能。其次,它是丰富、完善和发展“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重大安排,它是从“前店后厂”、“井水”、“河水”,分工互补和区域合作,到进行跨境治理、区域融合、多元主体共存共荣这一全新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创新;第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融合和跨境治理与跨境发展是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粤港澳区域发展蓝图,是新时期国家的区域经济新战略,也是国际探索解决港澳深层次发展问题上的新突破,以城市群形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是近年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是消除行政区划障碍、解决区域进一步融合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最后,粤港澳大湾区是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打造“外引内联”的双向平台,成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辐射、拉动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区。以珠江三角口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

  纪硕鸣:香港的优势需要在粤港澳区域重新整合

  《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认为,香港需要融入国家发展建设,香港的优势需要在粤港澳区域重新整合。这不是简单的服务,这种服务是需要融入、融合到区域整体发展之中,将区域发展为己任,在大湾区整体发展中找到香港自己的定位。

  “在大湾区和‘一带一路’中,香港和澳门的角色至今还是模糊的。”纪硕鸣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借镜,很大程度上有香港成功经验的意义。随着广东的开发,香港转移了自己的产业,香港和广东形成了前店后厂合作分工发展的一套经济模式。很显然,过去无论“前店后厂”,还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优势互补的发展阶段中,香港、广东分工合作鲜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诞生,粤港澳之间要分工,但更要融入,区域优势整合应该是趋势,或者说是必然。

  纪硕鸣强调,大湾区为香港提供了整合融入的机遇。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优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大湾区整合,未来就是航空母舰或者是多艘舰船群整体“出航”。香港就是融入其中的一员。

  珠三角企业将越来越多会就大湾区不同城市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环境来布局其业务,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同城化程度亦将提高,与此同时,湾区内各城市间的互动性亦会增强。在城市管理建设上,香港是一座金矿,有很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宝藏。同城化过程的软实力提升,香港在城市管理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供大湾区内城市借镜。

  林贡钦: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一站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林贡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新的发展路径。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站。

  “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可相互结合,‘一带一路’第一站就是大湾区,货物在粤港澳地区包装、筹备,第二站就是南海和南海周边国家,第三站才到印度洋。”林贡钦说。

  林贡钦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其他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法律、社会体制的不同,这是其他湾区不存在的问题。随着内地的快速发展,香港的优势在逐渐减少,且香港的泛政治化问题限制了香港自身的发展。他表示,大湾区与“一带一路”都是香港再繁荣的一个机会,香港是否能够把握住这一机会,显得至关重要。香港的优势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但是可以进行互补。

  “我认为香港能跟上‘一带一路‘步伐已经不错,香港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法律、制度和价值观方面保持一致,香港的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人才都与国际接轨,这都是香港在大湾区和“一带一路”中的优势。香港的作用,是大湾区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林贡钦说。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19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