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现场:北京专家共谈新形势下中美关系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北京专家共谈新形势下中美关系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方长平(中评社 海涵摄)


达巍(中评社 海涵摄)


李巍(中评社 海涵摄)


李岩(中评社 海涵摄)


赵海(中评社 海涵摄)


尹继武(中评社 海涵)


李晨(中评社 海涵摄)


王鸿刚(中评社 海涵摄)


宋伟(中评社 海涵摄)


刁大明(中评社 海涵摄)


祁昊天(中评社 海涵摄)


左希迎(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由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挑战与应对”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23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多位国际关系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讨论会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中心主任、人大国际关系副院长方长平和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尹继武主持。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中心主任、人大国际关系副院长方长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就要开始,国内外都在高度关注美国国内的这场选举,其背后原因在于特朗普上台以来其内外政策对国际社会构成了巨大冲击,人们希望这场选举对美国国内政治形成某种制衡。特别是对中国学界来说,在中美关系面临转型的压力下,希望中期选举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某种积极影响。当然方长平也认为,在当前中美关系呈现的结构性压力下,美国两党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谨慎评估中期选举的结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因此,他希望通过会议的研讨,系统评估中美关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国未来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指出,全球世界秩序的不确定性和美国的不确定性对中美关系形成了双重的挑战。达巍教授回顾了中美关系的历程,他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动不只是两个国家政府政策层面的问题,而且受到全球世界秩序的影响。在达巍教授看来,美国的不确定性既包括特朗普政府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涉及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松动和后撤及其美国的选择。达巍教授指出,面对当前的战略环境,中国要做中美关系当中比较清醒和节制的一方,对战略环境和战略机遇期进行慎重的判断。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解析了中国国际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尤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格局的转变。李巍教授的发言从三个方面展开,即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新举动、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近期的应对。李巍教授指出,特朗普上任以来主要做了几件事情,包括美加墨自贸区的谈成以及美韩自贸区的重新修订、全面加强原产地原则、推出“毒丸条款”和杯葛WTO、中美经济脱钩及美日欧自贸区的谈判。中国对目前的整个国际经济环境有比较充分的估计,当前中国需要明确自身外部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应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李岩副研究员总结了中美关系面对的三大挑战:第一,过去四十年总体符合中国发展方向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美关系的态势逐渐发生转变。第二,中美经济存在脱钩的风险。第三,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可能会在无共识、无“压舱石”、无信任的状态之下运行。李岩副研究员认为,面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挑战,应该树立竞争思维,注重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海从政治的回归、地缘政治回归、区块经济的回归、联盟的回归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首先,由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政治”尤其是国内政治在大规模地回归,中国成为美国内政斗争中的靶子,民粹主义和身份政治也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动荡。其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地缘政治变得异常突出。第三,经济受到政治的影响开始产生了区隔,产生区块经济的回归。第四,潜在的联盟正在出现,联盟政治有所回归。赵海博士指出,我们生活在历史回归的时代,需要在中美相对实力转换的背景下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大势。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尹继武从战略互动、时间节点和领导人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变化:第一,国家的战略沿袭和对对方的看法会影响对方对我们的看法。第二,需要把控好中美关系中的时间节点。第三,面对面外交可以帮助领导人理解对方的信息,避免意图误判。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李晨指出,用冷战起源和升级的过程来衡量当前的中美关系是不恰当的。李晨博士从局势安全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的转变。在战略层面,中美竞争是一种试图在不爆发全面对抗底线之上的长期博弈。在战役层面上,过去碰瓷式的航行自由行动已经升级为在重要方向上通过更加密集和大规模的展示武力的行动。

  对于中美关系的变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提出以下几点判断:第一,美国对华政策辩论会长期存在,但中美战略竞争会持续升级。第二,未来中美关系变化的上限和下限可能会超出当前的想象,形成新的战略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对中国来说,一方面,中美关系的变动带来了诸多挑战,中美关系的变化发生在中国转型的关键阶段,两国之间也缺乏共识,中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新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出现,这一战略机遇期主要基于变革,为各国提供了相对均等的机会。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指出需要客观看待国内出现的乐观信息。宋伟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升,这是因为中国有很大比例的出口是提前出口。此外,中国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制衡美国也存在一些困难。最后,民主党的制衡或会使问题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难以有巨大变化。宋伟教授主张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在如何解决中美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上,中国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的中期选举:第一,中期选举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的基本趋向。第二,认为中期选举可能是基本之争,不会松动关键盘对于共和党的偏向。第三,美国的国内政治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可以在不介入美国内政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积极的塑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祁昊天分析了中美两国军事准备的转型,主要从三点展开:第一,美国在冷战后长期对军事战略形势产生了误判,当前正在调整中美军事关系。第二,中国在防务技术上并非是“弯道超车”,目前的进步是过去二十多年努力累积起来的结果。第三,过多地强调军备竞赛的概念将会制造误解。未来中国需要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管控新一轮的军事准备互动。

  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左希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变动和挑战:第一,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的力量发展已经到了质变的时期,美国对中国进行了重新评估。第二,中美两国的认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第三,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手段也出现了重要的转变,美国主要采取极限施压的战略,相对之前的领导人更敢于使用国家的力量。对此,中国需要大的宏观思维和宏观框架,在战略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战略。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702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