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陆生具两岸重要解码功能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陆生具两岸重要解码功能



  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大陆籍博士生郭善文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陆生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的“解码”功能》。作者认为:“心灵契合是两岸交往的目的,更是根基。如何让心灵契合,避免越交流越疏离状态?通过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两岸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让交往基础更稳唯有是从‘瞭解’到‘理解’,而陆生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积极去发挥陆生群体所具备的‘解码’功能。”文章内容如下:

  “编码、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理论缘起于符号学,由学者霍尔(Stuart Hall)引入于传播学研究。简言之,“编码”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解码”即是从瞭解到理解的过程。为取得更好的理解,“编码”通常是建立在“解码”的基础上。作为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赴台就学的大陆籍学生(陆生)在两岸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赴台居住时间长、与当地民众有长期接触,对台湾与台湾当地民众的瞭解较为细腻,熟悉当地民众的惯性思维与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陆生”群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台湾、对台湾民众能进行有效“解码”之优势。目前“陆生”在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一、前言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部分相关表述由 “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升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社会融合(Social Cohesion)与社会分裂(Social Disruption)、社会解体(Social Disorganization)、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相对应。两岸间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既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更是大势所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就是要解决只有和平发展、没有和平统一进展、甚至两岸愈走愈远、愈交流愈疏离的难题。就是要解决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中两岸同胞情感疏离、难以心灵感应、心灵契合的难题,彻底防堵“和平台独”的可能性。①
  二、两岸社会融合发展需以“理解”为基础

  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瞭解”是第一步。要想取得深层次的社会融合,其基础仍是彼此有深入的“理解”。相互理解的过程即是互相“解码”的过程。“以自己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还是“以对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当然是择其后者才相互理解,逐渐卸下心防,才可能达到心灵契合。从相互隔阂到心灵契合,非一蹴而就,需要方法需要耐心。

  首先,只有以理解为基础,才会找到当前阶段的最大共识,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新的诱因,促成两岸关系良性循环。两岸虽共处中华文化圈,但业已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社会氛围,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之下,对某一些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不尽相同,这也在情理之中。增进往来,在交往中不断形成共同利益,才可以形成最大的共识。在此之上,才会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诱因,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其次,只有以理解为基础,才能逐步化解长期累积的隔阂,才可能达到民心融通。两岸分隔已久,隔阂在所难免。即使在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后,部分台湾民众仍对大陆的印象停留在原来,不愿意参与到两岸交流中来,甚至抵触,这都需要时间慢慢化解心中的隔阂。最后,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缺乏耐心、方法不当,容易形成新的隔阂,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设置新的障碍。

  二、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要善于“理解”

  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建立于“理解”之上,为了夯实其基础,就要善于去“理解”。在交往中解决产生的误会,达成预期效果,避免下一次同样误解的产生,这才是一种良性的往来,越往来越亲。在两岸民众交往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些因为相互误解带来的问题。两岸民众的交往会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会带动两岸民众的交流往来。

  (一)任何“理解”都从“瞭解”开始

  认知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人际间交往或商业往来都是“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彼此粗浅的瞭解过后,进而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在从瞭解到理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耐心。达到很好的“理解状态”不是一蹴而就。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质变产生前,量的积累确实是漫长的,稍无耐心就可能造成半途而废。其次,要心宽。能容纳另外的观点和看法,试想但凡一听到与自己想法不同时,多想何出此言,而不是立马跳脚批判。

  (二)要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

  人际间交流往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编码、解码”的过程,在彼此编码、解码过程中,两方心理距离才会彼此更近。编码是强调一个由此及彼、汇集表达的过程,解码更强调一个由彼到己、自我认识的过程。在尽量以对方思维方式考量的前提下,编码会更容易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判。在解码时,可以准确理解对方所想表达的想法。
  (三)宽泛的交往才能积累认识

  没有一个确切的方法去引导人们如何去积累对对方的认识,去如何瞭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彼此经常交往过程中,自己去积累对对方的认识,才能对对方的惯性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瞭解。通过各领域交流认识对方、理解对方。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当下,在各个领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往来,才有机会积累起相互的瞭解。在两岸各个领域交流及往来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领域。由于两岸年轻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成长,而且正是处于一个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们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尝试改变,完全有条件积累起新的认识。

  三、陆生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可发挥的解码作用

  2011年9月第一批大陆籍学生赴台就学,当年被视为“陆生元年”。 2011年台湾地区高等院校共录取了1,265名大陆籍学生,有928名陆生注册。在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两岸学生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到2017年台湾地区高校当年录取了2,353名大陆学生,有2,139名陆生报到注册。②陆生赴台就学后改变了两岸学生交流领域,过去主要都是以 “两岸高校间的交换生计划”、“暑期由两岸学子共同参加的夏令营” 、“台生赴大陆就学”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走马观花”式的学生交流,两岸的学生交流进行到更深层次的交流。对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一)陆生赴台就学的现况

  大陆籍学生赴台攻读硕博学位,需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大陆学生户籍在京、沪、浙、苏、辽、闽、粤、鄂八省市,以及来自台湾地区所承认的大陆学历之高校。而申请攻读四年制本科学位的大陆籍学生需要达到大陆地区当地高考分数线二本以上,申请两年制学士学位课程的大陆籍学生需达到专升本考试成绩。赴台升学的大陆籍学生,主要以学士班为主。赴台就读硕博士班的陆生逐年略有增加。

  从表一可见,赴台攻读学士班的学生受两岸政治因素影响明显。以陆生生源地分布来看,大部分赴台陆生来自福建、浙江和广东。在台陆生之间联系密切,分别以各省市及所在学校校友为分类建立微信群。比如,广东赴台学生群、鹏城陆生群、成大陆生群等。以陆生申请专业上来看,多为台湾地区强项的创意类学科、经济与商业类学科。
  表一:陆生赴台就学注册人数(2011-2017)表二:赴台陆生户籍统计(2011-2017)
  (二)陆生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及优势

  陆生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是相较于陆配、陆客、赴台交换生而言。从居台时间而言,陆配可以取得台湾地区户籍后一直居住在台湾;陆客仅是指大陆来台的观光客,每次入台最长逗留时间在十五天以内;赴台交换生的居台时限是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签订协定而定,通常是一学期到两学期。由于台湾方面尚不允许陆生直接留台工作,在台毕业后的陆生除继续留台升学以外普遍都会回到大陆。陆配到台后,多接触到的是自身家族亲朋;陆客赴台后多接触与旅游业相关人士;与陆生一样,交换生来台后,可以与其同学建立一定的往来关系,但交换生来台时间确实短暂。

  赴台陆生,具有较长在台时间,与周遭年轻人接触较多,熟悉两岸社会环境。尤其是占非常大部分比例的学生是来自与台湾语言文化相通的福建省,其中不少学生是来自与中南部台湾语言文化完全相同的福建闽南地区。这是福建闽南地区的陆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赴台陆生,分布不仅限于台湾岛内南北,离岛金门岛也有陆生就读。因此,他们所感受到的社会氛围不全然相同。尤其是在台湾岛内,北部与中南部的社会经济氛围完全不同,北台湾更关心所谓的“高阶政治”和一些相对宏观的思考,而台湾中南部民众更在意所谓的“低阶政治”,在意自身的衣食住行。北台湾的教育文化资源相对充沛,很少有学生交换选择到中南部台湾。这成了中南部陆生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另外,在大陆的学生普遍更关注于宏观层面,而台湾普遍更重视细节的微观层面。赴台陆生在两岸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兼具宏观与微观层面思考的优势。

  (三)如何转化陆生“解码”优势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陆生确实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特殊性,更是具备解码的优势。如何将这部分“解码”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新力量,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陆生需要明确自身优势,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需要各方有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在台的陆生应该更积极,主动参与一些有利两岸交流的活动。在台陆生,因为处境相对尴尬,绝大多数的陆生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意参加过多的活动。尤其是在中南部的陆生,他们对中南部相对瞭解,求学的时间熟悉了与中南部民众打交道。这个宝贵的经验优势是值得利用起来的。

  四、结语

  诚如学者赵春山认为,“融合”就是从“求同存异”进入“存同化异”的过程,除了社会和经济的融合外,更强调两岸的“心灵契合”。心灵契合是两岸交往的目的,更是根基。如何让心灵契合,避免越交流越疏离状态?通过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两岸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让交往基础更稳唯有是从“瞭解”到“理解”,而陆生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积极去发挥陆生群体所具备的“解码”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磊.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阶段.[J]中国评论月刊.2017.10

  (2)张冠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探讨.[J]台湾研究.2017

  (3)丁仁方.加强南台湾与福建民间交流的若干思考.[J]《发展研究》.2017

  (4)吴为.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新态势[J]统一论坛.2016

  注释:

  ①倪永杰:《融合发展——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最新成果》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tyzhj/niyongjie/201708/t20170803_11826750_1.htm,2018年8月3日访问。

  ②数据均来自于台湾“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陆联会)之招生数据,https://rusen.stust.edu.tw/cpx/,2018年8月3日访问。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844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