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跳舞?挥毫?这大概是最特别的两岸研讨会!

热点搜索

跳舞?挥毫?这大概是最特别的两岸研讨会!


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中评社 海涵摄)


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中评社 海涵摄)


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中评社 海涵摄)


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中评社 海涵摄)


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书画院副院长、著名篆书家李晔在现场书写了“两岸一家亲”(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书画院副院长、著名篆书家李晔在现场书写了“两岸一家亲”;(中评社 海涵摄)


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林昌德则题写了“厚德载物”四字(中评社 海涵摄)


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林昌德则题写了“厚德载物”四字(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海涵)11日,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等协办的第四届中华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

  在下午的第四分论坛上,来自两岸的艺术大咖就“如何用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刻讨论。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除了平常的言语交流之外,身怀绝技的大师们也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或奉上“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曼妙舞姿,或书写下“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的墨宝。

  著名舞蹈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一级指导、北京市中国古代服饰舞蹈表演艺术研究会会长张京棣在现场带来了一段敦煌壁画舞。生于1943年的张京棣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七十多岁的她跳起舞来仍然舞姿绰约、体态轻盈。

  张京棣曾在四十余部舞蹈作品中担任独舞、领舞,在七部大型舞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吴清华,在古典舞剧《丝路花语》中扮演英娘,出访过香港、澳门、意大利、法国、朝鲜、澳大利亚等。在中央戏剧学院主讲“模特表演技巧”、“形体表演理论”等课程。曾发表学术论文《俄狄浦斯王的形体塑造》、《让灿烂的古代服饰文化重放异彩》等,创作《命运》等训练教材。1985年张京棣从甘肃来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担任形体教师。1987年在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唐舞》,1990年,她发起成立了“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研究会”,从此致力于中国古典舞蹈的表演、创作与研究,在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中,以《唐舞》参赛并获奖,此后又编排了《敦煌带舞》、《宋舞》、《明舞》、《盼归》等作品。

  张京棣表示,中国古代舞蹈由于朝代不同,在礼仪、风格、步态、动作上都有各自的韵味,特别是历代的服装、头饰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她把对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与舞蹈的创作结合起来,融古典舞蹈与古代服饰于一体,演出既有别于歌舞团,又不同于时装表演队,观众在欣赏幽雅的古典舞蹈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当时的服饰文化特色。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挖掘,张京棣已整理编排出汉、唐、宋、元、明、清六朝的服饰舞蹈,并培养出了一批表演会员。

  除了动态灵动的舞蹈,深沉大气的笔墨也是此组分论坛的另一大点睛之处。来自大陆的中国书画院副院长、著名篆书家李晔在现场书写了“两岸一家亲”;而来自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林昌德则题写了“厚德载物”四字。两人墨宝引得现场嘉宾赞不绝口。

  第四届中华文化论坛是2018年度北京大学举办的一场大型涉台学术和文化论坛,受到海峡两岸和华人社会的高度重视。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石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当今世界的一份重要精神财富。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029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