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社评:美联储政策工具能应付金融危机吗

热点搜索

社评:美联储政策工具能应付金融危机吗


耶伦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耶伦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发表观点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金融系统内部存在巨大的漏洞,美国应对新问题的工具并不多。

  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对美国金融系统存在漏洞发出的警报,同时也是对美国朝野各界发出强烈的预警信号。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金融专家开始讨论美国即将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可能性问题。美国经济经过长期繁荣阶段之后,必然会进入萧条和停滞阶段,这是美国乃至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从业者已经感受到经济危机寒冷的气息。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各种措施,试图降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危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储存的金融工具根本无法阻止经济危机爆发,也无法降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吸收世界上优秀的金融专家,研究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非但没有奏效,反而使美国的金融危机变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不仅让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关门倒闭,而且波及希腊等许多欧洲国家,以至于欧洲联盟国家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拖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金融货币政策说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在美国经济景气的时候,通过提高利率储存应对金融危机的工具;等到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增长。如今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3%以上,因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地提高利率,为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做好充分的准备。美国联邦储备这样做可能是借鉴古代的“平籴法”,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逆向操作,反而使得市场信号变得更加紊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非但没有能力阻止金融危机,反而有可能会使金融危机变成世界性的大规模经济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之所以提高利率,是因为利率作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地位至关重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之后,回笼大量的美元货币,这对于支持美国的信用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美元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美国购买力上升,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大量的商品。这种现象并没有反映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没有准确反映世界贸易的基本情况。

  由于美国进口商大量购买进口商品,从而导致美国国内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美国消费者从中获得好处。但也正是因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使得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升,美国企业竞争力下降。可以这样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屡试不爽的利率宏观调控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美国进口增加,从而使国内的通货膨胀现象被掩盖;另一方面则阻碍美国产品出口,降低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之所以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的政策口诛笔伐,就是因为他担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提高利率,有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萎缩,大量投资者将工厂搬迁到海外,减少美国的就业岗位,影响美国总统竞选连任。

  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学者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宏观调控中所推崇备至,对美国金融货币管理体制赞不绝口,认为美国“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各国应当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体制,使金融货币政策独立于政府,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货币的发行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2008年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私人机构,维护的是美国金融企业的利益,而不是美国整体的利益,当然更不会维护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独特的监管体制,使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制定金融货币政策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利率工具,影响市场资金的走向。不过从历史上来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所作所为,除了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之外,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美国历史上曾经有多位总统试图改变美国的金融货币监管体制,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收归美国联邦政府,让美国联邦政府同时具有财政税收和金融货币宏观调控权。不过,这些主张解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美国总统下场都非常凄惨,一些美国总统被暗杀,一些美国总统则因为大刀阔斧改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而黯然下台。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调整利率政策,当然要考虑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私人机构,首先要考虑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身的需要,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各项政策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利益和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矛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利益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会毫不犹豫地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置美国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其他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局限,同时也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本质所决定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经过总统提名参院批准,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走马上任之后,必须首先考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身的需要。这或许能够解释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美国现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之后,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不能按照美国总统的意愿,维持低利率的政策而公开发表批评性意见。虽然美国总统无法撤销自己的提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会施加压力。从本质上来说,美国货币已经不是以黄金为本位,而是以美国经济为本位,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发展出现灾难性的后果,那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要想保护自己的“最大宗商品”美元价格的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利率,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调整利率的时候,仍然需要考虑到美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到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应对金融危机捉襟见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多次使用利率调整的手段,试图改变美国经济状况,维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既得利益,但是,无论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或者前主席的“空调”——通过发表有关政策性的言论影响美国资本市场走势,还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调整利率的方式影响国际货币市场,都很难改变美国经济发展的颓势。美国已经进入下滑的通道,虽然美国经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期繁荣期,但是,现在没有人否定,美国已经进入大萧条的初级阶段,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当前的经济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世界经济极其相似,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振兴美国经济,那么,人们只能期待美国未来的总统实行罗斯福政策改变美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美国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了周期性的政策调整现象。当美国新自由主义所崇尚的自由竞争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朝野各界就会呼唤“罗斯福新政”,希望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干预经济。当年美国里根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可是,等到美国老布什总统继续执行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时候,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边际效用已经衰竭,美国已经出现了经济下滑的势头。美国年轻州长克林顿之所以能战胜美国老布什总统,就是因为克林顿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通过发展新经济实现了美国财政扭亏为盈。按照美国经济政治发展的规律,如果特朗普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能奏效,而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贸易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加速,那么,在未来的总统竞选中,一定会出现类似于罗斯福那样的民主党人,提出改变特朗普总统的经济政策主张赢得选民的支持。

  中国部分学者可能夸大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美国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宏观调控政策寄予厚望,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决策有可能会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元货币的发行机关,因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各项决策必然会影响到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但是,如果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决策者制定的各项政策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那么,就是典型的痴人说梦。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各项决策,首先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宏观调控政策非但不能克服金融危机,反而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管理体制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宗旨进行深入分析,或许人们更能认清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更加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公开承认美国货币政策中存在漏洞,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它说明这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非常了解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运作模式,也非常了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宏观调控政策的局限性。至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能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让美国的货币政策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相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自己也没有充分的把握。

  中国正加快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步伐。中国一些金融从业者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体制充满好感,希望中国金融监管机制改革按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模式,实现金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中国金融专家不敢公开鼓吹中国实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式的改革举措,但是,以“货币中性原则”含蓄要求中国的最高决策者借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希望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参照美国的模式,建立独立的金融货币监管机构。坦率地说,货币的“中性原则”和金融监管的“中性原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金融监管过程中从来没有所谓的“中性原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也没有贯彻落实“中性原则”。货币政策的中性原则是指,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市场货币流通量的需要,不能过多地依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更不能依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当坚持“货币中性原则”,但是,中国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按照宪法办事,绝对不能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名义破坏宪法所确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更不能以市场金融监管机构取代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职能。中国金融监管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绝对不能东施效颦,在金融监管方面邯郸学步。

  美国金融危机“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大规模金融危机。中国应当减少美元资产,出售购买的美国国债,防止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使中国的美元资产大幅度贬值。中国没有义务为美国的信用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需要,通过减少美元资产,尽可能地避免美国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严重损害。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104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