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学者热议:中日韩如何构建东亚安全机制

热点搜索

学者热议:中日韩如何构建东亚安全机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胡继平(中评社 李娜摄)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加茂具树(中评社 李娜摄)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爱勇(中评社 李娜摄)


东亚合作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李娜)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燕山大酒店举行,近40位中日韩知名专家学者与嘉宾与会。

  在“东亚安全机制构建与中日韩关系”议题的讨论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胡继平对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分析道,朝鲜是2018年各方互动的发起者,也是半岛形势缓和的最大赢家。韩国则是第二赢家,但急于推进南北合作,使得半岛缓和不可逆转,与美国分歧日益明显。但朝美谈判是决定整个半岛局势的关键,目前朝美关系难以取得进展,所以中朝关系和南北关系也受到制约。

  针对2019年半岛形势发展趋势,胡继平预判,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能否举行,要看双方正在举行的秘密谈判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近期举行会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前景仍不乐观。特朗普仍把政治收益放在首位,已经放弃短期内迫使朝鲜完全弃核的目标,今年10月特朗普态度突然转变,美国可能加大对朝鲜半岛的压力,但不会回到2017年的紧张局面。因为特朗普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2019年美朝谈判可能回去的部分成果,以让特朗普可以继续宣称其政策的胜利,但较大进展可能要等到2020年。

  胡继平认为,目前日本对改善朝鲜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在朝美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各方的互动不会太快,日本对朝鲜严厉制裁的态度还不会改变。而韩国经济状况堪忧,文在寅支持率下跌,南北合作则受制于美国无法继续推进,政权可能提前跛脚。

  至于半岛无核化前景,胡继平表示,一是取决于朝鲜的政治意愿,以及承受经济制裁的能力;二是美国能给的朝鲜何种回报力度;三是将无核化问题长期化,目前看这种可能性最大,总体来看,2019年是形势发展比较关键的一年。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加茂具树在发言中指出,日中两国的政治基础十分薄弱,日中关系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纠葛,并且缺乏在同一时期内,同为地区性大国的相处经验,一直是“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状态,现在日中两国已经步入史无前例的全新时代,应致力于夯实安全保障的政治基础,并应尽力不将对方的威胁摆在突出的位置。

  加茂具树表示,日中关系的稳定对于亚洲以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日中两国需做的是要管控好安全保障问题方面的“烫手山芋”,并致力于寻求并增进长远的经济利益。这样方能逐步构建维持两国稳定关系的政治基础。而当前日中关系改善的氛围仅仅是为了构建该工程所迈出的第一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茹表示,2018年以来的朝核变局波及美韩同盟,美韩暂停联合军演,驻韩美军去留的讨论升温,在此基础上实现“完全的无核化”势必进一步影响美韩同盟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朝美无核化基本立场未变,朝鲜和美韩同盟做出妥协、达成新的无核化协议很难,目前的“双暂停”局面可能逆转。美韩对朝政策步调不一,分歧凸显。文在寅政府急于“快速”推进对朝政策,但无力突破美国掣肘,韩对朝政策“自主”空间有限。未来美韩分歧可能扩大,但同盟根基深厚,朝核问题对美韩同盟的冲击有限。

  孙茹认为,朝核问题即是美韩同盟的粘合剂,也是美韩同盟最大的摩擦源,朝美韩三方围绕无核化的博弈,实际上是争夺对半岛未来秩序的主导权。在朝美的无核化立场未根本变化的情况下,要达成新的核协议、实现“完全的无核化”很困难。韩国的自主意识可能进一步强化,面临的两难选择将会日益突出。美韩同盟可能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其作用和功能,减少驻军人数。无论未来形势如何发展,要实现“完全的无核化”,都绕不开美韩同盟这个坎。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爱勇注意到,近年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各国对解决安全问题的信心不同,呈现信心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中朝两国对地区安全的信心是在上升,但美日韩的信心是下降的。从目前来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管理整个世界体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同时美国对同盟国的承诺出现了不确定性。他认为信心分布不均衡,会导致相关国家的行为出现相应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晨表示,中日关系目前在安全领域取得的成果非常不易,值得肯定,但是现有成果尚不足以有效应对东北亚复杂的安全挑战。他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更上一层楼。面对竞争更为激烈的地区安全环境,危机管控需要升级到竞争管控。双方应该创造条件,在海空联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涉及战略互信的管控机制,例如,特定区域重大军事活动的相互通报机制。同时,围绕操作层面的沟通交流必须有战略互信和沟通作为基础。双方需要就彼此长期安全战略意图,防务规划等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并加强非敏感领域,西太平洋区域内外的安全合作来增加互信。
 
  李晨表示,东亚有关各方需要进一步推动东北亚乃至亚太安全架构建设。依靠美国军事同盟体系的延伸与扩大无法构建地区安全架构。有效的东北亚安全架构必须包容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冷战的经验值得参考。冷战初期,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虽然实现了军力平衡,但并未成为欧洲的安全架构。欧洲安全架构得益于大国和地区各国加强经济外交纽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共同意愿。目前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这些纽带是存在的,为安全架构建设提供了基础。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李晨认为一是要确保有关各方加强协调,在半岛缓和进程推进的过程中,让各方主要的安全关切都取得进展,防止任何一方脱钩脱节;二是在无核化问题上,推动构建各方充分认可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路线图,例如,在停止核导试验的基础上,对朝鲜核导计划加强监管,对现有核导能力逐步削减并同步提供适当的补偿;各方都应承担责任,投入资源,为这一路线图的实施提供动力和保障。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113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