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关注:十学者多角度再议“九合一”选举

热点搜索

中评关注:十学者多角度再议“九合一”选举


嘉南药理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余元杰(中评社 海涵摄)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志怀(中评社 海涵摄)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中评社 海涵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中评社 海涵摄)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李逸舟(中评社 海涵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大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中评社 海涵摄)


史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旗生(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中评社 海涵摄)


台北论坛基金会主任华志豪(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海涵)昨日,由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和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主办的“九合一”选举后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两岸的十位学者就“九合一”选举后的两岸关系、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大陆、美国、台湾三边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志怀表示,两岸城市交流应该更多地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而不是依靠非经济手段。在两岸一家亲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大陆也欢迎绿营执政的县市长投身两岸城市交流,推动岛内新政治循环的形成。绿营执政的县市长在两岸城市交流中不要当一个旁观者。此前郑文灿认为“大陆是设下政治前提,造成城市交流困难”,并“要求大陆要撤除政治障碍”。对此,周志怀说,“郑文灿的这种想法很片面,而且话说的太早,太满,太多。希望他不要自我关闭城市交流的大门。”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指出,“九合一”选举虽然是台湾内部的地方选举,但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影响到2020年总统选举。明年应该是对两岸关系有重要影响的一年,在明年这至关重要的一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其一,中美关系。中美问题是主轴,“九合一”选举虽是台湾岛内选举,但外部的影响因素是存在的。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充满变数,中美关系若是继续恶化的话,美国会再打台湾牌,任何动作都会发生,比如:升高同台湾关系。其二,台美关系。美国希望民进党对抗大陆,而台湾又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台美关系逐步升级。其三,两岸关系。蔡英文当局在两岸关系上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操作尚不确定。理论上应该顺势而为,但不排除其会逆势操作。“这三个变数都会在明年发生,我们静观其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表示,此次“九合一”选举结果显示台湾政治生态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其一,台湾蓝绿政治版图重整;其二,选民经济意识觉醒,意识形态退潮;其三,非传统政治人物登上政治舞台;其四,台湾政治选举步入网络新媒体时代。在“九合一”选举中,中下阶层和青年经济求变意识的唤醒与经济选民的崛起,改变了台湾的选民结构。此次“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岛内经济问题的政治外溢。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经济效能的提升,同时也加剧了世界范围和各经济体内部的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引发各国和经济体的政局变局,并进而产生逆全球化的外溢效应。“九合一”选举结果特别是经济选民的崛起,也对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启示,两岸应充分利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经济模式兴起,以创新驱动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使两岸和平红利让更多中下阶层切实增强获得感。

  史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旗生认为,背弃“九二共识”、背离民心、执政傲慢、失效的惯伎、执政的全面溃败是2018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败选的主要因素。而民进党败选之后,蔡英文所发表的败选感言也已经为其未来所剩无几的执政方向作了说明,那就是依循其目前的政策方向不变,具体来看,在2020年的选举中,蔡英文将再次操弄“统独议题”掌控民意,赖清德所主掌的行政院或会刻意阻挠两岸城市交流,同时民进党党内斗争会因此次败选而趋于缓和,并加重立法院民进党团的责任与权力、加速民进党内青壮派接班。台湾的民意变化多端而且快速,这些都是由于自由主义的推广再加上民粹的作用而形成,要真正创造一个可以带领民意的议题,现今观察时势的变化,两岸关系正是可以真正引领民意走向正途之时。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表示,美国一面不断改变台海现状,提升美台关系,一面又企图说服大陆对这些动作视而不见,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确实对局势的风险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对台海形势敏感性认识不足;其二,对“台独”势力的挑衅、对中美在台海擦枪走火的危险性估计不足;其三,对特朗普的不确定性理解不足;其四,对大陆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决心的坚定性了解不足。当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当然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我们也不可能说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吧,不能说浪起来了,我们对风视而不见。”所谓“无风不起浪”,我们还是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到局势的危险性。

  嘉南药理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余元杰以台湾各县市政府两岸小组为切入点,探讨了台湾“九合一”选举后的两岸城市交流议题。他表示,“九合一”选举后,两岸县市政府城市交流成为热门话题,台湾各县市政府的两岸小组又被广为提起。今年台湾地方选举结果出炉之后,大陆国台办表示,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大陆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台湾县市政府透过两岸小组可以在两岸城市交流上发挥以下作用:其一,由县市长召集,协调县市政府内部的步调;其二,不同县市政府之间,也可以透过两岸小组的机制,达到各县市之间两岸事务步调的协调与行动的一致;其三,淡化政治色彩,弹性处理城市交流的民生文化议题,避免涉及主权争议。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李逸舟认为,“九合一”选举预示着台湾漫长的政治转型开始收官,突出表现为:长期的蓝绿板块被根本打破;从民进党方面来看,“台独”效用进一步衰落;族群矛盾进一步销解。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的恶斗严重影响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年来的两次“九合一”选举结果,就是这种超蓝绿的因素强迫国、民两党进行自我改造革造;选举形成的剧烈震荡,促使台湾社会去极端化和趋向均衡,甩除台湾几十年的历史包袱,为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新时代的要求,社会要正常发展,要拼经济民生,要求稳定正常的两岸关系,国民党和民进党谁能适应这样的要求,谁就将在竞争中居于优胜地位。双方在以往的缠斗中都还有所不甘,有其没有达到的期待,但社会向前走的趋势将忽略他们的若干剩余要求。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大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从两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九合一”选举后的两岸关系。他表示,在台湾选举为两岸关系带来曙光之际,治理更是争取两岸民心的关键。从两岸治理的角度来看,大陆制定惠台政策应该更加到位,“重质不重量”。两岸自1949年分离近70年,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之下,融合应该看重人民之间的心灵契合。两岸若要融合发展,除了需要成长得更先进的发展外,更需要心灵契合的人民融合;其中历经相遇、竞争、适应、融合,一种渐进、不可逆的社会过程,相关措施可以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层面着手,进行价值文化、生活结构、消除偏见与歧视、族群通婚与认同、公民事务的同化,达到认同感内化、对生活满意的融合。益感受,进而在生活中营造共同责任,创造心灵契合的机会。事实上,藉由惠台政策,提供台湾同胞更多机会,让融合发展能渐次落实。当在大陆的台胞享有愈来愈多的同等待遇,价值观、文化行为愈来愈接近,社会结构、生活圈愈来愈相融,通婚、身分认同愈来愈多,偏见、歧视愈来愈消除参与公民事务愈来愈多;亦即对当地的生活愈来愈满意,认同感也愈来愈内化,则如此的发展也会对台湾的民众产生示范作用,亦即当愈来愈多人想到大陆工作、融合发展就达到新境界。创业、念书、定居时,倘若大陆台胞发展的好,则台湾民众也会更加向往。换言之,好好善用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治理,为融合发展的深化,建构有利环境,则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新时代,将会水到渠成。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表示,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两岸关系的结构没有变,中美关系是目前两岸关系的最关键因素;台湾的民意没有变,变的是民意的表现;台湾的政治结构没有变,变的是台湾的政治关系;大陆因素在台湾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没有变。然而,重要的是两岸关系当前面临的变局,包括中美关系的变局,包括两岸关系的变局,包括台湾岛内的变局。在变局中“登高望远”很重要。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中,有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即:围绕着“九二共识”的“冷、缠、斗”和围绕着“城市交流”的“冷、缠、斗”。

  台北论坛基金会主任华志豪认为,通过此次“九合一”选举,人民用选票传达除了一下一些讯息:首先,人民用选票告诉民进党:民生经济才是王道;其次,民进党败选,蔡英文将更加亲美、抗中、趋独;第三,国民党赢了选战,但尚未赢回民心;第四,台湾民众讨厌民进党不代表接受“九二共识”。他表示,“北京对台湾必须更有耐心,要相信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台湾要走什么道路,并且相信台湾人民的智慧最终会选择正确的方向,让两岸自然融合,在和平的基础上共创两岸的美好荣景。”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157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