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台海在冲突与融合中加剧向大陆倾斜

热点搜索

中评:台海在冲突与融合中加剧向大陆倾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大陆的快速发展,台海局势的天平会不断加剧向大陆倾斜。

  中评社香港12月31日电/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原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发表专文《台海局势走向:在冲突与融合中加剧向大陆倾斜》,作者指出,民进党再度上台执政后,由于蔡英文当局打破两岸既有共同政治基础,否认“九二共识”并采行“渐进式台独”路线,致使两岸既有的联系与沟通渠道中断,台海局势再度陷入冲突与动荡之中。2020年前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两岸关系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大陆的快速发展,台海局势的天平会不断加剧向大陆倾斜,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会更加明朗。文章内容如下:

  一、民进党再度执政后的大陆对台政策调整

  蔡英文上台执政之后,民进党利用政权力量大力清算国民党,削弱岛内反“独”力量,并在文化、教育、历史等领域持续推进“去中国化”活动,台海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为应对民进党“渐进式台独”活动,大陆对台政策也随之出现重要调整。

  1、大陆对台政策从模糊到清晰

  国民党在2008年至2016年执政期间,大陆对台政策一直保留某种程度的弹性与模糊空间,以利国共两党相向而行,共同建构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2013年2月,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展望未来,我们将有更大能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两岸关系中还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共同努力。只要两岸双方都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增进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认知,两岸各领域合作的前景就是宽广和光明的。”这一重要讲话除强调解决问题需要时间和耐心外,在两岸共同政治基础问题上,没有用一个中国“原则”而是采用一个中国“框架”作表述,展现出一定的开放性。此外,在国民党执政的八年内,大陆对国民党一向坚持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两岸论述,也没有作出公开否定。
  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大陆又重新使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表述方式,并对“九二共识”的内涵进行清晰解读,不再保留模糊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大陆对蔡英文当局的政策调整与收紧,当然是出于应对民进党“渐进台独”路线清晰化的需要。

  2、反对与遏制“台独”力度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岛内外关注的“六个任何”不仅首次写入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大陆还以公开点名死硬“台独”分子、解放军军事演习与机舰绕岛常态化、与台湾“邦交国”建交、限制民进党当局“台独”国际活动空间等方式,持续加大遏制“台独”力度。民进党当局未来还会持续与岛内激进“台独”势力唱和,但大陆遏制“台独”也一定会见招拆招,毫不手软。2018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时再次强调:“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也是明确的,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清晰划出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红线。

  3、政策互动从双向沟通到单向施策

  马英九执政的八年内,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通过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论坛)、两党高层互动等方式进行政策对话与沟通,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民进党再度执政后,两岸既有各种联系渠道中断,双方协商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已经坍塌,大陆开始绕过蔡英文当局,单方面推行惠台政策。为落实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要求,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29个部委,于2018年2月28日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湾产生强烈反响。
  31条措施的发布,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出现重要调整:不再单纯依靠两岸协议拉动,或是单方面对台投放资源;而是以大陆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操之在我的方式单方面释出红利,使大陆对台工作实现了从“有资源”到“有能力”的转折,两岸关系的“我强台弱”态势开始充分发挥影响力。据台湾《东森新闻云》于2018年3月5至7日的民调显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后,在1530份有效样本中,有64.3%网友知道大陆惠台31项,68.5%网友认为此措施可“拉拢”台湾人心,72.2%网友认同此措施,52.6%网友表示有赴陆意愿。可以说,受访民众对大陆发布的31条措施普遍有感。继31条后,大陆又相继决定取消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需办理就业许可的相关规定、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以落实同等待遇,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

  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结果显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底线基础上,大陆遏制“台独”的一手十分强硬,而争取民心的另一手则十分柔软。两岸政策互动与碰撞的结果,只能使蔡英文当局的“维持现状”沦为清谈,也将加速“台独”幻想的破灭。

  二、和平统一仍是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首要政策选择

  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也最符合两岸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00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第五条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因此,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争取两岸和平统一前景仍然是我们的首要政策选择与政治任务。

  和平统一是与武力统一相对而言的,它首先排除了非和平方式,包括武力与武力威胁。也就是说,以战逼和、以武迫统均属于非和平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封锁战、兵临城下等,均不应属于和平统一范畴。和平统一应首先通过两岸和平谈判,结束台湾与大陆之间的长期敌对状态和政治对立,签订具有拘束力的两岸和平协议,实现台湾“不独”与大陆“不武”。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岸和平竞赛,协商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确立统一终极目标,对两岸和平统一进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直至实现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战略选择。国共两党虽为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作出了巨大努力,但目前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难度明显增大。和平统一目前面临着两大干扰:一是民进党当局利用政权力量加大渐进“台独”活动;二是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亲台势力阻挠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降低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主张“台独”的几任台湾领导人,在任内采取了不同的谋“独”手法。李登辉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确立台湾的认同”,并以“拖以待变”方式与大陆周旋。他在谈及1998年为何要举行“汪辜会晤”时说得十分清楚:“在那种时刻,尽量引导对方进入没有结论的话题。……因此像辜振甫这样具有人品声望的人去谈最为合适。为了不让对方动武,需要不断制造各种机会,争取时间。”①为此,他还试图通过“密使”与北京建立沟通渠道。与李登辉直到下台前才推出“特殊两国论”不同,陈水扁在第一任期刚刚过半就抛出了“一边一国”的两岸定位,但他一面高喊“正名制宪”,一面又哀叹“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投机性格十足。蔡英文虽然至今尚未明确端出自己的分裂论述,但她是李登辉分裂路线的炮制者与坚定执行者。在手法上蔡则有别于李登辉的“暗独”与陈水扁的“明独”,硬话不说,软事不做,欺骗性甚大。2018年以来,特别是五月多米尼加和布吉纳法索相继与台“断交”后,蔡英文欲遂行与大陆对抗路线的心迹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台“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认为,“两岸现在已经不是冷和平,而是进入冷对抗。蔡英文用中国而非中国大陆称呼中国,代表‘一边一国’的概念已经出来了,换句话说,‘中华民国宪法’、两岸条例都已经过去了、没有了。”②果若如此,两岸和平统一前景难以乐观。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也加大了打“台湾牌”的力度,使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突然想从“棋子”变为“棋手”,加大了倚美谋“独”的幻想。无论是《台湾旅行法》,还是《台湾安全法》、《国防授权法》,都使台海形势更为紧张,更为复杂严峻,变数也更多。美国亲台势力的“台独”激素,民进党越吃越上瘾,“台独”幻想欲罢不能。应该指出,美国亲台势力的支持,只能使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更趋强硬,加剧两岸对立对抗,使两岸和平统一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目前,大陆学者对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讨论也浮上台面。在2018年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上,有大陆学者认为,目前还看不到双方自觉自愿的达成和平统一共识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台湾当局把政治性协议交给民意决定,预设了“公民投票”的程序之后,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的难度增大。因此,除了和平统一的模式,也应当考虑非和平的其它模式统一的可能性。③还有学者认为,如果台海形势出现《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的三种情况,大陆将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须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将加快国家统一的进程,有可能采取局部、有限的战争方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也可能采用战争边缘的“北平模式”,最后完成统一。④

  “台独”与武统是一对孪生兄弟,亲密无间,相伴而生。选择“台独”必然要付出代价,如果“台独”分裂势力铤而走险,大陆为维护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被动出手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如何止战,如何争取和平,端看民进党当局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三、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与走势

  1、近期两岸关系的主要风险

  判断当前台海形势时,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工商界,无论是台海两岸还是国际社会,使用最多的关键字是:冷和平,僵局,对抗,误判,恶化;也有人认为台海形势随时可能会擦枪走火,或者会一触即发,处于战争边缘等等。台海形势为何如此严峻?主要原因就是民进党重新执政后,一直在“去中国化”、在渐进“台独”道路上没有停止步伐,而且越走越远。

  2020年台湾大选结果或会成为台海局势新的分水岭。渐进“台独”虽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但从近期看、特别是从近两年的两岸关系走势看,台海形势面临的主要风险,则是民进党2020年会否获得连任?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会否误认为虽然坚持“台独”路线仍获胜选,选举结果则是岛内“台独”新民意的选择?这将鼓励民进党当局继续采行“台独”路线,两岸关系届时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对此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而且,从目前台湾政党轮替的常态来看,民进党如果继续执政,不仅两岸持续对抗的强度会明显增加,台湾选民的政治审美疲劳症也会发作,换人换党执政的想法会逐渐明晰并强烈起来,从最近的九合一选举中即可看出明显的趋向。也就是说,即使民进党有了2020,恐怕很难再有2024。所以,2020年民进党若是继续执政,也许是其践行“台独”的最后“机遇”。否则,在民进党全面执政情况下,如果“错过‘建国’契机”,“激进台独”势力“将对后代子孙无法交代”⑤。但是,大陆的“六个任何”也绝对不是虚张声势,不是摆设,这就不能排除两岸在2020年至2024年对撞与摊牌的可能。

  目前有两种判断与笔者的观点是相左的。一种观点认为,蔡英文如果2020年继续执政,她没有连任的包袱后,也有向中间靠拢的可能;但这种情况目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陈水扁2000年当选后,曾自诩可以成为台湾的尼克松,而且很多人都相信这一点,特别是本土势力认为,陈水扁如果和大陆谈判并不会“出卖”台湾。但陈水扁上台仅仅两年便抛出“一边一国论”,台海形势也濒临战争边缘。相较而言,蔡英文上台后,从来都没有人认为她会成为台湾的尼克松。为什么?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她是理念型“台独”,蔡英文与陈水扁的工具型“台独”并不属同一类人。

  另外一种观点则对近期两岸关系发展抱持审慎乐观看法,认为两岸短期内必须掌握中共十九大后的2018年开局之年,到2020年台湾“大选”前两年左右的关键的磨合期。“磨合”二字包含了些许善良的期待。但两岸间的机会之窗已悄然流逝。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知名专家葛来仪也认为,北京与台北之间不可能达成谅解。她表示,“在蔡英文执政之初或许还有很小的可能性,但相信现在这种机会已经蒸发了”。因此,2020年的“大选”或将是台海形势新的分水岭,如果民进党2020年之后继续执政,两岸对立对抗将会持续紧绷。
  2、两岸关系中长期走势

  今后一段时间内台海形势虽面临挑战与风险,但民进党重新执政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内外因素也出现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大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是“太阳花学运”后所形塑的岛内社会氛围发生变化。在民进党的南部票仓高雄也出现了“民进党不倒,经济不会好”、“民进党不倒,农民不会好”的诉求。另据《美丽岛电子报》今年5月公布的民调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满意蔡英文表现的只剩14.4%,不满意则高达74.4%,位居各年龄层之首。

  二是随着台美不断试图改变台海现状,加紧谋求“台湾独立”活动,中国大陆也亮明底线,加大了推进国家统一的力度。

  三是大陆对台政策出现了以我为主、对两岸人民有利的重要调整。这一调整已引发台湾民意在两岸统“独”与认同问题上的变化。台湾民意基金会今年5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对蔡英文的两岸表现,56%民众不满意,比满意者的38%多出18个百分点,显示岛内过半数的人对整体两岸政策失望并期待改善。而台湾“远见研究调查”2018年3月的“台湾公共政策民意大调查”显示,“赞成独立”民众比率为23.4%,创十年来新低,相较于2014年太阳花学运28.5%的高点,已下降5.1个百分点。台湾民意变化将鼓励大陆坚定推行两岸融合发展政策。

  从两岸关系的中长期走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大陆的快速发展,台海局势的天平会不断加剧向大陆倾斜,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会更加明朗。由于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从十八大期间的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因而大陆实现国家统一的资源与实力也越来越强。

  此外,目前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到2035年中美经济总量也会更加接近,影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将会发生显着变化。总体来看,随着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中国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自信心更强,条件会更充分。

  注释:

  ①上阪冬子着,骆文森、杨明珠译:《虎口的“总统”》第254-255页,台湾先觉出版有限股份公司,2001年版

  ②徐伟真:《苏起:两岸进入冷对抗“一边一国”概念出来了》,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221187,20180628登录

  ③张文生:《未来三十年国家统一进程与模式探讨》,《首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论文集》第41页

  ④倪永杰:《关于未来三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若干思考》,《首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论文集》第49页

  ⑤张叶森:《错过“建国”契机将对后代子孙无法交代》,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3485220181029登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460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