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张建:滴答作响的国家统一之声

热点搜索

张建:滴答作响的国家统一之声


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做重要讲话。

  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作者 张建)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易时移,四十不惑。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等主张,标志着两岸关系的理论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政策实践进入了“新时代”。

  两岸分治七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几经波折,几多忧愁,几许期待。从近代国际关系几百年的国家统一历史来看,战争、和亲、谈判、协商、让渡权力等都曾作为国家统一的方式为各国政府使用,这些方式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某个问题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对于因内战而导致的两岸分治,七十年来,两岸面对国家统一,却走出了不同的轨迹。

  从大陆方面来讲,“一山总比一山高”。自1979年以来,中共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并将实现国家统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1979年1月1日邓小平主导《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述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即叶九条)提出在台湾问题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初步酝酿和尝试;到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进一步阐述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江八点);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和主张(胡六点);再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以及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提出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式下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中央政府几代领导人殚精竭虑,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孜孜以求。

  从台湾方面来讲,“一山只比一山低”。在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虽然提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大陆政策,但还是主张国家统一;1999年李登辉却抛出“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2002年陈水扁则叫嚣“一边一国”,宣传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再到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维持现状”以及2019年1月1日其在元旦讲话中提出不知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概念,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国家统一主张渐行渐远,“台独”行径愈走愈进。

  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与话语权的大陆,正在拨动着国家统一的时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大气磅礴,高屋建瓴,为新时代国家统一发出“中国最强声音”。一方面,“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示着中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并向世界庄严承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向台湾各界发出诚恳的对话邀请,“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习近平主席在元旦讲话中引用孔融之语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国家统一之声滴答作响,更趋紧迫。“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愿台湾领导人承认历史、把握现在,两岸人民携手开创国家统一的未来。

  (本文作者张建,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541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