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论坛:评中美及两岸关系四十年

热点搜索

中评论坛:评中美及两岸关系四十年


“中美建交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士良(中评社 李娜摄)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卫星(中评社 李娜摄)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政治学博士鞠海涛(中评社 李娜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谢郁(中评社 李娜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研究所所长张仕荣(中评社 李娜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樊吉社(中评社 李娜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键主持会议(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海涵 李娜 实习记者 胡振华)12日下午,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合办的“中美建交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研讨会在中国评论通讯社北京总部举行,与会的诸位专家就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键主持,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士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卫星,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政治学博士鞠海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谢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研究所所长张仕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樊吉社分别发言。

  与会者普遍认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基调就是“和平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标志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进入新阶段,在新时代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是指导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此外,2019年也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与和平统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键在开场发言时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旨在集思广益,梳理中美关系发展40年的经验与教训,并分享推动两国合作交流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回顾《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轨迹。

  王键指出,在40年前的冷战形势下,中美共同面临的安全利益超越了台湾等问题构成的障碍,促成了两国建交,而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又极大拓展了两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回顾中美建交40周年,国际形势沧桑巨变,中美关系也经历了跌宕起伏。中美关系有变化的部分亦有不变的部分,今天仍然能够找到中美关系发展动态中始终保持“不变”的若干“基本面”:第一,维持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战略重要性没有变;第二,中美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互惠受益的基本事实没有变。

  他表示,虽然中美面临结构性对冲,但在重塑中美互动模式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找共同利益、增强相互战略信赖;不仅扩大经济合作面、更要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创造更多的“稳定剂”和“压舱石”;双方应辩证看待差异与争衡、理性处理若干分歧,对接中美两国的发展战略,让良性竟争推动中美共同进步。

  2019年也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对此,王键表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胞才有光明未来。同时也告诉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了五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主张,其核心就是统一。这五点主张,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前进方向。

  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重要精神,王键谈了三点体会:其一,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深入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在新时条件下对台工作与统一大业的特定功能;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未来我们开展对台工作、引领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对台部门结合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颁布一份新时代条件下的《台湾问题白皮书》,把祖国对统一大业的呼唤与决心直接诉诸于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其三,建议设立国家统一委员会,统筹两岸统一事务。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士良认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同日,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两个影响深远的大事在同一天发生,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当前,我们重温40年前的这两个历史大事,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中美关系与和平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一些启迪。

  第一,台湾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陈士良说,在历史上,台湾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就经常随着中央政权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当中国强盛时,两岸就统一,而国家弱乱时,台湾被外国强权占领。这几乎是台湾的宿命。所以中国的强大,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第二,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陈士良认为,外部势力干预是台湾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仍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国际格局、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我的变化时,对于国家统一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日益消极。陈士良提出,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变得更加消极。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逐步从“不反对两岸统一”到“不支持两岸统一”,发展到今天的“干扰两岸统一”。

  第四,做好战略谋划,营造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国际环境。陈士良借用陶文钊先生的看法,认为中国未来将既不是完全被束缚于现有的国际秩序之内,也不是另起炉灶,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而是走第三条道路。一是通过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不断塑造中美关系,不断让国际秩序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改进;二是在某些特定领域,通过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推动现有国际秩序的局部改善。通过这种方式,为民族复兴创造最多的时间和空间。就台湾问题而言,我们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外部环境,必然是秉持同样的思路。我们不是要通过重建东亚秩序来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循序渐进地改进东亚秩序,为解决台湾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陈士良表示,我们要创造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外部环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岸统一要能够让东亚各个国家获益,而不是受损,二是两岸统一要能够让亚太地区更加繁荣稳定,三是两岸统一要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卫星表示,当前,祖国统一进程已经进入实践阶段,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倡议,应加紧研拟、适时提出相关制度性安排的方案框架,进一步提升“一国两制”制度设计的感召力,助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王卫星表示,“一国两制”符合两岸人民现实和长远的共同利益,无论台湾问题用何种方式解决,最终的结局都必将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既坚持单一制国家传统,又吸收复合制国家的内涵,实质上是将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并且在内容上有所突破。一是,两岸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可以并存;二是主权和治权得到了完整的统一;三是使单一制与复合制的国家结构走向结合。

  王卫星说,“一国两制”构想无疑是个伟大的创造,它解决了复杂的国家结构问题,既没有照搬国外的模式,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既充分考虑了台湾的现实,使台湾的现行制度和体制不变,又坚持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主体地位,完全是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形式。

  同时,王卫星注意到,目前“一国两制”在台湾还面临着巨大阻力,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政策不会改变,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对我们极为不利,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必然要与港、澳有所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考虑以已经提出的优厚政策为底线,对“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新形式进一步细化完善。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鞠海涛在发言时谈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的一些体会。

  第一,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郑重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追求国家完全统一的坚强决心和高度自信。鞠海涛表示,解决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中国长远发展,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人民的崇高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宏阔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更加奋发有为的进取姿态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

  第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郑重宣世了大陆方面始终坚定追求祖国和平统一的真诚意愿。鞠海涛认为,习总书记“1.2讲话”再度郑重宣示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讲话通篇主基调即是和平统一,向台湾同胞释放出了巨大的诚意和善意。祖国和平统一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伟业,其艰难程度、复杂度远远超乎常人之想象!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有实力、有能力、有智慧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第三,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对台工作实现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鞠海涛指出,习总书记“1.2讲话”立足新时代,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揭示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主题主线,全面擘画了新时代加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路线图施工图,必将指导对台工作实践和和平统一实践取得创新性突破性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有4个创新点:一是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二是呼吁“早日解决政治对立”;三是倡议“两岸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四是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思路路径办法。

  最后,鞠海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标志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进入新阶段,在新时代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人心士气,最大范围地团结和号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支持祖国统一事业,必将汇聚起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在发言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的重要讲话,她表示这是一篇气势宏大、站在历史新起点、站在全民族利益高度,全面擘画祖国和平统一前景的重要讲话。从目标、实践、前景、基础、认同,五个方向勾画出和平统一的蓝图与路径,是引领两岸关系、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得出两岸关系发展大势的结论是:两个无法改变、两个无法阻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这是指明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两大目标的同一性,两大进程的一致性。

  其二、讲话中强化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是尊重历史事实、坚守原则立场的表述,也再次明确了:包涵“国家统一”和“一个中国”两大核心要义的“九二共识”,才是真正能够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政治基础。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以海纳百川的格局、开放创新的思路指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自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体系,但对于“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则一直到在持续探索中。讲话中所讲的“五个充分”、“三个确保”,提出的“政治谈判”与“民主协商”的主张与倡议,展现了开放、务实、包容的胸怀与开放创新的理念,指出了“两制”台湾方案的基本方向,也提供了两岸共同协商探讨的空间。讲话中特别指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就是两岸共议如何实现统一、如何落实统一。

  其四是深化融合发展,两岸“应通尽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新四通,在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小四通,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这表明大陆将全面推出切实的举措,全面落实“两岸一家亲”,推动两岸经济及社会生活的一体化进程,融合发展将贯穿于统一的整个进程。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的现实表明,大陆推动两岸整合发展政策,顺应了台湾民意对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期待,保证了两岸民众对交流的正常需求,照顾了台企台胞的切身利益,深化了两岸社会经济融合的程度,在现实中激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能。从根本上夯实了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

  其五,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和平统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繁荣。讲话中表明了立场,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也展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表明了中国的统一事业与世界和平的共同性与相容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研究所所长张仕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产生重大深远影响,为此我们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必须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第一,历史意识。张仕荣表示,国家统一的大势符合人类历史潮流,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二,道路意识。张仕荣指出,中国国家统一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是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相伴而生的。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实践意识。张仕荣表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底线意识。张仕荣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指出: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同时“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意志,尤其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樊吉社认为,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沉默议题。对此,他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由于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两岸关系相对稳定,台湾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沉默议题。中美延续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共识,即不根本改变双方在过去三十多年逐步形成并不断调整的涉台政策,维持台湾问题的基本现状。关于涉台政策的内容有各自官方陈述和各自解读空间,两岸也保持基本的默契共识。

  第二,特朗普执政之后,中美关系在多个层面面临压力和挑战,在台湾问题上同样如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共识在特朗普当选后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安全团队中亲台力量增强。若干关键职位均有倾向于支持台湾、倾向于对大陆强硬的官员担任。

  第四,国会越来越成为台湾问题上的重要角色。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一方面是国会更愿意在台湾问题上发声,并将其政策偏好转化为立法;另一方面,行政部门不再像以前对国会行动进行约束,行政部门和国会从不同方面增压台湾问题。

  第五,未来台湾问题应该置于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的背景下进行考虑。中美关系的状态将从两个不同方面影响台湾问题:一是台湾当局可能利用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从中渔利,包括拓展国际空间,强化与美国的关系,推进美台人员交流等;二是美国将台湾问题作为筹码对中国施压。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无论是台湾当局还是特朗普政府有关两岸问题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蓄意挑战中国核心利益。

  第六,台湾问题容易引发双方较为强烈的国内反应,增加了事态升级的可能性和危机降级的难度;中美欠缺比较成熟的对话渠道,增加了处理台湾问题挑战的难度。

  所以,综上所述,樊吉社认为,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沉默议题。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是以国际、国内社会公共关系研究为主旨的专业智库,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台港澳事务、侨务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730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