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蚕”不吃“桑” 中国传统养蚕模式实现突破

热点搜索

“蚕”不吃“桑” 中国传统养蚕模式实现突破

  中评社香港1月22日电/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织造丝绸——在中国延续了五千年的传统养蚕模式出现变革。

  中国一家生产丝绸服饰的民营企业巴贝集团日前在杭州宣布,联合科研团队经过7年努力正式攻克技术难关,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走出实验室并成功实现量产。

  据新华社报道,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孟智启说,工厂化养蚕实现“蚕”“桑”分离,家蚕饲养工厂化让丝绸行业有望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显着提升蚕丝产量和质量。

  目前,这家企业已投资3.5亿元,具备了每年1万吨高质量鲜茧的生产能力,相当于约10万户蚕农一年的劳动成果。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因养蚕成本加大,蚕农逐渐退出,养蚕行业呈萎缩之势。以浙江为例,鼎盛的1992年全省鲜茧产量8万吨,到了2018年底仅有2万吨。

  蚕茧市场的变动导致蚕丝价格的波动很大,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说,每一次波动对以真丝为原料的领带企业都是或大或小的震动。

  为获取稳定和高质量的原料,这家公司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组建攻关团队,在选种、人工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工厂化养蚕研究。

  车间内的蚕宝宝不吃桑叶吃饲料。大豆豆粕、豆腐渣等蛋白质原料,玉米粉、番薯粉等碳水化合物原料,以及维生素复合物组成的人工饲料,是蚕宝宝的主要食品。

  为了让人工饲料吃起来仍有桑叶味的“口感”,科研团队添加了桑叶粉从而促进蚕的摄食。

  业内专家表示,人工饲料让企业原料显着低于同行业平均生产成本,而蚕品改良、生产工艺、环境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其丝质经国家检测达国标5A级以上。

  工厂化养蚕还在蚕防病防疫方面取得突破。据介绍,科研团队针对蚕防病防疫累计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近几年从科研成果到实际生产转化过程中未发生过一起家蚕疫病事件。

  孟智启说,工厂化养蚕有望开拓品种选育、人工饲料、疫病防治等新的技术研究领域。

  蚕桑丝织技艺是中国原创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国丝绸协会常务副会长钱有清表示乐见丝绸行业这一“突破性进展”,认为工厂化养蚕是对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943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