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现场:中美人文交流40载北京学界研讨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中美人文交流40载北京学界研讨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吴晓球(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前部长助理胡正跃(中评社 海涵摄)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中评社 海涵摄)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兼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为会议主持人(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校副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中评社 海涵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处长陈大立(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海涵)2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中美人文交流40年:历程、经验与挑战”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政府官员,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吴晓球,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前部长助理胡正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主持开幕式。

  吴晓球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探索,另一方面是一直在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是美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何处理好和外部的关系,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要有底线思维。希望能够通过中美人文交流中心的工作促进中美关系向好发展。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石是中美关系。中美建交对世界,对中国,对美国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今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的经济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依然要看到,基于分工的全球化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世界这样的格局变化,我们需要对一些规则进行调整和修改。当然,规则的修改不能基于一个国家的利益,哪个国家的“优先”都是不正确的,如果每个国家都优先,这个世界就会冲突,就会充满着矛盾。所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显然是站在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全球大国必须站在平衡的角度,负责任的地位上,考虑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胡正跃认为,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但还是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如今,中美已经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国。40年来,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领域总体都保持了比较好的沟通和合作。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给中美两国人民,也给世界的和平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人文交流功不可没,它不仅有力地增进了相互间了解,更为两国间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有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中美关系要行稳致远,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两国民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双方应该为此创造积极的社会和舆论氛围,加强而非削弱双方之间的人文交流,增进而非减少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划界而不是扩大双方之间的分歧。作为中美人文交流的主角和重要推动力,中美两国智库和媒体朋友应保持定力,有所担当,继续从不同的方向来努力扩大和深化中美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杜柯伟指出,人文交流自从党的十八大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以来,已成为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长效性的作用。虽然贸易战给中美双边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但是中美人文交流的基础依然深厚,人文交流的前景依然可期。有“五说”最能反映人文交流的作用,分别是:“地基说”,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地基”;“支柱说”,人文交流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柔力说”,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进行心灵绞痛的柔力,只有两种力气交互融通,才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继相荣;“三器说”,人文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民心相通相亲,发挥着国家关系“稳定器”,务实合作“推进器”,人民友谊“催化器”的作用;“红利说”,人文红利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信仰带来的红利,愿景产生的红利,以人为本激发的红利,还有工匠精神,拼搏精神,领导力等蕴含的红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人大重阳研究员刁大明随后发布《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报告,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处长陈大立做简要点评,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主持该环节。

  刁大明首先简要回顾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历史进程,之后又简要介绍了《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报告的基本观点。他表示,该报告主要有四个部分,即中美人文交流的历程、经验、挑战和前景。中美两国早起交流的成分就是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始终是中美两国交往的基本内容。中美两国人文交流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需要在新时代的时空环境下进行新的调适,以充分适应积极推进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稳步向前的总体战略要求。

  陈大立用三个词简要概括了中美人文交流工作。第一是学习。他认为,中美关系发展的40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学习的40年,中国要一如既往地学习先进经验。第二是理解。他说,中美关系40年的良好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互相理解,双方找到了很多的利益共同点。第三是故事。中国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真实的感动的故事,要善于讲给外界听。

  会议随后围绕“中美人文交流40年:经验与效果”和“人文交流与中美关系未来:挑战与对策”两个主题进行研讨,分别由人大重阳副研究员王鹏和关照宇主持。

  参与讨论的嘉宾普遍认为,人文交流对于促进中美两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中美人文交流可以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减震器,同时也可以被视为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地基。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对于处理当下十分棘手的最棘手的问题——经贸关系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双方要进行多层面的交流。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但是长期看来,还是有着十分乐观的基础的。

  在会议的最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总结说,中美之间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和以前完全不同。美国成功把中美矛盾变成世界主要的矛盾,中国也第一次被定位为美国的首要竞争对手。过去,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恐怖主义。在现在这个新时代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术界、智库界也要进入到新时代,这就是今天这场会非常重要的背景。中国不是苏联,不是典型的崛起大国,而是一种文明的崛起。所以,这时候,中国也要谦虚,美国也要谦虚,双方相互学习,方能相互提升。但是,现在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不是那么自信了,相比之下,中国可能要更加自信,表现为中国更加自信地向美国学习。在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分别向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学习,现在,中国要向美国开启第三次学习。美国的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优秀很值得学习的。中国新生代的学者和智库人们十分清醒,他们不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也不是盲目自大的国家主义者,而是为世界和平、为中美未来正常交往、为中国国力提升的积极建言献策的爱国的、理性的研究者和思想者,“这很难得。”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8月,是教育部在国内设立的两家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之一,由人大重阳运营管理。建院以来,人大重阳调研美国20余次,先后在中美两国主办过关于“一带一路”、南海问题、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大学校长及智库论坛等多次高层次双边智库对话,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982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