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智库:《中国评论》第256期精彩观点

热点搜索

智库:《中国评论》第256期精彩观点


第256期《中国评论》月刊目录(中评社图片)


第256期《中国评论》月刊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56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4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在本期“总编思语”——《两岸和平协议引发的争议与思考》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认为民进党和绿营反对和平协议的几条主张十分牵强且在逻辑上难以成立。此外,从民调上来看,台湾的主流民意对于两岸和平协议并不抱持反对态度。即使和平协议拥有强大的民意基础,而国民党对于和平协议仍然踌躇顾虑。但是,两岸和平协议就真的不重要、可以忽视或逃避吗?和平协议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更重要的是她能规范及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框架,使两岸关系在最终实现统一前的过渡期,有一个维持和平与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基本架构及准则,使两岸关系不再因为“主权”、“统独”等政治议题,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冲突、对抗等安全危机而出现重大反复,从而切实消除两岸民众的安全顾虑,保障他们的福祉及长远利益。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登的四篇文章主要围绕一月二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章念驰在《习近平统一论述的重大意义》一文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对接“十九大”规划的建国百年的使命与任务,提出了未来三十年两岸关系的使命与任务:即必须完成“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前七十年是实行“三通”、“反独促统”,而未来三十年是实现“完全统一”!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这是谁也无法阻挠的——其一,两岸会出现热议“台湾方案”的高潮;其二,两岸会出现热议“和平协议”的高潮;其三,两岸会出现“交流”与“协商”的热潮;其四,加大双方融合发展的步伐。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在《“两制”台湾方案的原则性与包容性》一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 1 月 2 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首次提出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重要命题,这是中共实事求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历史性任务,是与时俱进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思考,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务实创新与发展。今年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两会工作《报告》,分别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这显然是大陆释放出明确信号,即习总书记的《讲话》,是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完全统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盛九元在《习近平重要讲话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中表示,在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提出将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推进到“和平统一”的方向与路径,将两岸关系发展推向新的阶段。讲话围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展开,“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总书记讲话的核心与灵魂。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核心有两点,一是从“和平发展”实现向“和平统一”的过渡,确立过渡的基本原则;二是确立所应依循的基本路径和破解需要克服的难题。

  中华郑和学会秘书长、博士张明睿在《从“习五条”看大陆实力统一模式的浮现》一文中表示,“习五条”的主旨,乃是架构出和平统一行动的框架,强调和平统一作为目标,“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成为新的实践起点,一个中国原则和反台独作为和平统一的前景 ( 提 ),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心灵契合工程深化,作为人民接触与接受的途径。简单的说,便是以两岸和平方式作为行动的焦点,透过政治进程的实践,防范台独的出现,并在两岸社经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塑造两岸人民的认同,以有效推进“统一”的到来。目前,中国大陆国力发展顺遂,“实力统一”的第三条路线已经在浮现。“和平统一”是一种透过“吸引力”的方式进行,武力统一是透过“强制力”的方式求取,实力统一则是透过一种“威望力”的方式服膺。所谓“实力统一”,乃是基于“综合国力”的展现下实现统一。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登了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的《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与两岸统一理念的内涵特点》一文。在该文中,郭伟峰指出,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时代、新的高度、新的内涵中创新构建的思想体系。如此丰富、缜密、完整、与时俱进的民族复兴思想体系,过去是没有出现在中共领导人系统论述中的。全面把握历史时间节点,并预判历史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创建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生动展示。习近平对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也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以及大量的观点表述,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思想内涵。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内核中,赋有强烈浓厚的国家统一理念,对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至为深刻。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的《“执两用中”看未来四十年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战略思维》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巫永平的《从非理性到理性:台湾选民的世代变化及其政治后果》两篇文章。

  在《“执两用中”看未来四十年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战略思维》一文中,作者谢茂松大胆提出四点预测与判断:3、4 月间中美互相减免加征的关税总额的大部分(不会是全部,达到七成左右); 孟晚舟 5 月将被释放回中国 ; 美国2020 年将再度爆发金融危机 ; 特朗普 2020 年将成功连任总统。此外,他还指出,执两用中的“两”是两面性,而不是片面、极端,需要克服两种偏向:一种是轻视对手、敌人,一种是为对手、敌人所吓倒。就斗争与合作而言,也要结合两方面来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随时变化。有时是合作多些,有时是斗争多些,有时是斗争中求和平、求合作。既在斗争时不要过,在合作时也不要过。妥协、合作往往是斗争得来的。未来 40 年中美关系,以 10 年为计算单位,两国之间时而在一个 10 年以竞争为主,时而在别的 10 年甚至 20 年又以合作为主,竞争与合作交替而行。

  巫永平在《从非理性到理性:台湾选民的世代变化及其政治后果》一文中认为,韩国瑜在去年底的台湾地方选举中赢得被称为民进党大本营的高雄市长,是台湾政治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最新标志。在投票给韩国瑜的 89 万选民中,有大量中间选民甚至部分浅绿选民。他们支持韩国瑜,不是因为支持国民党,而是因为支持韩国瑜本人。为什么他们要支持韩国瑜?这一现象具有指标性意义,标志着台湾政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入选民的世代交替。这种交替不仅表现在时间意义上,更表现在政治态度和偏好上。最根本的特征是由非理性选民向理性选民转变。理性选民在政治态度和偏好上与传统非理性选民有明显不同。理性选民的政治态度正在重塑台湾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因此也势必影响未来的两岸关系。理解这一变化不仅是理解台湾政局演变的基础,也是大陆今后制定对台政策的基础。

  本期“智库访谈”栏目刊发了中评社记者郭至君、束沐二人整理的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专访的问答实录——《郭伟峰答记者问: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实力统一新阶段》。在专访中,郭伟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统一纲领,是面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的必然统一动员令。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实力统一新阶段。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分别刊登了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修春萍的《2020 年台湾选举中的美日因素浅析》和台湾问题专家刘明的《对中日关系发展问题的几点认知与判断》两篇文章。

  在《2020 年台湾选举中的美日因素浅析》一文中,修春萍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台湾岛内各主要政党、特别是有意参选的实力派政治人物,都以取得美国、日本的支持作为打赢选战的重要前提。随着 2020 年台湾“大选”的选战大幕拉开,美、日影响台湾选举的相关动作将陆续展开,岛内已宣布参选,或有实力且被认为有可能参选的政治人物,包括国民党籍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台北市长柯文哲、国民党新星高雄市长韩国瑜等。这些岛内政治人物从 2月中旬起,便陆续展开了访美行程。此次台湾“大选”正值中美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两岸关系恶化、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之际,美、日因素在台湾“大选”中的角色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格外关注。

  在《对中日关系发展问题的几点认知与判断》中,刘明认为,中日之间存在五大结构性矛盾或重大敏感性议题,分别是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知问题、钓鱼岛争议问题、东海划界及东海海洋权益争议问题、台湾问题与美日安全同盟问题。中日在这五大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立场态度难以妥善解决,制约与影响着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此外,日本对华基本战略与策略是竞争、牵制、交往、合作并存,日本虽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但策略上则是在牵制中竞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发展,做出对日本最有利的战略选择。对中日关系发展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较为明确的结论:中日关系呈现螺旋式与起伏式发展的长周期。既不可能一直对立、对抗,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与友好,会随着多种内外因素发展变化而变化。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登了《国民党倡议签署之意涵与政治效应》一文。在该文中,作者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认为,吴敦义提出为维持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依照《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授权与对岸洽签《两岸和平协议》。民进党当局视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为投降协议及统一协议,然其既往所主张签署《两岸互不侵犯条约》因预设“一边一国论”,大陆当局几乎不可能透过协商接受之。显然,国、民两党对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是否能达到维护中华民国主权之目标,立场实南辕北辙。台湾当局单方立法及援引公民投票程序,恐也会引发大陆当局相应置之不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现实困境与障碍,其实并不易排除。

  本期“智库评析”栏目刊发了两篇文章,其一是《两岸交流与“大陆形象”建构——“知陆反陆”现象解析》。该文作者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安拴虎认为,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岸间本已存在的诸多差异暴露无遗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文化的频繁接触与意义交换的活跃化也会引发敌意的产生,从而影响甚至恶化双方已经启动的相互接近与瞭解进程。这种越是瞭解大陆越是怨怼大陆的“厌中”、“反中”、“仇中”的“知陆反陆”现象,贯穿于两岸交流的全过程。它所引发的社会后果,是“反中磁场”的不断凝聚并持续“磁化”台湾社会,对此应该予以高度警惕。随着大陆不断进步发展,一个全新的正面的亲善的“大陆形象”将会呈现并释放能量,台湾民众对大陆形象的认同也将不断增强并发生根本性变化。

  另一篇文章题为《美国持续加码“台湾牌”将对中美关系构成威胁》。作者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在该文中表示,2018 年中美之间战略竞争日益加剧,在中美博弈过程中,美国不断强化美台关系,不仅通过《台湾旅行法》和《2018 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两部新的涉台国内法案,而且还在《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中专门为台湾打造不对称作战能力加强美台防卫关系;在维护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美国也是冲在一线,美国对“台湾牌”的运用将会持续加码,不断挑战其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底线。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将充满新的不确定性。

  在本期“智库思考”栏目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院副教授、两岸创新战略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应博在《为台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跨区治理型政策安排》一文中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国家制定的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今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港澳同胞福祉,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可以说,这些政策目标展现了一幅国家富强统一的宏大卷帙。台湾藉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必将意义深远。

  在《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的外溢政治、社会、文化效应引导与管理》一文中,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陈丽丽和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任智颖回顾与总结了两岸县市经济合作及其外溢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并对溢出渠道和溢出效应进行引导和管理,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或技术等功能性领域交流合作与两岸政治、社会、文化等互信与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应成为两岸县市交流合作的主线、原则与基本要求。

  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刘慧和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秦玲研究生在《香港地区青年国情教育:问题、意义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当代香港青年是伴随特区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从总体上看,这一代青年是理性、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然而,以青年为参与主体的“占中”运动的突然爆发引起社会对香港地区青年问题的强烈关注,尤其是随后几年里香港青年行为的激进化与非理性化趋向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香港青年问题的频繁出现暴露了特区青少年在国情教育上的缺失,部分缺少国家意识的青少年甚至在“港独”话语的影响下成为“反中乱港”的急先锋。基于此,该文从香港地区青年国情教育中的问题出发,阐述在香港地区加强青年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根据香港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出因应对策,进而推动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感的提升。

  本期“智库视野”栏目刊登了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的《中华客家文化与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一文。在该文中,罗祥喜指出,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客家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客家文化交流,不仅是过往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未来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2019年第4次思想者论坛全文。是次论坛由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主持,邀请了诸位专家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与挑战进行了深刻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19年4月号,总第256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至今20周年,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149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