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王道:“公道伯”王金平参选求公道?(下)

热点搜索

王道:“公道伯”王金平参选求公道?(下)


“公道伯”王金平参选求公道?

  中评社香港4月1日电(作者 王道)前阵子有人讥讽韩国瑜为土包子,韩不作辩驳,索性在高雄办起了包子节,结果包子大卖,乐坏一众摊铺。

  一、“别把豆包不当乾粮”

  由此想到了豆包。北方一些地区有句俗语,叫“别把豆包不当乾粮”。这话听着有些费解,来由与出处也不可考,不过意思明确,就是对某些人某些事不可等闲视之,要足够重视并认真对待。

  这里说的就是王金平。自王宣布参选以来,民调一直处于后段班,党内、媒体舆论据此对其视而不见,有的则认为项庄舞剑,意在“立法院长”、海基会会长之类。最近,吴敦义把“征召”韩国瑜纳入初选的话讲得越来越明白,王与朱立伦一致反对;而党内操盘者与深度支持者关心的仍是如何安抚和安排朱,对王仍不在意,直到王公开指责党中央“一日三变”、“破坏体制”,并呛声“长者不仁,幼者可以不义”。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重了,除非可以确信他未来构不成影响,否则不能再视若无物。

  其实,如果认真研读本文(上)部分关于王历次参选的过程及其显露的基本心态与诉求,他近来言行及未来行止便不难得出合乎逻辑的推衍,也可说是呼之欲出。这倒不是认为他最终将具有出线甚或胜选的明显优势,而是指他这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明确参选,牵扯着深远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因而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张力与影响。

  二、助韩有功洗刷“蓝皮绿骨”,最后一搏或不轻言退让

  2014年九合一选举、2016年大选国民党接连惨败,陷于苟延残喘、气若游丝境地;其后,除了党产被民进党剥夺,自身可谓一无长进,不见任何振衰起敝与回魂迹象。直到去年底新一轮九合一选举,韩国瑜现象横空出世,县市执政版图蓝绿大翻盘,国民党欣喜若狂。众所公认,国民党之所以能逆转胜,“韩流”及其全岛性外溢效应是决定因素。而韩之所以成功,一是政治上明确承袭国民党主张的“九二共识”,这可立即为民众带来两岸红利,二是韩在组织动员上与国民党进行了有效区隔。

  “韩流”的形成与扩散,与王金平的协助有密切关系。尽管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并认为是王“蹭”韩的热度,但在韩由“空军”成功着陆转化为真实战力过程中,王于三山地区组织的大规模活动起了重要作用,是事实;王对中南部各县市派系势力具有明显影响并于选前密集穿梭整合,是事实;韩坚拒国民党诸大佬站台,而王则时常陪伴在侧,也是事实。这都足以使王自认是“韩流”成型发威的关键性助力,如果说“韩国瑜一人救全党”,那么前提是他“王金平双肩扛国瑜”。照这心态,现在蓝营台面人士能够扬眉吐气走路有风顾盼自雄,都有拜他老王所赐。

  王全力成全韩,当然有其目的。这就是通过韩来展现自己的实力;通过救党于危亡之际,洗刷蓝皮绿骨标签,奠定党内出线基础。马英九于选后出版的新书中,已经公开承认王不是蓝皮绿骨。不仅如此,按王的心理讲,与其说他助韩,不如说他“造”韩(流),因而以前对他的种种“不公”,小至轻蔑不屑、戴帽黑金,大至开除党籍、一夕数惊,是不是都应该得到补偿,还其公道?顺此逻辑,这次党内初选要他摸摸鼻子再次退让算了,估计不会那么简单。这次初选,是他政治生涯最后一战,也是自认为党内情势对他最有利的一战。

  三、既追求个人政治生涯登顶,也意欲翻转党内主从结构

  如本文(上)部分所述,王在2005年竞选党主席时就提出,国民党要走向南北平衡,必须落实本土化,而本土化就是基层化;南部乡亲期待土生土长的子弟担任党主席,成为大选胜选的基础。后来王在退出2008大选党内初选时公开指称:国民党历来的“恩庇-侍从体制”,基本特征就是少数族群的政治菁英控制中央政权,持续统治多数族群平民;民主化后,国民党无法获多数选民支持,形成北蓝南绿投票现象,族群对立更形恶化。

  “本土化就是基层化”,什么意思?自李登辉掌控国民党十二年后,担任党主席的按序计有连战、马英九、吴伯雄、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吴敦义,其中连与二吴三位是本省籍,马朱洪三位为外省籍。比例上“本”三外“三”,但在外省籍人口仅占十几个百分点情况下,不能不说外省籍仍处于优势地位;其中除连之外,二吴作为主席实际上仍在起着“抬骄”功能。而且在王看来,连与二吴虽可说是“本土化”,但也不够“基层化”,或许是指因为他们很早被纳入国民党权力中枢、与外省族群已难分彼此,而只有他老王属于真正由草根基层一步步上来,既没当过主席,也没选过“总统”,故而本土化尚未基层化,也就没有真正本土化。

  所谓“恩庇-侍从”理论,是指国民党撤台后,以军事武装为基础实行外省人对“中央”政权的绝对控制,同时开放县市选举,由地方本土派系掌握县市政权及县市议会;而各地派系要在当地当权,则必须对国民党绝对服膺与顺从,以求得“恩准”或“恩赐”。这也形成国民党政策路线由中央外省族群菁英掌控,地方派系则一般不问政治少谈理念、埋头经营当地政经利益的“外主本从”格局,属于典型的利益结合体。“民主化”后,这种格局有所弱化,但余绪未绝。

  不久前的九合一选举,中南部派系人物占当选县市长的比例仍然相当之高,据说其中不乏王金平的协调帮助。他们对近期党中央关于初选方式、人选等等争论基本不予闻问,很少发声。王金平未来若以本土为号召发难,能得到多少回应尚在尚难定论。不过,国民党客观上由深蓝与本土蓝拼合而成,则是政坛常用的话语,裂隙是天然存在的。另外,两年前与大选合并举行的“立委”选举,在国民党党产资源已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各地参选人仍能获得五、六百万新台币的挹注;而今党产不再,利益联结的基础消失,无疑增添了派系选择的变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他们一定程度上应该具有与王类似的情感和认知体验,对王党内出头的想法想必会有所共鸣呼应。

  四、韩国瑜起手施政风生水起,但应召出征绝非轻松易事

  所谓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王金平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四个月前他全力促成的“韩流”,目前竟成为他从国民党出线的最大障碍。在有关2020大选的所有民调与舆情中,韩国瑜一枝独秀,风头无二,党内外拱韩浪潮日形炽热。但是,台湾选举历来瞬息万变、诡谲莫测,各种急转直下、风云骤变都在转眼之间。就韩而言,真正要应征出战擎掌帅旗,决心绝非能轻易下定。

  一是“正当性”问题。如舆论所称,市长履新不过几月,弃之而去终有得陇望蜀隔着灶台上炕之嫌。尽管“韩粉”确实喊出民间心愿、国民党也可营造“益全台更胜益高雄”的氛围,但真正投身下去仍将存在较大瑕疵。特别是选前还有一段时间,能否持续维持现有声势于不坠,拼经济不只是拼农渔,农渔产值仅占总产值0.2%、人口3%,下步能否在整体建设与创新科技中拿出耳目一新政绩,也都需要时间。

  二是与王金平关系问题。不论究竟产生过多大作用,王在选举中全力助韩是事实。在王已表明坚定参选并不作副手、不回锅“立法院”情况下,韩不作谦让必定背负欺师灭祖之名;如王打死不退,策动部分地方势力反目出走,国民党立即分裂,胜选立化泡影。另外,2005年王竞选党主席时,当时已被边缘化的韩是少数外省籍政治人物中公开支持者之一,其中原委外人难以究察;不久前王称与韩“心意相通”,隐约可见源远流长,伏脉千里。

  三是赖清德炒热“赦扁”议题,族群对立已呈复炽之势。国民党有人针锋相对,发起“关扁”公投,同时挺韩连署继续推进。其中最大缺憾,是领衔者多为长年蓝绿搏杀中站在一线的外省人士。韩本身也为外省人,如以一方当红诸侯力挺王出选,倒是符合王期待中的“本主外从”模式;一旦反目成仇,族群矛盾跃上台面,前景不容乐观。

  由上,韩能否毅然跳出承担蓝营擎旗主帅,决非转念反掌中事,内心焦虑、天人交战不难料见。而立足高雄,厚积资源,徐图将来,则是另一种选择。促使韩最终出战的最大可能,是民进党将其逼入绝境,不得已下,不计成败毁誉,背水一战。

  五、民调难以胜出,意在党内“协调”

  前段党内围绕全民调还是民调与党员投票相结合、三七比还是各五成等争议,王一概表示没有意见,“全听党中央决定,党决定了我们就照着做”。一派从容大度、尊吴护党、优裕自如姿态有没有?但究其实,却是不论上述方式比例如何确定,王受先天所限都不擅胜场;他的真实意图,是搏取最后党内“协调”。

  协调是王在历次党内选举中的主旋律。2008大选前的初选中,王即称“国民党的选举是先协调,协调不成才举办初选,就照党内程式走”;连战也表示要以团结为最高原则,应先透过协商产生共识,不懂为什么那么急着办初选。王以往历次之所以既要参选又往往暧昧不定,就是等待与寻找各方僵持难解之下最终以协调产生人选;只有那个时候,才是他真正的机会。

  如韩最终不接受征召,主要参选者剩下王朱二人。如朱坚持民调投票,在王上述心态下,等于宣告决裂。要找翻脸理由易如反掌,如此同样步上分裂败亡之途。如党内有人居间奔走沟通,走上协调道路,则王如几年前认为马英九历练经验都不如自己那样,朱立伦更加不在话下;况且2016初选朱曾六次向王劝进,现在为什么不继续劝进?莫非上次全党处境艰难你就退缩,这次有胜选希望你就当仁不让?

  至于民调低落,对王而言似乎也不成问题。一方面,王自称本阵营内部做的民调情势乐观,其他人做的其实都不准。另一方面,党内的外省族群、黄复兴党部、军公教等,肯定有不少人不接受他,但在他看来,这是自马英九以降、朱立伦等一众党内要角自己要去做工作的,当初定义我黑金、绿骨的是你们,今天为我平反解套的也应该是你们。你们说服了深蓝,我能拢得住本土,基本盘不就稳了?不然,要分裂吗?分裂,是你们痛,还是我更痛?

  至于党外,则王自信与绿营交游广泛、人脉绵密,定能拉动部分人物与支持者来归;即使年轻世代、网路乡民,太阳花学运时是王最后调停说服学生退场,化解一场重大危机,王也可由此自视与青年世代存在交集,反而年轻的朱倒成了传统老旧人物。

  王已握有叫板利器,居于放手一搏地形,但蓝营众生浑然不觉。国民党一场初选,还有得折腾,最后取决于王的真正实力,与意志。

  除非另有新因素劈空而来,一举打破既有赛局。

  六、长期铺陈用心良苦,相关政见“超越”蓝绿

  自从变成“阳春立委”,王在议事殿堂一直没有象一般委员那样唇枪舌剑,都是在会期最后以书面长文提出质询。今天看来,说是质询,其实是夫子自道,都在为今天预作准备,铺陈政见。今年宣布参选前后,王明确提出台湾有三大问题决定他再辛苦也要出来参选,依次是政党对立内斗,两岸不和平,经济发展受阻;而只有他,真正具有解决与化解的能力;他当选后将逐一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将大环境处理妥当,四年后交棒给下一代。

  王政见有两大特点。

  一是主张并认为有能力化解蓝绿对立。《中国时报》不久前有篇社论,总体概括了台湾以往六次大选的特征,即大致都是“经济牌”与“主权牌”的二元对抗。近来媒体对2020大选主轴的分析,也认为民进党仍将打“主权牌”加改革牌;国民党则将延续“韩流”发大财的口号,突出两岸和平前提下的“拼经济”,力攻“台独”反中的战争风险与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检视目前蓝、绿各阵营其他潜在候选人的主张,大概也不外如此。

  王将解构蓝绿恶斗列在政见第一顺位,与柯文哲四年前要“推倒蓝绿之墙”异曲同工。这是其最大特点,目前表态参选者无出其右。他说,台湾处境困顿,朝野不和谐,相互仇视,分裂对抗,这是台湾的灾难;内耗不消除,台湾可能的发展都受到限制,国际上没办法有所发挥,经济也难以发展;所以他应该站出来,化解内部对立,消除内耗,大家团结在一起;做大家的“公道伯”,一本初衷没变过。

  他还举例其“院长”任内,在法案和预算案协商时,因为他平时就讲信用基础,尊重各党团代表与委员,大家都信任他;他包容不同意见与立场,不把不同意见简单打回去,好的意见收进来做成结论,有共识大家才会签协商结论,就不会有人反对。以此彰显其有能力有基础与民进党沟通交涉,达成和谐。他并表示,朝野政党唯有走出各自意识形态的坚持,走出各自政党利益的算计,才有机会化解争议、对立与分歧,在大家虽不满意但能接受的共识下,提出解困方案。不应再陷入统独争议、朝野恶斗的死胡同与各种假议题的纠葛,让“国家”回正轨走正道。他还表示,自己以前是立法机构负责人,难免跟民进党的人往来,考虑他们立场才能圆满,说蓝皮绿骨是大大误会。

  相较于“主权牌”和“经济牌”,蓝绿矛盾所致的社会分裂被一些舆论认为是台湾社会一切问题的总根源,内斗不消解,两岸安定与经济发展都谈不上;也即是说,蓝绿围绕政权争夺的恶斗影响和决定着政党的内外政策,造成两岸动荡、经济边缘化。

  二是反复强调忠党爱“国”,消除深蓝群众疑虑,争取大陆接受。许多表述与观点,甚至比马英九等国民党正统人物都有过之无不及,对“中国”更带有情感色彩。他从2005年竞选党主席以来就多次强调,“中国国民党”党名不可改,“国号”不可改,“宪法”不可废。他还针对民进党做法表示,两蒋建设台湾、推动民主有功劳,吃果子要拜树头,民进党追杀国民党到见骨,造成蔡政府民调低落。中国这两个字就是“中华民国”,这是我们的宝,也是我们的护身符。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与大陆之间有相同的血缘、语言、宗教、文化;做人要慎终追远,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认祖归宗。针对“蓝皮绿骨”,表白自己是蓝皮台骨,“认宗爱台解分歧,汉魂台魄壮台湾”。

  在两岸问题上,提出两岸稳、中美稳的看法,谁有智慧化解两岸各设前提的僵局对峙,谁就是时代的贡献者;血缘认宗是两岸的脐带,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融合的桥梁,两岸一家亲的主张是较可被接受的最大公约数,与他的认宗爱台、汉魂台魄理念一起,似乎可打破当前两岸困局,找到可实践的方向与道路;他尝试以中华文化中道、正道、公道的基本价值,提出解决之道;唯有同秉中华文化,发挥王道精神,才有可能突破僵局。他还透露,针对围绕“九二共识”的不同见解,他有办法找出完满的因应之道,但目前还不能公开。

  只是,国民党深蓝及其支持者看了会作何想?

  七、结语

  台湾选举经纬万端,瞬息万变,今年又是几十年来头绪最繁杂、最令人捉摸不定的一次;不少深层潜在因素还远未充分显露出来,如蔡赖关系走向如何,柯文哲最终参选与否,宋楚瑜亲民党会作何决定,不一而足。本文主旨,仅在以现有历史和现实材料,力求探解王金平深层心理,分析其初选中的基本心态,及其可能的举措与影响。一切还待继续观察。或许,一个特别的因素突然出现,完全逸出现有认知范围,所有的设定与解析都要完全重来。

  (作者王道,资深台湾问题专家)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149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