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现场:沪港学者论两岸风险应对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沪港学者论两岸风险应对


研讨会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中评社 束沐摄)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上海参访团顾问、香港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曾繁信(中评社 束沐摄)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评社 束沐摄)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中评社 束沐摄)


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杨(中评社 束沐摄)


《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会长饶美蛟(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中评社 束沐摄)


上海市台办研究室干部刘奇(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胡伟星(中评社 束沐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束沐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上海参访团向上海台研所赠送纪念品。(中评社 束沐摄)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香港4月14日电(记者 束沐)上海台湾研究所、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4月12日下午在上海兴华宾馆举行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两岸关系的风险与应对”,沪港两地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由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共同主持,发言的专家学者包括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上海参访团顾问、香港中联办台湾事务部副部长曾繁信,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会长饶美蛟,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香港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胡伟星,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杨,上海市台办研究室干部刘奇等。

  与会学者认为,岛内2020选举、中美关系冲突对抗可能性升高以及“台独”政治势力以各种形势挟洋拒统,是当前两岸关系风险的主要三个来源。与此同时,在分析两岸关系的风险中,台湾民意的复杂性、风险与变数的关系、各方对形势的判断以及对风险的认知,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方面。不少学者认为,风险中也有机遇,只要应对得当,就能有效应对风险,并化风险为机遇。

  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上海参访团顾问、香港中联办台湾事务部副部长曾繁信表示,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是“应运而生”,此次访问上海是“因时而动”,今后将“乘势而为”。他表示,“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22年,给研究台湾问题的香港学者高度自信,应该为两岸关系做出更多贡献。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发表重要讲话后,大陆对台工作的局面和思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香港在推动国家统一进程、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认为,当前两岸关系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岛内面临2020大选,民进党选情不看好,为守住政权,不排除铤而走险,冲撞、挑战“一中”原则,升高两岸对立、对抗。二是美国为配合中美贸易战,趁机利用“台湾牌”挑事,加剧两岸关系的风险上升。如果升级、失控,撞击到大陆“底线”,势必给两岸关系带来严重后果。他认为,对于两岸关系可能发生的风险,既不可松懈警觉,也不必放大自忧,应做好相关因对方案。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关注了大陆军机飞越“海峡中线”的问题,他认为此举虽然具有试探性,但未来不排除常态化。他指出,应对和化解两岸关系的风险,大陆对台一手“硬”一手“软”,硬的是军事层面,软的就是融合发展。刘澜昌认为,香港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脐带”,港台经贸人员来往密切,长期以来沟通两岸的桥梁作用明显,当两岸关系风险升高或遇到很多困难时,香港和澳门可以充当一个缓冲地带,发挥很大作用。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分析,未来两岸关系风险预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进党当局紧缩大陆政策、制造内部“绿色恐怖”的风险;民进党攻击“一国两制”、全面挑衅大陆的风险;民进党狂打“美国牌”的风险;美国挑动“台湾牌”的风险;民进党制造涉外风险;“公投”风险;民进党“军事挑衅”的风险;岛内发生重大事变、重大灾害的风险。他认为,总体而言,尽管风险不少,但大陆强势主导,民进党政权管控能力下降,两岸风险卡处于可控状态,关键看大陆是否应对从容、应对得当。

  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杨认为,除了“法理台独”之外,“内造台独”也需要关注。她分析“内造台独”是从思想上、心理上根除台湾民众的中国印象,进而将两岸关系发展为“国与国”的关系。肖杨指出,蔡英文的表态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其执政以来台湾当局取消了很多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祭典、裁撤“蒙藏委员会”,不断宣扬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的贡献,同时限缩两岸交流,多管齐下降低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把大陆惠台措施上升到“国安”问题并“加重惩罚”。她提醒,去中国化教育、建构所谓“本土”文化、刻意制造侨民分裂、“释宪”等做法都是“内造台独”的手段。

  《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认为,两岸关系的风险包括“硬风险”和“软风险”,同时也要考虑到风险可能还会来自于国民党和蓝营,蓝绿阵营都有可能制造风险。他分析,当前绿营围绕初选的斗争看起来很纷乱,但民进党向深绿“台独”走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他表示,大陆应对两岸关系风险要“以不变应万变”,坚持软硬两手,在和平统一上要从“少说多做”变为“多说多做”,同时用好国际舆论,让国际社会了解到中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地区和平。

  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会长饶美蛟回顾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历程。他认为,ECFA本来可以促进台湾和大陆经济融合,现在并不乐观,而台湾经济发展最便捷、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入区域经济集团,但在两岸关系因素的影响下,台湾目前无所作为。饶美蛟建议,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逐渐成型的过程中,不妨发扬“中国人帮中国人”的精神,适时协助台湾加入区域经济融合。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认为,未来一年由于选举,台湾内部政治变数会很大,台海局势变数也很大,“台独”与反“台独”将进行一场大较量,大陆方面应作好凖备,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当有新作为。他同时认为,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他代表了台湾的民意和基层老百姓的很多想法。李风表示,韩国瑜的立足点是要处理好两岸关系,台湾经济才会好,台湾安全才有保障。只有他参选当选,台湾局势才会有新的对台湾人民有利的改变。

  上海市台办研究室干部刘奇从三个视角分析了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给两岸关系带来的风险。从政治转型的视角来看,台湾政治出现治理困境,民粹主义盛行,国民党解决不了的问题,民进党也解决不了;从台湾主体意识的视角来看,台湾“国族”建构工程启动,民进党和绿营塑造的台湾主体意识越来越清晰,并上升为准宗教性的信仰和乌托邦式的叙事;从社会运动的视角来看,直接民主是加剧社会冲突的机制,导致结构是不宽容的社会氛围和不公义的决策程序,特别是台当局降低“公投”门槛打开了民粹动员的潘多拉魔盒,对台湾经济政治带来非常危险的影响。

  香港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胡伟星提醒要注意风险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两岸关系和岛内的形势永远在变,变数不见得就是风险,任何变数都会转化为潜在风险,但如果把任何一个变数都夸大成风险也是不对的,但对大陆来说,“台独”和美国的干涉永远是两岸关系的主要风险。他表示,风险是可以转化成机遇的,既要规避风险,不犯颠覆性错误,也要敢于承担风险,利用风险带来的机遇有所作为。胡伟星指出,美国打“台湾牌”的风险的确在增加,但特朗普执政具有交易型特点,所以风险增加也有做交易的空间,可能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强调,把握好中美关系大局,两岸关系在阴沟里翻不了大船。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指出,蔡英文近期以欺骗、恐吓、挟洋三招应对“习五点”,之所以打出这三招,原因在于台湾民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她强调,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九合一选举”虽然给岛内政治带来很大变化,但也要看到台湾民意和认同都存在着复杂性,台湾民意并不那么容易看到根本性变化,若蔡英文连任就会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蛊惑人心,更多台湾年轻人就会受到毒害。她认为,大陆对两岸关系掌握主导权,是因为把两岸关系的边界线画出来,而争取人心的工作已经开始做了。俞新天表示,每到台湾选举的时候,都是思考两岸关系风险的关键时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走得稳、走的准,如何判断正确、抓住机遇,如何防范风险、化风险为机遇。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209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