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习近平两岸统一理念内涵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习近平两岸统一理念内涵


台湾的前途繋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4月号发表专文《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与两岸统一理念的内涵特点》,作者指出: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时代、新的高度、新的内涵中创新构建的思想体系。如此丰富、缜密、完整、与时俱进的民族复兴思想体系,过去是没有出现在中共领导人系统论述中的。全面把握历史时间节点,并预判历史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创建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生动展示。习近平对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也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以及大量的观点表述,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思想内涵。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内核中,赋有强烈浓厚的国家统一理念,对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至为深刻。文章内容如下:

  一,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主要内涵与特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共领导人的理想、目标与追求,但是,历任领导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内涵则甚少论及,这与时代进程有关,当然也与个人的思考有关。习近平承担历史重任之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论述,提出了大量的新观点,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因而,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专家对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创建有深入的分析与评价: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高峰。在这关键节点上,习近平对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命题作了迄今最集中最系统最深刻的阐述,且富有新意: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练地喻作“中国梦”,易于领会,令人憧憬,有感染力;首次明确揭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次明确指出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源起及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首次科学阐明了伟大梦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间的关系;首次明确诠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表示“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从历史长时段来看,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承前启后的意义和作用十分突出,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一个高峰。①

  从以上分析评论可知,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时代、新的高度、新的内涵中创新构建的思想体系。在此之前,如此丰富、缜密、完整、与时俱进的民族复兴思想体系,是没有出现在中共领导人论述当中的。

  北京还有专家对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是:1,民族复兴内涵论。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和基本主旨。2,民族复兴本质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但人民幸福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民族复兴步骤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过程,习近平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4,民族复兴途径论。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如何完成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呢?习近平指出,一要“坚持中国道路”,二要“弘扬中国精神”,三要“凝聚中国力量”。②

  可以说,在民族复兴的内涵方面,习近平予以了极大的充实与丰富。在民族复兴的本质方面,习近平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解释与理解、掌握。而复兴步骤与复兴途径,则是习近平的最新创见。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是:

  1,在理念的继承中进行理论内涵的创新,构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从纲领到得以实施的具体计划,从口号到进行哲学思考,从目标到最终结果,这样的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之变、千年之变,没有创新的思想体系、没有把握历史规律的哲学思辨,怎么有可能实现呢?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启时代与民族复兴思想的构建时代,都与习近平进行了历史的相遇。法国17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反覆论述:“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也就是人因思想而伟大。其实,帕斯卡尔没有更加深入论述的是,民族可以因为人的思想伟大而更加伟大。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再次伟大起来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不可能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落后思想。

  2,把理想转入为实践阶段,以求通过具体的实践实现最终的理想。毛泽东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包括《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习近平所重视的,要求党内反复精读的。因此,民族复兴不能永远挂在嘴头上,必须推进到实践阶段,实践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这是习近平的时代勇气以及真知灼见。

  3,把思想融入全社会、全民族中去,形成人民的共识、人民的意志。国家意志包括国家行为,上层建筑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而普通民众不可能有。个人意识和国家意志相一致,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民族步伐的统一,行为的统一,才是必定胜利的保障。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是中共意志以及国家意志,如何更加完整地形成人民的意志,则需要继续努力。如何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都能集中在民族复兴的现实进程中,当是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要发挥历史作用的重点。
  二,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想的演变与习近平的历史节点预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欺凌中华民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历史背景下生成及发展的。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的思想精英们苦苦思考应对之策,如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新国际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学习观,洪仁玕倡言“与番人并雄”、“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的新竞争观,等等。但是囿于近代的中华民族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民族复兴话语并未真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

  一直等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民族意识才有了更大的凝聚集结。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肯定指出: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且还就如何实现“振兴中华”提出了他的主张: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扶大厦之将倾”,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使得充满理想的孙中山虽然迈开了步伐,但找不到一条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到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华,中国的民族复兴意识得到刺激,才猛然进入了高涨期,民族复兴成为国难时期的社会主要思潮。中华民族复兴成为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话语之一。而中国共产党是民族意识的倡导者,中华民族意识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空前的重大作用,与中共是民族意识的科学倡导者分不开。抗战的胜利则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标志。

  社会主义中国时期,中华民族意识得到历史以来的最大凝聚,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提炼、深化、升华过程中。巩固中华民族意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基础空前牢固。正如有关理论阐述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地引申和发展,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词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总而言之,中华民族意识的建设、健全、健康,是近60多年在中共全面悉心培育下才得到真正实现的。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不断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说,中华民族复兴意识需要与复兴时代同步发展,互为促进。

  专家指出,今天,民族复兴早已远离民族屈辱和民族抗争的历史语境,转而以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为现实基础。其内涵价值早已超越了对辉煌历史和悠久文化的情感追忆,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追求崭新的境界。其目标也早已超越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而以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为共同愿景。民族复兴的理论、制度和道路选择,历经中国近现代的曲折进程,已经有了清晰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赋予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空前的自信。同时,民族复兴的阶段性时间表也有了确定的描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话语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内涵日益深刻丰满,指向具体清晰,实践科学稳健,在奋进中得到全面升华。③

  通过历史的脉络,应该感受得到,从民族意识的觉醒,到民族意识的形成,又到民族意识的转变,再到民族意识的提升,中国一路走来,坎坷不易。现在到了民族意识创新,并进入了新时代民族意识需着力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习近平及时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习近平把握历史节点。历史节点是一种认知结构,是怎样从纷繁、外化的各种细节中间,发现结构和规律的一种艺术。习近平谈论过历史节点问题,他说: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在习近平思想中,特别重视这几个历史节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党领导人民进行90多年的奋斗历史、新中国建设60多年历史和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现在,习近平关注的历史节点,不是过去的,而是未来的。专家指出:从目标维度看,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习近平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认为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最为关注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④

  全面把握历史时间节点,并预判历史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创建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生动展示。

  三,习近平两岸统一思想内涵特点

  论及习近平的两岸统一思想内涵,首先要瞭解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主要内容。根据官方资料介绍,其历史过程有这么几个节点:

  1,从1949年到1954年,实行的是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从1955年后,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宣布:“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此后,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财政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而且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要点有:(1)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2)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1700万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3)提出首先通过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4)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政策(简称“叶九条”),其中提出:国家实行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国外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制、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3,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那个制度。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大体上也是这几条。”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说:“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一个代表团时,又进一步阐述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他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这次谈话,标志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完整构想和它作为统一祖国的总方针的形成,在随后召开的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得到了人大代表的一致赞同,并被确定为统一祖国的一项国策。

  这个构想包含了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这个大胆而求实的伟大构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开始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来的,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的主权回归问题。此后,江泽民提出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都是继承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习近平两岸统一思想的核心,就是继承了历代中共领导人创建、夯实、推动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是,与历任领导人不同之处在于,习近平对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大量的观点表述及哲学思考,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思想内涵,出现了三大特点:其一,使得统一方针从原来的纲要化转为现在的思想化。其二,从过去的政策思考范围进入了今天的哲学思考范畴。其三,从设想中的制度思考提升为实践行动的理论创新。

  大陆涉台专家曾建丰对习近平关于祖国和平统一问题的重要思想与核心论述做了详尽分析,并归纳为九个方面内容:1,统一的性质问题:习近平表示:“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2,统一的关键因素:习近平表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3,统一的方式问题:习近平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4,统一的途径问题: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5,统一的进程问题:习近平表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6,统一的动力问题:习近平表示:“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过上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生活,为在世界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7,统一的境界问题:习近平表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8,统一的重要意义:习近平表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9,统一的障碍与威胁:习近平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挑起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割断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⑤

  曾建丰的上述归纳非常全面深入,把习近平两岸统一思想丰富内涵勾勒得非常清楚,也可以对前面所论及的三大特点作出论证补充。

  四,习近平对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关系的论述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内核中,赋有强烈浓厚的国家统一理念。习近平对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至为深刻。

  过去,大陆对台理论界出现过“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关系之辩”。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是对立关系,如果不解决台湾问题,民族复兴就不可能。要实现民族复兴,首先就要解决台湾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是辩证关系,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能够解决台湾问题,两岸的统一,也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在很长时间里,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2013年11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一个对台理论研讨会时,就非常明确地解读了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杨洁篪在讲话中表示:党的十八大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把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明确了对台工作的总目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就是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全面系统提出了开辟两岸关系前进道路的重要政策主张,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基本思路;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强调做好对台工作、推进两岸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联系起来,这就是两者关系的重点所在。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把统一与复兴孤立起来了,两者一旦孤立,历史机遇就有可能擦肩而过。

  习近平又是怎样看待“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关系之辩”的问题呢?

  习近平有一段话,可称为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关系论述的经典。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繋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台湾来说,这是福音、是历史机遇。”

  从这句话中,可以概括出三个层次的意思:1,民族复兴是两岸共同的事业,不是大陆单方的事业,台湾方面也必须参与其中。2,两岸统一是台湾的必然归宿,只有国家统一了,台湾的前途才能得到保障。3,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台湾也一样获得历史机遇。

  这是典型的三段论运用。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三段论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正确思维的形式 。
  习近平的上述论断,民族复兴是大前提,两岸统一是小前提,获得历史机遇是结论。再作进一步分析,习近平的论述非常清楚表明:两岸统一要服从于、有利于民族复兴。 以此为理论基础,再做演绎判断,就会形成这样的逻辑思维:1,民族复兴的事业有利于两岸统一。2,两岸统一问题必然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得到解决。3,为统一而统一的认识,不在其核心思考范围。

  2014年习近平会见连战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这句话,解答了台湾方面何为民族振兴、民族振兴为何的历史之问。此外,习近平还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国家统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而民族复兴的进程是为国家统一创造和积累着必要条件和能量。这就是习近平之答!

  对台专家研究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一方面继承过去对台工作的政策主张和工作成果,同时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主张,科学地回答了如何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国家统一思想。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的核心就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看待国家统一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家统一理论。一是将国家统一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使统一的前景更加明晰;二是将国家统一确定为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使统一的内涵更加丰富;三是将国家统一与民族梦、国家梦、个人梦结合在一起,使统一的道路更宽阔,动力更充沛;四是将“政治默契”与“政治共识”完美结合,找到了化解政治难题的方法。⑥

  可知可见,在思考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规律的时候,习近平绝不陷入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在思考两岸统一的应对策略与方向之时,习近平绝不放弃核心思维,而是牢牢把握重点,不为一叶障目。这样的哲学思维,当能为两岸关系拨开迷雾、看到阳光。
  注释:

  ①《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人民论坛》,2017年8月,作者: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

  ②《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强大根基》,(同注1),作者:韩振峰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③《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人民论坛,2014-05-27,陈大伙,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研究员。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华网,2016-02-29,作者: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⑤《习近平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9月号,总第237期,作者:曾建丰,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⑥《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初探》,《台海研究》2016年第2期,作者:李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郭伟峰着,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8年3月初版)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343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