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现场:各国专家共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各国专家共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


与会学者认真聆听(中评社 刘砺寒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刘砺寒摄)


参会人员为演讲学者留影(中评社 刘砺寒摄)

  中评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 郭至君 实际记者 刘砺寒)第九届亚洲研究论坛4月29日在京开幕,平行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合作:如何对接?”于当日下午同步举行。来自中日韩等多个国家地区和研究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形式与发展道路进行了报告讨论。他们认为,虽然仍有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一带一路”的成功是众望所归,合作的加强是大势所趋,共建“一带一路”的扩大开放举措正受到世界关注,牵动着各方神经。

  在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莹指出,中日关系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进入4.0新时代,未来的中日不是去比大小高低,而是基于差异,共谋发展。她认为,认识中日新型合作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第一,在区域发展上,整体上长期落后的亚洲迎来变身为发达亚洲的历史机遇。曾经长期分裂的亚洲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世界的亚洲化”与“亚洲的亚洲化”进程中,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可望携手发挥亚洲“领头羊”作用。第二,在科技创新上,中日有意把实现“超智慧制造”、构筑“超智慧社会”作为两国共同的世纪项目,携手努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保持和发展各自优势,发挥引领作用。第三,在社会治理上,两国需不断交流对话,从共同拥有的亚洲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创造性发展转化,形成适合当今时代的亚洲价值观,同时未雨绸缪地防范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破坏性放应。
  
  来自韩国庆北大学政治与外交系的李贞太教授表示,一带一路事业必须要成功,如果不能顺利进行,世界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都将面临触礁与分裂的危机。他认为,过去一直致力于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对接的中国,现在已经主动出击把方向转向了欧洲先进国家的心脏。首先选择意大利,除了经济上的考虑,更有历史性的象征。为了成功实现“一带一路”,必须需要参与国和周边国家的积极认同和携手并进。虽然争议很多,但是从韩国的立场来看,“一带一路”是实现自己国家再飞跃的绝好机会,“一带一路”的韩半岛对接是必然的。比起其他方面,韩国更希望“一带一路”能够贯穿南北朝鲜,在韩国和朝鲜区间的对接问题上发挥和平媒介的作用。
  
  韩国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正男也表示,中韩两国间的合作关系不能跨过朝鲜这一变数,尤其是朝鲜核问题。如果“一带一路”构想与韩半岛的对接计划顺利进行,从而建立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半岛在内的经济合作区域,不仅有利于保障朝鲜的政权安全,也会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如何将“一带一路”构想与韩半岛和平稳定联系在一起的难题,她提出,中韩两国可以同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第三国开展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园区建设,在此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合作经验;或者,说服并引导朝鲜逐渐接受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的模式,从而加入地区经济合作中,使韩半岛的局势得到缓和。
  
  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修德指出,国际合作在建立中日韩“一带一路”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同样重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尽管“一带一路”多式联运已经引起中日韩企业界关注,各种面向“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的服务不断推出,货运量依然明显不足;同时,缺少能够协调海运、陆运、铁路运输以及海关等部门、提供一单式服务的综合国际物流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此外,这一领域国际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需要得到相关国家之间政府的协调和支持。徐修德认为,中日韩在相关产业、金融、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多式联运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与中日韩地区的整体向好趋势相比,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哲学与宗教系的曾敬涵教授认为,梅首相始终拒绝公开支持“一带一路”,反映了地缘政治观点对西方政界的影响颇深。西方许多媒体和政客包括美国副总统都将“一带一路”看成零和游戏,比作中国有意制造债务陷阱的例子。这类“阴谋论”背后的假设是,中国的政策制定、决策和实施都有清晰的战略目的,即中国利益最大化。曾敬涵表示,这种基于冷战思维的看法完全误读了“一带一路”,凸显出西方对中国决策与执行机制的了解严重不足。中国作为全球投资的初学者,经验比起欧美国家明显不足,有时甚至不得不付出一些学费。他还指出,“一带一路”涉及的面太多太广,职责重叠分工不清的情况经常发生,中国应注意加强中央协调。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青山瑠妙表示,中国政府明确意识到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的困难局面后,仍在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可见中国仍对“中国模式”充满信心。但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将在维持战略持续性的同时,从三个侧面进行战术调整。第一,中国可能会在对美政策上做出有限让步。第二,中国正努力改善与美国以外发达国家的关系。第三,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外,青山瑠妙还提出,在高科技领域,美中霸权之争正在加深。但现阶段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排斥主要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领域,发展成世界级高科技冷战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将来“中美高科技冷战”爆发,中国也已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加强了以5G等新技术为中心的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全球。在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影响力已经开始扩展的背景下,美中贸易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很有限。
  
  在四个多小时的论坛中,无论是嘉宾演讲,还是互动交流,“合作”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汇。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大潮,成为了海内外专家学者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出席本场论坛的各位嘉宾达成了共识:“一带一路”大框架大格局下的国际合作,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宏观发展战略对接、具体发展思路对接、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对接,促进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互鉴,实现不同治国理念的协调与沟通,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361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