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社评:中国不接受不平等的中美贸易协议

热点搜索

社评:中国不接受不平等的中美贸易协议


中美最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没有达成协议,贸易战继续升级 中评资料相

  中评社华盛顿5月11日电(评论员 余东晖)刚在华盛顿结束的中美经贸高层磋商没有达成原先人们期待的协议,这并不出人意料。根据美方的说法,中方在美方最关切的问题上“后撤”,但中国副总理刘鹤10日在结束谈判后道出了实情:“从中方来说,要的是一个非常平等的、有尊严的,在这个前提下,很好的合作的协议。”

  从去年初美中贸易战“山雨欲来风满楼”起,满耳听见的都是美方的抱怨: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不够,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国有企业特殊待遇···或者特朗普本人更关心的是对华贸易逆差问题,要求中国多买美国产品,要求中国市场更多向美国开放,但特朗普周围的“鹰派”要的是,改变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即“结构性改革”,认为唯此才能彻底解决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国有体制问题。

  美国要求中国尽量多地买美国货,要求中国更大程度开放市场,要求对中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非无理要求,因为这些本身就是中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中要做的事情,只不过在美中贸易谈判的压力之下,有些改革开放的步骤要提速,从根本上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藉助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重塑利益格局,为民众带来更大福祉。

  然而稍微理性且现实的人都会承认,要求中国立即修改许多法律法规,马上放弃支持国有企业的做法,废除举国体制下的一些政策,这些在中国现行制度下是做不到的。比较清醒的美国分析家都承认,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结构性改革”。美国许多内行的分析家也都相信,美中之间达成的协议不可能是特朗普说的“全面协议”,也许会是又一个“买买买”的协议,最多再加上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有更大举动,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方面有更规范做法,在增加市场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方面有实质性的举措。

  在过去五个多月的谈判过程中,美国一直在对外放风,某种意义上由美方抢占了话语权,以致于谈判或进展、或停顿、或倒退,基本全看美国释放的讯息,包括特朗普的推特。过去一段时间,美方放风说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做出实质性承诺,谈判似乎即将大功告成。而特朗普上周日突然变脸,路透社马上发出消息,称中国在原有承诺上“全面后撤”,从而把谈判急转直下的责任几乎都归咎于中国。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最近各种渠道传出来的消息很多,美方也贴了不少标签,‘倒退’、‘背弃’等等,中国也‘被承诺’了很多。中方重信用、守承诺,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至于中国在哪些方面“被承诺”了,中国官方不说,外界也就不甚了了。

  此次高层磋商无果而终,刘鹤说出了中美之间三个关键的分歧点:是否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符合实际,文本平衡性。刘鹤指出,第一,加征关税是不是要取消?中方认为,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要达成协议,那么关税必须全部取消。这不只是经济问题,而且涉及更多问题。第二,关于采购,两国元首在阿根廷见面形成共识,当时形成对数字的初步认同,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现在双方有不同看法。第三,文本平衡性,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文本必须平衡。刘鹤将这三大问题作为中方的核心关切,并强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让步。

  从美方此前透露的讯息看,这些确实是中美谈判进入最后关键阶段的难点和症结。美方坚持不能全部取消加征的关税,以此作为在美方认为中国没有遵守协议时对中国的惩罚工具;美方要求中国背离立法程序,马上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美方要求保留单方面认定中国没有履行承诺而制裁中国的执行机制等等。所有这些,一旦中方答应,并形诸文字,给中国人的感觉一定是--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美方经常会抛出一些高得吓人的中国承诺采购或消减贸易赤字的数字,以致于人们怀疑,美方如果没有承诺放松对华高科技管制,有这么多东西可卖给中国吗?

  协议文本是双方诉求和主张形诸文字,自然应当体现平衡性。尤其是在当前美中战略竞争愈演愈烈,美国高官公开不讳言要压倒中国,不让中国超越的大背景下,不平衡的文本很容易被中国人认定为“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曾饱受外来侵略,被强加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这种百年民族耻辱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思维感知,对外来施压尤其敏感,反弹也尤为强烈。一旦协议被民众认定为损害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恐怕没有哪个政党、哪个政权能够支付得起由此带来的政治代价,更遑论真正实施了。这是美国的“中国通”们都知道的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遗憾的是,特朗普政府内部现在缺乏真正的“中国通”,活跃的是磨刀霍霍的“弒龙者”。

  从美中贸易摩擦初起之时,对等(reciprocity)就是关键词,也是美方的主要诉求。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要求在市场开放上对等是合理的。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双方的承诺和诉求也应当对等。只有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得到兼顾,达成的协议才是双方可接受的、可执行的。

  现在双方觉得自己的核心关切没有得到处理,达不成协议,情有可原。不幸中的幸运是,如刘鹤所说,谈判并没有破裂,双方此次还是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有意继续保持对话。惯于“极限施压”的特朗普已经将两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下周一即将公布对额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的详情。对于美方主动升高贸易战,中方当然不会没有反制。尽管中方的态度是“愿谈就谈,愿打就打”,但在贸易战轮番升级的氛围之下,特别是贸易战进一步毒化两国关系,外溢到其它安全领域的竞争,这种“且打且谈”能有多大的效果,前景令人忧虑。

  耽于“关税战”又迷之自信的特朗普正拨打着“如意算盘”:从中国收来1000多亿美元关税,150亿美元用于政府直接采购美国农民的产品,剩余850多亿美元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或其他方面。中国经济会因此大大减速,美国经济会自动加速···实际情况真会如此吗?美国普通网民都看得出来,关税不是中方出的,是美国消费者出的。或许特朗普只有在感受关税战升级带来的痛,并且面临紧急选情的关头,才会选择重新坐下来,与中国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贸易协议。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452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