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金东根:韩国的选举文化与政治传统

热点搜索

金东根:韩国的选举文化与政治传统


韩国政界资深人士金东根受察哈尔学会邀请,举办以“韩国的选举文化与政治传统”为主题讲座(左三)(中评社 武毅摄)


金东根进行主题发言 (中评社 武毅摄)


金东根与嘉宾交流 (中评社 武毅摄)


讲座现场 (中评社 武毅摄)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实习记者 武毅)5月17日,韩国政界资深人士金东根受察哈尔学会邀请,举办以“韩国的选举文化与政治传统”为主题讲座。金东根是韩国政治家、察哈尔学会文化与和平委员会委员、韩国国际文化交流院国际地方政府交流委员长、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曾任韩国水原市副市长、韩国京畿道副知事。活动由察哈尔学会助理秘书长刘洋主持。

  二战结束后,韩国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它移植了西方民主制度框架,在民主阵营近30年的斗争中,西方民主框架与韩国本土政治文化之间进行了艰难的磨合。韩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受到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关注。

  金东根首先介绍了建国以来韩国的政治选举概况。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当时的韩国作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文盲率高达80%,而就是在这种情况韩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开始了第一次选举,这对于政治领域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变。在韩国选举制度70余年的演变过程中,共举行了19次总统选举,其中直接选举12次,间接选举7次。其中,第二届、第三届、第十三(1987年)到第十九届(2017年)均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中,第一、第四届是由国会议员选出,而第八(1972年)到第十二届(1981)则由选举团选出。对于总统选举,民众普遍更倾向于直接选举。在1995年后,中央开始下放权力进行地方选举,直接选出市、道知事和市长、郡守。

  金东根认为,从支配韩国数百年的思想根源入手,有助于更加清晰地了解韩国政治制度所呈现出的特点。在韩国的政治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要属儒教文化。从中国明朝时期开始,儒教文化开始深深植根于韩国社会,儒教的宿命、正统、名分、信义思想构成了韩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所倡导的天命意识,有助于统治者将自己地位合法化,因此在当下的韩国老年阶层中,还存在有统治者是受命于天的固有认知。将儒教中的“孝”文化延伸放大,便强化了韩国的家族主义、地域主义,表现在政治领域就是归属主义优先于业绩主义。同时,受儒教思想的影响,韩国政治生活中还体现出教条性格的特征,这在抵抗军事独裁体制过程中表现更加鲜明,民众不以业绩和结果来评价政治,而用善恶概念来作出评判,这就非常容易形成道德对立的局面,进而导致在韩国的政治领域要想妥协解决问题变得十分困难。实际上,政治领域中很少有谁完全对或完全错的情况,无法实现正当妥协和相互合作,大部分斗争或敌对关系的形成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在抵抗军政府的过程中,抵抗他们这种行为属于道德正确,因此如果献出了生命,不管目标是否实现,一般社会成员都会高度评价这种行为,认为这是用生命进行斗争的“殉教者”的姿态。

  金东根表示,韩国政治中存在根深蒂固的裙带文化,其着重体现在地区主义。裙带文化不仅局限在私人领域,在政治领域也发挥着巨大影响。现代韩国政治中政治领导人和家臣这一准家族集团的形成,以及重视血缘、地缘、学缘的文化也可以被解释为家族主义的延续。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如果总统候选人脱离原来的政党,重新参选的话,这种行为不会得到国民的支持。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往往会给民众灌输一种思想,即当地人就应该选当地的候选人,这种地区主义投票倾向从1971年总统选举时开始凸显。而从总统角度来看,总统为了政权的稳定,也往往会任命同乡的人进入国家机关,但是这种政治领导势力的准家族化现象阻碍了政党的发展,地区主义的倾向如果在以后的选举中进一步延续,就会产生一种恶循环,这种方式亟需被改进。

  金东根指出,韩国还具有权威主义的政治文化。在血缘集团、同学集团和地区集团等裙带集团内部,上级的权威主义态度和下级的服从态度表现尤为强烈。如果在选举过程中,一个竞选人 批评自己的上级或对上级指指点点,那么他绝不会得到高的票数。例如地区投票通常是某地区80%—90%的选民将选票投给某位候选人,这实质上就是顺应地区利害关系、氛围和权威的权威顺从态度。

  金东根表示,韩国当前还有一种超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青瓦台出台国民请愿制度后,在青瓦台官网上,国民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参与投票。比如他所在的自由韩国党,在国民请愿的网站上“榜上有名”,要求自由韩国党进行解散的人数就高达一百万。年轻人也会经常利用互联网直接参与政治,表达意见。因此在选举中,各个候选人不得不重视国民的诉求与态度反映,如何应对国民请愿非常重要。作为超现代化政治文化的缩影,韩国现在有许多新社会运动,包括以环境、女性、同性恋、反战等为主题的各种运动,当前韩国社会的政治社会运动主要围绕劳动纠纷、不公平竞争、地区间以及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距等问题。

  金东根强调,韩国的政治制度最需要稳定,因为韩国社会最不信任的是政治家和政治制度,国会缺乏自律的行为需要改善。韩国的国会往往以执政党为中心,充当辅佐和保护政府的防弹衣,以中央党为中心的派系政治和聚散离合,这导致了国会运行的非民主性。此外,还存在以朝野政党领导人为中心的机械式国会表决形式以及国会议员个人信念缺失等问题。他指出,韩国的政党都比较短命,对外部政治变化和政治权力组成过于敏感,存在以政治领导人为中心的人物中心政党结构倾向,在重组和解散之间反覆,截至目前为止都没有持续二十年以上的政党,平均存在时间不到四年,比国会议员的任期还要短,因此也就无法形成长期的执政理念。

  金东根谈到,在当前韩国的选举形势方面,虽然国民关心政治,但是政治参与度却不高,积极的政治参与更是微乎其微,比如直接参与选举活动或者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政党。虽然民众在选举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但是在抗议游行、示威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却非常高。自2002年大选开始,国民政治的参与度开始呈逐渐升高态势,就投票率而言,70%—80%的投票率虽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逐渐下降的趋势却非常明显。其中,总统大选的参与率最高,其次是国会议员选举、地方选举,从地域方面来看,大城市投票率相对较低,农渔村反而偏高。

  金东根指出,在当前韩国的选举过程中,还有一个显着特点是以政治领袖为中心的投票形式。民众往往忽略政党理念和政策约定,使得以政治领导人为中心的投票形式盛行,这种现象也成为阻碍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因。

  最后,金东根表示,韩国选举中难以预测的突发情况日渐突出,比如特定热点问题突然获得国民支持,引发突发政治变化或紧张状况。选民们的投票行为与其说是基于理性判断的政策指向性投票,不如说是感性的迎合大众主义倾向的表露。韩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政治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选举中,与权威主义、裙带关系等近代性因素相比,依托政策、理念去竞选的比重会增大。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517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