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融合发展是新的统一理念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融合发展是新的统一理念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彭韬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统一的新理念与新路径》,作者认为: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对台工作方面的重要体现,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核心内涵。这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环境与两岸关系出现了新形势与新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反思过去大陆对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继续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所提出的新思路。交流发展,是在初级领域及较浅层次上的发展。而融合发展,则更强调交流合作的目标,是对两岸交流发展的创新、深化,是推进两岸统一进程的方向目标及动力源泉。文章内容如下:

  序

  1987年,两岸拉开交流序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迈向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格局,双向、直接交流的规模扩大,领域延伸,层次增多,在实现初期的交流合作需求后,双方希望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诉求增高,因此在维持双方交流合作规模、领域、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成为新阶段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一直到2014年,两岸交流的实质还是以交流发展为主。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在福建平潭考察时提出:“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1〕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融合发展”概念。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联组会时,肯定“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成果,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各领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台海局势总体稳定”〔2〕。同年5月4日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习近平主张“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3〕。这些都是对“融合发展”理论的应用与发展。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五点建议,其中第四点就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4〕

  习近平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论述,把握住同胞间一脉相承、增强认同这个关键,为我们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明确了努力目标和方向,对推进国家和平统一大业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命题

  交流发展,是在初级领域及较浅层次上的发展。而融合发展,则更强调交流合作的目标,是对两岸交流发展的创新、深化,是推进两岸统一进程的方向目标及动力源泉。融合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两岸交流发展的内涵,从人员往来、经贸流通、文化交流、社会服务以及遏制“台独”等方面做起,逐步为两岸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两岸交流发展的历史规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融合发展也是和平统一的重要标志。融合发展表明了大陆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两岸交流发展,持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民众“心灵契合”,最终使和平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两者同属于和平统一的理念范畴,是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命题,均是属于“两岸同属一中”、“两岸一家亲”等理念的延伸扩展,是推动两岸关系稳定向前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举措。交流发展是基础维护,融合发展更加接近于完善保障。交流发展主要关乎两岸关系的维系,融合发展则与国家统一全面相连。融合发展内容多元、丰富,涵盖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在交流基础上的融合发展要紧紧围绕以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为导向,也就是促进两岸同胞以心相交,增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两岸关系,长远来看必须由交流发展深化到融合发展,交流发展的深层次含义就是融合发展,交流发展是本,融合发展是纲。交流是基础,融合是宗旨,发展是目的,在“迎来送往”交流发展基础上的融合发展,范围外延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化了对台工作内涵。

  二、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路径逻辑

  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起着基础和关键作用,所以目前融合发展的趋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经济融合,即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层次和效果。习近平在谈到两岸经贸往来时指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支持两岸企业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扩大两岸中小企业和农渔业合作,扩大基层民众参与面和获益面。”〔5〕同时习近平也指出,“我们将深入瞭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6〕习近平提出了加强宏观政策沟通,拓展产业合作,加快扩大双向投资,深化金融服务业合作,维护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合法权益,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的主张,并强调,“两岸经济合作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7〕

  二是要加强社会融合,以扩大人员往来为出发点,即加强各领域合作和人员交流往来。习近平强调,“要继续创造条件,扩大同胞直接交往,促进两岸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特别是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8〕
  1、交流发展是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必由之路

  1987年以来,两岸交流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从最初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投资、经商、求学、就业等单向交流,进而发展到政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多领域、多界别的双向交流。两岸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巨大成绩,发展了两岸市场,实现了产品互联互通。2018全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905万人次,同比增长3.2%。其中台湾同胞来往大陆首次突破600万人次,“首来族”达4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报考大陆高校的台生也成倍增长。〔9〕1988年至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总计达1.34亿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总计达1.04亿人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约2.6万亿美元,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0.5万个;大陆长期以来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10〕两岸民众越来越多的学习、工作、生活交融在一起,加快了两岸融合进程。

  当前,在交流发展上实现两岸融合发展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增强台湾同胞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强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等认同观念,做到双方彼此认同,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其次,一视同仁,趋同化管理,取消区别对待,鼓励台湾同胞参与大陆经济社会事务。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基本没有障碍限制,台胞参与到大陆的社会团体管理、活动中来,也让大陆人士参与到台胞社团中去。三是完善法治保障。中央、地方通过立法规范提高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化保障,保障台胞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如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9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惠台31条”,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12条,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条。各省市纷纷跟进,2018年7月11日,湖北出台“惠台62条”,也是湖北对标国台办出台的“惠台31条”的具体实施和承接,是湖北对省内现有惠台政策的一次集成和推动落实,其他省市也纷纷根据各自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出台本地的相关配套措施并推动实施。随着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除了新近出台相关政策之外,之前出台的相关法规制度,有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急需与时俱进地对它们加以修订;有些没有考虑到或涉及到,这就需要及时添加跟进,完善相关立法。上述措施使对台工作、保护台胞权益增添了法治保障和司法服务,有助于依法治国和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法律法规的认可和信任,推动了两岸大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实现大发展。

  2、融合发展是交流发展的创新深化和必然趋势

  融合发展思想契合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顺应大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国梦”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化,历经了李登辉编造的“两国论”、陈水扁炮制的“法理台独”、马英九建构的“一中各表”、蔡英文主张的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内涵外延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两岸关系经历一段时期的交流发展后,理应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融合发展就是要解决当前两岸现状难以突破、无法破解政治环境的僵局,解决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中困扰两岸发展的问题,打破“法理台独”的可能性,互联互通,让“货出去、人进来”。通过抓住融合发展机遇,解决制约交流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这正是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给民众带来最实惠的交流发展成果。

  融合发展理论顺应时代发展,切合当下实际,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全新的扎实推进和完善丰富。其有助于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情感,促成两岸更多的经济社会融合以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使两岸关系发展、祖国统一得到更大的动力与保障。
  三、融合发展: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新理念

  两岸融合发展分为五个层面: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精神融合和政治融合,〔11〕这也是按其难度从低到高来排列。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是其初级阶段,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不断发展,逐渐会朝向文化、精神和政治融合推进,进入两岸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实现深度融合。尽管两岸隔海分治70年,但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融合是完全可能的,但大陆目前并未提出“文化融合”这一概念。只有通过文化融合,才能逐步实现精神融合以及“心灵契合”。至于政治融合,因为两岸政治体制和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台湾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短期内难以实现两种体制制度的调和。所以,最近在热议的“一国两制”方案使两种异质性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和谐共存是十分必要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两岸统一,台湾将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夙愿,高度自治,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种政治融合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

  1、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途径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对台工作任务就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2〕。

  “融合发展”是解决台湾人民认同问题,争取民心民意转变的新举措。实现从“是你是我”到“不分你我”的过渡,两岸融合发展也是一个顺应民心、贴近民心的过程。通过在交流发展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未来可能的政治生活层面,把台湾同胞当自己的同胞看待,与大陆居民实行同等待遇,才能有效消除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心理隔阂,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两岸社会经济一体化,真正实现两岸“心灵契合”。

  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思想的深入贯彻,中国大陆已经牢牢把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两岸开放交流超过三十年,是两岸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三十年,相信有大陆综合实力和社会经济的强大支撑,两岸未来融合发展与统一是必然的。

  2、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宣导“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13〕这段论述集中阐述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意涵。
  “两岸一家亲”理念核心是“两岸一家人”,是两岸同胞的亲情纽带,也是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动力,两岸同根同文同种,同属于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民族情怀,这是再怎么去“中国化”都不能改变的现实,虽然两岸仍没有真正解除敌对状态,但“两岸一家亲”理念还是有共同的认同基础。相信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的规模、层次扩大,“两岸一家亲”理念会被越来越广泛深入接受。要促进台湾同胞能够真正融入祖国大陆,成为祖国大家庭一分子,让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真正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亲情和血浓于水之情,让祖国大陆成为台湾同胞真正的心灵归宿,打造两岸人民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真正达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3、强调两岸融合发展,是反对、遏制“台独”的有利抓手

  2016年以来,由于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官方及制度化交往停摆,两岸关系陷入低谷,台湾民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台独”分裂势力“法理台独”、“新南向政策”、“去中国化”等破坏两岸关系的动作频频,两岸和平稳定局势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这样复杂矛盾的局势,中国大陆一方面要坚定反对“台独”,另一方面要增进两岸同胞情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便成为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2018年7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时强调,“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同胞亲情福祉。〔14〕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化解分歧、破解两岸难题的必由之路。通过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民生福祉,转变民意结构,遏制“台独”,让台湾同胞充分享受与内地同胞同等待遇,促进民众安居乐业及两岸和平发展,还可以破解民进党当局利用“公民自决”来混淆是非、发起台湾“现状独立”的极端主张,解决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归属问题。

  4、实现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岸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两岸人民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融合发展的旗帜与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融合发展意义所在:“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16〕,“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17〕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两岸民众的共同奋斗,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18〕,呼吁“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实现”。〔19〕

  习近平关于两岸融合发展、共圆中国梦的论述,深刻昭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使命与责任,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体现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长远的战略自信,也体现了两岸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两岸同胞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共同书写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

  四、以融合发展推进和平统一的政策路径

  2019年1月2日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5点主张。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一节他提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20〕对此,拟通过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和平统一建议如下:

  一是以“两岸融合发展”为导向,以增进两岸民众的瞭解与情谊为抓手,是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

  “融合发展”是“交流发展”的升华,“交流发展”能够达到增进两岸民众瞭解与情谊的作用,但“融合发展”所起的社会效果和影响会更深远。新形势下两岸社会交流努力目标和方向是以心相交,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及国家认同,化解误会及分歧,增进双方情感,从而落实“两岸一家亲”目的。也只有进一步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才能扎实推动两岸同胞实现潜移默化的交融。一方面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分享到大陆经济发展建设的改革红利,融合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从而增加对大陆发展模式与经济社会制度的认识与认同,让台湾民众认清蔡英文当局政治操作“台独”本质,也能夯实两岸基层民众的支持认同与感情基础,为化解两岸统一的矛盾与阻力提供最基本的情感支持。习近平强调,“决定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的是祖国大陆自身的发展。”〔21〕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结底在于大陆自身的实力壮大,持续解决好大陆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增强大陆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增强对台湾民众吸引力、让台湾民众更愿意来大陆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
  二是以青年交流为工作重心,使两岸青年交流成为两岸交流新亮点和新动力,扭转台湾青年族群统“独”认同异化、国家认同的缺失现状。

  青年一代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但这一代台湾年轻人基本是在“去中国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加上两岸政治差异、社会差距、经济压力与自我认知的迷茫,使得台湾年轻人缺乏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国家认同”理念的理性认识和客观分析。作为今后工作重心,让更多台湾青年瞭解祖国大陆的发展和变化,接触祖国,认识大陆,有助于化解两岸分歧,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22〕近年来,两岸青年交流互动明显扩大,祖国大陆增设了多个两岸青年交流基地,例如湖北省设立了两岸青年东湖论坛,其他各地类似两岸青年文化节、两岸青年文化研习营等活动热络不绝,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学习、发展、就业,增进了两岸青年一代的情感交流,也使更多两岸青年在共同发展中成为合作伙伴,进而为增进两岸同胞相互理解认识传播正能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台湾青年加深对祖国大陆的认知,深化彼此情感,从不断优化两岸青年交流的理论政策和机制模式入手,打造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增强两岸青年交流的实践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引领两岸青年交流和沟通向纵深领域发展,从经济社会融合入手,从而化解台湾民众的倾“独”认同,增强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政治认同与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共促祖国统一。

  三是以民间、基层交流为工作主轴,城市间交流为两岸融合发展突出方向。

  目前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都受到冲击和影响。于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纳上议事日程。近年来两岸各种民间文化节持续不断,乡镇村里、城市社区、农渔民组织、工商界别交流也是方兴未艾。另外最具代表性的是2016年12月蓝营8县市负责人应邀到祖国大陆推介赴台旅游、经贸合作等,以加强两岸基层交流和增进台湾基层百姓福祉。在城市交流方面,2019年春节前后,金门县县长杨镇浯、连江县县长刘增应、澎湖县县长赖峰伟已分别率团访问福建多个城市;随后3月18日至23日,台中市副市长令狐荣达也开启了大陆福建浙江之行;3月22日至28日,高雄市长韩国瑜率团访问香港、澳门、深圳、厦门四地,成果丰硕,共收获52亿元新台币订单。预计基层县市长到访会对后面的两岸城市交流带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氛围,主要是祖国大陆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促进两岸基层、民间交流发展,同时台湾民间及基层对两岸交流的需求一直旺盛,在“拼经济”发展机遇下,希望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即使在蔡英文当局阻挠、破坏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情况下,台湾民间及基层民众与祖国大陆展开交流也会越来越多。民间、基层交流就是要让更多台湾民众尤其像“三中一青”群体分享大陆发展的机会,享受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工作生活中,将彼此的利益连结得更为紧密。在这一过程中,两岸民众定能强化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认识,践行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从两岸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的理念作为习近平对国家统一思想的新探索、新路径,对丰富发展习近平对台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规律、现实状况还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形势发展大局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同胞福祉、强化两岸民众利益交织、改变台湾民众认同偏向状况,为两岸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最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1〕《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日。

  〔2〕《习近平: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4〕《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1月3日。

  〔5〕《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民意主流》,《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2日。

  〔6〕《两岸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8日。

  〔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8〕张志军:《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求是》杂志,2016年第20期。

  〔9〕《2018年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17日。

  〔10〕刘结一: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会上讲话,2019年1月2日。

  〔11〕王英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问题刍议》,《中国评论》2018年1月号,总第241期。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4〕陈键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一行》,载于《台声》2018年第14期。

  〔15〕《习近平: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紫光阁》,2018年第3期。

  〔16〕《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人民日报》,2015年11月9日。

  〔17〕《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紫光阁》,2016年第4期。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9〕《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2月19日。

  〔20〕《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1月3日。

  〔21〕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讲话,新华社2015年3月5日。

  〔22〕《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人民日报》,2015年11月9日。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049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