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智库:《中国评论》第260期亮点

热点搜索

智库:《中国评论》第260期亮点

《中国评论》第260号目录(中国评论学会图片)

《中国评论》第260号目录(中国评论学会图片)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60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8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台湾、香港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总编思语”——《大变局时代视角下的台港政治浊浪》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指出,在美国眼里,台港独派或反对派都是棋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按照主子的意图行事而不能逾越。“历史是伟大的幽默者”。作为美国的棋子,从来都没有好结果,韩国、南越的殷鉴不远。台港的反中政治势力,能否从中领会到现实的政治深意?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观初探》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新时期的前景和挑战》两篇文章。

  在《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观初探》一文中,作者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表示,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观所包含的新时空观、新主体观和新实践观,有力地和有效地指引中国的渐进和平统一进程。尽管在中美关系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两岸仍持续博弈和较量,基本上是大陆的渐进和平统一与台湾的和平抗拒统一进行角力,大陆主观上既要不忘初心追求统一,又要照顾台湾人民的利益;既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又要促进和平统一;既要兼顾国内发展大局,又要兼顾国际环境大局;既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又要开启两岸民主协商;既要与岛内各界交流协商,又要与“台独”分裂势力作斗争;既要与美国维护双边关系大局,又要反对美国打“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这就决定了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两岸关系局面的复杂性严峻性、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困难性、与阻挠统一的势力斗争的尖锐性。

  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郭震远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新时期的前景和挑战》中指出,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与美国反华势力,为遏阻中国实现战略目标,联手打“台湾牌”的风险升高,从而形成未来三十多年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干扰。只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才能最终消除这一外部干扰。两岸统“独”对抗,仍然是未来三十多年将面临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风险。这一对抗的加剧,以及中美关系、美台关系的重要变化,都将明显增加风险的严重程度,特别是管控、化解风险的困难程度。应对未来三十多年的诸多挑战,不仅需要战略定力、战略信心,更需要不断增强战略创新、政策创新、策略创新。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 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田飞龙的《反修例运动与两制融合难题》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台湾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冯霞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础与实践路径》两篇文章。

  田飞龙在《反修例运动与两制融合难题》一文中表示,此次反修例运动再次暴露了央港关系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真正解决,香港在回归22 年之际依然是严格的“制度离岛”,“一国两制”的全面准确实施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香港反对派占领立法会并成功瘫痪立法,则进一步塑造了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记录和巅峰体验。循此演化,今后的23 条立法、国民教育条例等绝无可能顺利通过。反对派任意升级政治对抗、在中美贸易战之际变相站队美国一边的政治行为,可能有短期功利性的斩获,但长远来看必然遭遇重大政治失败。中央更不信任,香港民主之路也因此会更加艰难。香港反对派及国内某些学者趁机倡议的“重启政改”论更是火上浇油,不合时宜,将持续置香港于“过度政治化”陷阱,加重本土主义政治对抗和撕裂社会效应,迟滞香港与大湾区及国家发展主场战略的融合进程,是不负责任的空泛之论。新时代的香港角色不再是单纯依靠欧美体系服务国家初期现代化,而是深度参与和支持国家的“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持国家正在主导及展开的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构行为。

  冯霞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础与实践路径》一文表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首次提出,不仅是启动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设计,也标志着祖国的和平统一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国内外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法理研究薄弱的状况下,以《告台湾同胞书》和《宪法》为基础的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形成为其提供了法制保障基础,可以在坚守12333 底线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134 个职业资格考试”和“台人台税”的落实及推进“两岸共同市场”顶层设计和实施进程,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践路径。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登了《制度学习、政策委托与双向融合——两岸融合发展的知识生产、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一文。该文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副教授唐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唐扬共同完成。文章表示,融合发展要求我们从“推动交流”的思维转向“推动参与”的思维。那么,在落实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又该如何推动参与的实现呢?我们认为,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如何提高台胞的参与意愿;第二,如何为台胞提供参与的空间。解决台胞参与空间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台胞实践参与行为提供了客观的可能。具体来说,为台胞提供参与空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台胞在地方的政策参与;第二,提高台胞在基层的社会参与。习总书记融合发展的主张,是一项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似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需要更加详细、周密的设计与安排。因此,本专题仅仅是从实践层面针对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所提出的一些设想。然而,这些看似不成体系的想法,却也是秉要执本的:制度学习、政策委托与双向融合,直接指向了两岸间知识的生产、制度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共刊发了五篇文章,分别是:《民进党提出新决议文的挑战与局限》、《当前美国霸权特征及思考启示——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来看》、《美拉台加入“印太战略”对和平统一构成新的风险与挑战》、《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所涉及的海洋法问题》和《新形势下日本对台政策的双重动向析》。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的《民进党提出新决议文的挑战与局限》一文表示,民进党若形成新决议文应可能是走向“维持现状”的强化,中华民国台湾化的实体化;将反对“一国两制”、不接受“九二共识”作为“台湾共识”重要组成。至于新决议文提出公投建国、正名制宪的可能性甚低,若是要提出前述主张,既有《公投台独党纲》、《正常国家决议文》即已涵盖,且后者比前者更趋近“法理台独”,因此并无此需要而大费周章。民进党能取得执政的机会,总统竞选主轴两岸路线皆属中间温和路线,以利争取中间选民支持达成选票极大化目标。

  在《当前美国霸权特征及思考启示——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来看》一文中, 本刊特约撰述文尧表示,当前美国逆全球化的种种举动,表明冷战后美国的霸权及美国主导的、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正跨过其权势的顶峰,逐渐走向其反面。在目前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汹涌而来的背景下,美国资本主义能否通过自我调节方式克服自身危机、护持自身霸权,战争是否会成为美国最可能对外围猎新对象的选择方式等诸问题,值得中国高度警惕,认真研判,积极应对,以确保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美国的军事性冒险行动所打断。

  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的《美拉台加入“印太战略”对和平统一构成新的风险与挑战》一文表示,特朗普政府2017 年12 月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将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确定为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优先,以贸易战在经济和贸易领域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印太战略”从安全领域对中国进行战略制衡。“印太战略”成为中美角力的新战场,“台湾牌”作为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美国正不遗余力地把台湾纳入“印太战略”,美台双方就“印太战略”展开高调而又实质化的合作。美拉台加入“印太战略”对和平统一将构成新的风险与挑战。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讲师蒋围和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杰共同撰写的《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所涉及的海洋法问题》一文指出,美国军用舰船多次航经台湾海峡,对于台湾海峡水域性质及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国际社会充斥着“中国使台湾海峡内海化”、“台湾海峡是公海,美国本来就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等种种谬论。对于这些谬论,本文首先从“台湾海峡是否为中国的内海?”“台湾海峡是否存在公海?”“台湾海峡中是否有‘国际水域’?”的角度研究台湾海峡水域的性质;接着, 在研究国际海峡法律制度的立法变迁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海峡规定的基础上,明晰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最后指出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时的权利义务。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黄继朝的《新形势下日本对台政策的双重动向析》一文表示,2016 年以来,受到美国与台湾地区内部政权更迭的影响,在中美竞合关系变化的整体背景下,围绕台湾问题中国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各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从而也导致台海局势出现一定的新变化。在台海新形势中,相较于美台关系的动态, 台日关系的新动向是较少为人关注但却相当重要的一个面向。同时,近年来的台日关系又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微妙状态,看似热络密切实则又好像平淡沈寂,因而也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分析。由于台日相互间身份地位的不对等,台日关系的发展更多还是受到日本对台政策的影响。整体来看,2016 年以来,伴随着东亚与台海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日本的对台政策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双重动向,既在局部层面有意提升对台实质关系,又在整体层面维持“七二体制”、管控对台关系。简言之,日本试图维持对台关系处于一种正式性/ 半正式性与非正式性之间的平衡状态。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两岸关系70 年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习近平“1.2 重要讲话”学习与思考》一文。该文作者浙江海洋大学港台侨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方志华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细细研读这篇讲话稿,站在40 年、70 年、新时代三个时间节点,讲话高屋建瓴,情真意切,内涵深刻,逻辑严密,见微知着, 视野宏大。通篇讲话可以概括为穿越历史时空,充满辩证思维;富有真知灼见,启迪两岸人民; 把握发展大势,引领统一正途;立足民族复兴,展示磅礴大气。有两个逻辑贯穿于习总书记讲话之中,就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两岸关系70 年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两个逻辑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两个逻辑的演变、发展规律中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主导两岸关系发展正途。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闽台研究院院长、教授罗海成的《加快第一家园建设 推进闽台融合发展示范》一文。该文表示,在福建对台工作成效基础上,中央赋予福建新时代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新要求。要根据“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从加快福建第一家园的通道功能建设、深化福建第一家园的融合示范建设、做好第一家园建设成效科学评估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推进。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从CEPA 到大湾区规划及广东自贸区》一文。该文作者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地理系教授杨春和广州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后研究员符天蓝表示,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和建设以及CEPA 的进一步深化,香港和香港企业、投资者应当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发挥香港金融、物流、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珠三角和内地企业提供更多差异化服务,从而获得新动能。除了已经在《CEPA 货物贸易协议》中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专章, 还将通过CEPA 推动在大湾区先行先试对港澳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是最迫切的问题,尤其对香港的经济转型以及进一步与内地经贸合作具深远影响。香港的拓展受限于实体空间不足, 一旦大湾区形成一体化以后,未来香港实际上可以成为“中国的曼哈顿”。

  “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第8次(总低350次)思想者论坛全文。是次论坛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游丽斌主持,邀请了多位来自两岸的专家、代表以“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260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13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