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林毅夫:中国发展的一些启示

热点搜索

林毅夫:中国发展的一些启示

中国新闻社,北京,8月14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发展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为世界上希望加快发展、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给贫困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带来了四点启示。 《人民日报》刊登了北京大学新界沟研究所所长、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高级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林毅夫的一篇文章,介绍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6美元,80%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地区。 1981年,84%的中国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功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 在短短40年间,中国创造了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经济奇迹。事实证明,贫困不是命运,它给世界上其他仍然处于极度贫困中的国家带来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繁荣的信心。 这是中国发展的第一个启示。 文章认为,对于广大贫困国家来说,如何摆脱贫困,实现自身发展是当务之急。 大多数贫穷国家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力水平很低。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实现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变革。 首先,要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化肥、良种等,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第二,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防止或减少不可预见情况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农业生产得到旱涝保收。 第三,必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通过实行与产出挂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 最后,政府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良种培育,良种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产品。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有效供给,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仅靠农民难以解决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才能做好工作。 脱贫致富需要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入手,这是中国发展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文章指出,当然,要摆脱贫困,实现发展,光发展农业是不够的,必须促进工业化。 现代化是一个农业和农业人口比例都在下降的过程。 贫困国家要摆脱贫困,实现发展,就必须推进工业化,把农民从农业转移到现代工业体系,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这是中国发展的第三个启示。 根据文章的分析,事实上,有些国家也懂得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再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则,但为什么很少有国家成功呢?根本原因是他们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把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作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参照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根据当时西方盛行的结构主义理论,在资本极度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发展与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由于违反了比较优势,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我生成能力。只有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扭曲的市场保护,这些产业才能勉强建立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国家试图根据当时主流的西方新自由主义理念,用“休克疗法”来实施“私有化、市场化和稳定化”,建立了与发达国家一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忽视了政府在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不仅已经建立的工业体系崩溃了,而且新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去工业化。 这导致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出现经济停滞、崩溃和持续危机。 中国为什么会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和要素禀赋条件决定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导向作用,使其能够做得更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其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这是中国发展的第四个启示。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242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