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社评:从韩蔡两岸政见看大陆对台主导权

热点搜索

社评:从韩蔡两岸政见看大陆对台主导权

蔡英文出席双十典礼(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10月15日电(评论员 束沐)10月10日当天,蔡英文和韩国瑜先后在不同场合系统表述了各自的两岸政策主张。一言以蔽之,“双十演说”反映出蔡政府高举“抗中保台”大旗的两岸政策本质,而韩国瑜的两岸政策白皮书则是回归“九二共识”路线。由于两岸因素是历次台湾大选的决胜点,更何况2020选举已经重回蓝绿对决态势,故双方的两岸政见值得深入研读和探讨。

  首先,当前蔡政府的两岸政策虽然自称“不挑衅、不冒进”,但实质上是“不交流、不合作”。民进党高度敌视和排斥两岸交流合作,虽自诩乐见“不设前提的交流”,但近年来动辄把正常的两岸交流活动诬为“统战渗透”,把参与和推动两岸交流的台湾团体人士抹为所谓“代理人”扬言要“惩治”,营造岛内寒蝉效应。

  与此同时,民进党不仅破坏两岸合作基础和氛围,更是表现出“美台关系高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思维,把提升美台合作置于首位,并扩展到政治安全、军事外事、产业科技等各个层面。此举美其名曰“世界政经变动情势中的明智选择”,实质上把台湾民众的安全与福祉绑上“新冷战”的战车。

  除了“二不”,从“双十演说”和近期一系列政策表述和政治动作来看,蔡政府的两岸政策还有“二要”,即“要中间选票、要国际支持”。蔡英文在此次演说中刻意强调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对峙、冲突的重要节点,却完全忽略70年来两岸走向和平开放的大势,意在强化政治对立框架下的两岸关系,为民进党固有“台独”立场与现有“中华民国”体制寻求连结。故蔡政府从任内首份“内阁”施政报告抛出“中华民国台湾”试水温,到此次“双十演说”以笃定语气声称“中华民国台湾是最大共识”,目的是用这套说辞争取中间选民支持,以掩盖其四年前“维持现状”破功的窘境。

  此外,民进党对内要争取中间选票,对外则要争取国际势力和西方舆论发声支持,这从其近年来频繁呼应美国右翼反华舆论战、高调附和西方干预涉港事务言行已经表露无遗,甚至不惜以自导自演、出口转内销等方式营造出“国际支持”的假象,为其内外政策路线辩护壮胆。由此可见,“二不二要”的两岸政策将成为民进党2020选举的主轴,一旦胜选连任,两岸关系及周边局势的复杂性注定将进一步上升。

  再来看韩国瑜团队发布的两岸政策白皮书。白皮书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强烈批评蔡政府执政四年来的两岸政策路线,而剩下三分之二的篇幅谈理念、谈举措,这部分简言而之可以归纳为十二个字:“拨乱反正,重建基础,恢复交流”。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正如出席白皮书发布会的蓝营人士苏起、蔡得胜、赵建民都曾担任马政府时期的“国安”两岸团队成员,韩国瑜的这份两岸白皮书无非是“韩流走马路”,其基本内涵和政策理念都延续了马英九时期的两岸路线。

  当然,对于正处于“高危期”的两岸关系现状而言,拨乱反正是首要之策,重建基础是当务之急,恢复交流是必由之路,故韩国瑜团队新发表的两岸政见对当前的两岸形势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必须要注意到,马时代的两岸政策路线有其阶段性,必然有其局限性。
  
  例如,当今两岸关系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大陆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四通三化”等重大举措,就是为了解决马时代两岸和平红利分配不均、下沉不深等难题,而这些难题已经超越了过去两岸事务性协商和经贸协议可以处理解决的层面,如果此时的两岸政策还停留在陆客、陆生、农渔产品外销等层面,就会引发外界对于前瞻性不足的担忧。

  再如,马时代的两岸路线坚持“不统不独不武”、“先经后政”等原则,在两岸制度性协商开启之初具有稳定岛内民心的功能,但两岸领导人在2015年实现了历史性会面,两岸协商谈判已经走进“深水区”,此时蓝营的两岸政策应该思考如何在领导人会面的基础上提出更能振奋人心、更具历史格局的长远目标,而不是捡起已经用过的紧箍咒再戴回到自己头上。

  综上所述,现阶段韩蔡两人的两岸路线和政策主张,均反映出蓝绿基本意识形态的同质性和差异性。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虽然降低了以公投、修宪等形式谋求“法理台独”的风险,但由于其本人及执政团队对大陆发展前景和国际形势存在一系列误判,致使两岸关系不可避免地在对抗泥沼中越陷越深。而韩国瑜的两岸政见重守成、轻创新,固然有望扭转当前两岸关系的严峻形势,但“接地气”、“庶民风”的“韩式味道”淡了,而且并未针对两岸迟早要面对的“卡脖子”深层次问题,届时遇到困难可能更大、矛盾可能更尖锐。

  因此,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蓝绿两岸路线的局限性反而凸显出大陆对台政策“主导权”与“主动权”的重要性。今年初以来,大陆对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广泛与台湾各界展开对话协商,旗帜鲜明地与“台独”分裂势力展开斗争,加紧塑造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内外态势。四年一度的选举提供给台湾民众比较、检视、选择岛内各方两岸政见的机会,但是,可以预计,无论主流民意最后选择哪一套路线、哪一种方案,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还是大陆自身的发展进步。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342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