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大张婷:我们一样爱香港

热点搜索

中大张婷:我们一样爱香港

张婷说,她想为香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香港变得更好。(图片来源:文汇网)

  中评社香港1月20日电/据文汇网报道,我们为什么关注在港内地生这个群体?过去十年,从内地来香港求学的内生人数逐年攀升,其中不少选择毕业后留港成为“港漂”。然而,2019年6月以来,香港风波不断,这其中,不乏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矛盾冲突,在香港高校读书的内地生,不可避免地也被裹挟其中。特别是去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被暴徒占领后,更发生内地生连夜撤离校园一事。经过这些动荡,在港内地生现在的心境、处境如何?他们将何去何从?我们试图聚焦这群漂在香港的内地生,通过与他们访谈,请他们讲述,如今的他们对香港,还怀有怎样的情愫。

  去年末,香港中文大学被暴徒占领封锁后,暴徒在校内存放了大量汽油弹等危险品,校园安全岌岌可危。当晚,不少内地生选择离开校园,经口岸返回深圳。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婷当天参与了协助部分中大内地生离开校园的全过程。对她来说,修例风波持续超过半年,香港人亦或内地人,没有哪一方能够真正理解在港内地生和内地港漂经历着什么。

  “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子非鱼,焉知鱼之苦。”于是,张婷决定站出来。跟随张婷的脚步,记者一行人进入到封锁许久的中文大学。校园的各个入口,保安人员截停行人和车辆,登记、核查后方可进入;沿途的公告栏和教学楼外墙上,残存着各类纵暴文宣,或是以黑、红两色油漆喷涂的“口号”;因为携带摄像机等采访设备,记者和张婷成了校园里令人侧目的对象,甚至有人听到张婷说普通话时停下脚步拍摄,又在被发现时匆匆放下手机转身,不时警戒地回头张望。

  “没有人知道会不会被起底。”安全感无从谈起。但张婷告诉记者,去年6月以来,这已经是校园最温和的时刻。

  时间倒流回去年9月初,一个初来乍到的内地生,从东铁大学站出站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纵暴文宣。开学不久,中文大学便爆发了罢课和长达几天的集会。彼时,“一进到校园,你就会感受到一个强烈的政治环境。”校园不再是象牙塔,变成示威者的“大本营”。而身在其中的内地生们,因此比外界更加敏感地接收到形势急剧变化的信息。

  至“中大二号桥事件”爆发前,位于中大本部中央的林荫大道路面被文宣覆盖,几乎无立锥之地;校方出于安全考虑,中途取消毕业典礼;几个主要的校园通道入口被黑衣人占领,“相当于中大被包围了。”

  在整个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内地生所受到的冲击是持续不断的,校园里的情况逐步恶化,但外界看到的更多只是结果:比如中大被“占领”当天,有人离开,有人留下;学校停课,又复课。

  但事实上,2019年的香港和香港中文大学,对身在其中的内地人和内地学生,甚至于任何一个关注过香港这场风波的人所产生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判断的,更不是当下能够去评估的。”张婷在说出这句话之前,经历了片刻的沉默。

  我们都希望香港更好

  数据显示,在港内地生人数由2011/12年的8937人上升至2017/18年的1.2万人。这个在数量上日益庞大的群体,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有自己固定的小圈子,只和同为内地生的群体玩在一起。

  但张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张婷的博士课程研究领域是居住环境公平问题,也正是当下香港社会问题的核心。在她看来,香港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贫富差距问题,“年轻人买不起房。”

  因在校长对话会上的发言而受到关注,多家港媒记者找到张婷,希望能对她进行采访。而沟通后,这些港媒记者大多得出一个共同结论:我们原来是同类人,我们有共通之处。“他们很惊讶,因为没想到一个内地生会真的了解香港的问题,并想要解决它。”张婷说。

  张婷坦言,在来香港之前,她更多地是把这里作为学术生涯的一站。“想要来这里,学习一些知识,把它带回我的家乡。”但过去半年的社会撕裂,让她意识到自己原来很爱这个她生活、学习的城市。对张婷而言,现在的她想要用自己所学,为香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香港变得更好。“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 Make Contribution to Hong Kong。”

  香港社会走到今天,其原因必然是方方面面的。但张婷相信,基于“想要香港变得更好”的共识,香港人、内地人,或者说港生、内地生,都还有很多可探讨的空间。

  夹缝中的内地生

  张婷在采访中不止一次提到,在香港这场风波里,“在港内地生”这个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被抹黑、被污名化了。“很多内地亲友、网友看了片面的报道,或者网络流言,就指责我们说,『在港内地生变黄了』。”张婷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所谓的“在港内地生变黄了”,更多时候是被黄丝刻意用文宣抹黑,比如明明是反暴力的表态,却被恶搞、改图成为支持暴力的“假文宣”。而媒体片面放大的声音,比如有港媒采访留下来没走的内地生时,断章取义,歪曲剪辑,捏造与事实相反的论调,只强调她们留下,却未提她们没走是因为还有学术实验未完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种进退两难,是许多夹缝中内地生的委屈与无奈。

  这也是张婷选择站出来的一个原因,她想要为那些被污名化的同学发声,通过还原事情的真相,来争取减少网络言语暴力对在港内地生的二次伤害。

  黄蓝对话?不是不可以

  作为一个“破圈”的人,张婷的交友圈除了内地生,还有本地生。谈及平时如何与“黄丝”相处这个话题时,张婷笑了笑说,“其实我接触过很多被标签为『黄』的港人,同学、学生,但相处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就在于对话沟通。”

  在校长对话会上坚持用普通话表达诉求的张婷认为,对话很重要。她曾与一位上过前线的“勇武”进行过一次对谈,了解对方的想法,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次对话算不算成功,张婷无法下定论,但是让她看到了沟通的可能。张婷很想再次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对话沟通,希望能开诚布公、公允地对谈,“很想搭建一个对话平台,进行一场『黄蓝』的对话。”张婷说,“只有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跳脱出来,才可以看到希望,一起探索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香港。”

  观点 | 家与家的桥梁

  张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坚定、信念感很强。这个看起来瘦弱的江南女生,却在中大遭暴徒“占领”的当天,沉着冷静地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内地生离开充满危险的校园。谈及香港,她所传递出来的心声和态度,并非近段时间常见的“丧气”“逃离”,正相反,现在的她,怀抱着一个“Make Contribution to Hong Kong”的坚定信念。

  “进可攻、退可守”,这是过去来港读书的内地生们最常见的心态。升学可赴海外,就业可在本地,或带着与国际接轨的知识回内地发展,可谓选择多多。然而,经过2019年后,动荡不安的香港,令很多内地生却步,被污名化的“在港内地生”身份,让他们多了几分担忧。去留成了问题,进退两难。

  不是不想表达,而是不想“被表达”,面对可能存在的起底威胁,很多内地生选择了沉默。张婷则是一个例外,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在黑暴肆虐催化的半年之中,这群在香港学习、生活的内地生,带着比往届更多的经历与思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香港的关系。

  “桥梁”,这是张婷提到的一个词。在港内地生因为有两地背景,确实是两地沟通、交流天然的桥梁。然而,这座桥梁的搭建,还是需要主动迈出一步,需要更多像张婷这样的人,经历了冲击、撕裂,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愿意用所学,帮助香港,用对话,消除隔阂。诚然,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正如张婷所说的,当她站出来,表达了诉求,她就成了最安全的那个人,反而不再惧怕被起底、被暴力。因为暴力和起底的初衷,就是为了灭声,为了让有不同意见的人保持沉默。

  我们和张婷一样怀有搭建沟通平台的想法,希望能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让“黄”与“蓝”各抒己见,公正公允地对谈辩论,而不再诉诸暴力破坏。

  对于在港内地生而言,对于留港工作的港漂而言,香港何尝不是他们珍视的家呢?多元共融的香港,是每一个爱香港的人的香港。

  (来源:文汇网)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92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