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国评论》第266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热点搜索

《中国评论》第266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国评论》第266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国评论》第266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65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2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台湾、香港、中美、“一带一路”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刊登了《新中国70年来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一文。作者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艾明江在文章中表示,习近平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 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 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可谓深刻洞察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规律。从国家统一的实践来看,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国家愿景是推进国家统一的三个重要维度,国家建设指的是资源整合机制,即国家统一建立在充分的国家发展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建设为国家统一创造了充分的物质与制度基础,这构成了国家统一的资源维度;国家治理指的是利益整合机制,即国家统一涉及对国家内部关系的规范与调整,这构成了国家统一的利益维度;国家愿景指的是沟通交往机制,即国家统一需要通过心灵契合构建出凝聚人心与力量的发展愿景,这就构成了国家统一的价值维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在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国家愿景领域不断进行调适与变革,最终构建出推动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登了《如何弭平恐惧与绝望的鸿沟——从香港区议员选举到台湾“总统”大选》、《两岸关系过了折返点》、《台湾“二合一”选举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2020 台湾大选所展现的新特征》、《世代、港台、两岸——蔡英文胜选后的总观察》、《台湾大选“反中路线”对两岸关系冲击效应》六篇文章。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评论月刊学术委员章念驰在《如何弭平恐惧与绝望的鸿沟——从香港区议员选举到台湾“总统”大选》一文中指出,瞭解选举结果谁赢谁输不重要,瞭解选票后面的民意与社会生态才是最最重要的。我们应把台港问题放到中国“百年未遇之变局”的大格局中去观察,中国越来越接近民族复兴之时, 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之时,中国越接近走向强国之时,矛盾、挑战、抗拒也是最频发之时。在大国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人心向背”、“人心归顺”、“人心统一” 的复杂过程,这绝不是简单的一个“一国两制”设想可以代替的。我们设计的方案本无不妥, 统一也本无罪过,但现在马上要台湾接受统一,无论如何是超前了。对方的反应变化太迅速, 我们尚未意识到此。因此我们要构建新的统一论述,让对方真正认识到中国式民主、社会主义式治理、共产党领导确实是最开明、最民主法制的。我们要修炼得比对方好,没有这种信心, 没有这种努力,民族复兴也是完不成的,港澳台的真正回归、人心的统一也是无望的!

  《两岸关系过了折返点》的作者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杨开煌表示,问题不在“一国两制”办法本身,也不在于“统一”的定义,而在于“港、台”的反共意识形态,在大半个世纪教育下,已经深入“港、台”人心,形成对共产主义的厌恶、害怕和对中国共产党绝对的不信任,所以根本的问题根源不在“如何定义统一”,也不在“一国两制” 的办法是否吸引人,因为在当前的台湾相当一部分的人是反中国的、反统一的、视中国大陆为外国,所以中国大陆的某些“公知”人物,若建议北京真按卜睿哲的想法,除了必然面对更多的失望、更大的失败之外,不可能扭转颓势,以致最终除了“武力统一”之外,别无他择。当前台湾新情势,更是将两岸关系推向关键的决定时期,这就代表了两岸关系在法理上和事实上都不可能继续“维持现状”,应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美之间竞争的明朗化, 台湾问题必然出现决定性的结果。

  《台湾“二合一”选举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一文中,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指出,从蔡英文第一任期的言行逻辑、民进党的一贯做法及表现来看,蔡英文执政第二任期还会继续推行“C 型台独”。蔡英文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依然维持着民进党1999 年“台湾前途决议文”中的定位,即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依照规定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中华民国”,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台湾民众投票决定。在此定位下,蔡英文当局将持续不断地推行所谓“国家正常化”,推进台湾在国际上的曝光度,推进台湾和美国等国家的实质关系。

  《2020 台湾大选所展现的新特征》一文的作者——中华郑和学会秘书长、淡江大学战略所博士张明睿表示,蔡英文连任以后,美台军事关系会再加强,美国与民进党关系也将更加紧密,反倒是国民党将进一步会被美国所边缘化。这次选举过程中,台湾中南部私下流传,蓝营候选人已经跟中共签署“和平协议”,造成南部地区民众心理的恐慌,这也是南部地区一夕之间全面翻盘的重要因素。显然,台湾这次的选举价值的排序与抉择,道德价值、民主价值都不是第一顺位的选择,反倒是恐惧性与意识形态,已成为价值的优先选择,这对于台湾社会的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未来将会反映在整体社会衰退的曲线之上,这也将影响未来台湾的民主发展是否能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在《世代、港台、两岸——蔡英文胜选后的总观察》一文中,作者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王昆义表示,香港反修例风波确实给台湾带来很大的冲击,不仅激发台湾年轻人的投票率,也提高支持民进党选民的投票意愿,这等于是给蔡英文最佳的机会赢得选战。从民进党所祭出的整体“抗中政策”上来看,蔡英文强调“护主权、顾台湾”的选战主旋律,还是有其效应存在。祇要蔡英文接受中华民国宪法,就没有背离统一的路线,她跟急独人士切割,也代表她并不想走极端法理台独的路线,因此蔡英文的路线应该更接近陈水扁“新中间路线”的实现。这一次国民党的挫败,不是败在韩国瑜,而是败在国民党之乱,包括“郭王之乱”、“宋楚瑜之乱”,让人民看到国民党完全没有清醒和自行改革的可能性。

  在《台湾大选“反中路线”对两岸关系冲击效应》一文中,作者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表示,民进党在总统选举获胜与立法委员选举获得“过半数”,完全执政恐使其原先强硬及反制两岸政策、路线更加僵化;而选举过程中所建构“反中论述”,也可能增强大陆当局对台政策“硬更硬、软更软”的“双元结构”更固着化,在“压制、反制”的“刺激反应”互动模式下对两岸关系冲击恐不容乐观。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登了《新一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和《“印太战略”下台湾“新南向政策”角色的变化》两篇文章。

  在《新一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与中美关系的未来》一文中,作者中美论譠社社长、教授张文基表示,在今后几年中美在各领域的冲突将频繁发生,然而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祇有在这种政策所带来的恶果直接危害到美国的利益时, 才能导致美国内部不同思潮力量的反击。

  《“印太战略”下台湾“新南向政策”角色的变化》一文的作者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表示,随着蔡英文亲美反中政策的深入,台湾越来越深度地融入“印太战略”,美国与台湾的安全伙伴关系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美国把台湾视为囊中之战略资产,特朗普政府要求台湾必须为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出力。台湾融入“印太战略”程度越深,付出的代价将越大。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筑高墙、广积粮、不称霸》一文。该文作者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指出,未来一个世代,华人学术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两岸学者携手合作,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整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中、西会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逐步达成“习五条”中所强调的“心灵契合”,这才是真正的“筑高墙”。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两岸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一文。该文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唐永红指出,理论上,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增进两岸共同利益与国家认同, 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实践中,两岸融合发展面临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制约甚至阻碍。大陆有必要操之在我,主动作为。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宜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以“整体+ 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登了《世代冲突与台湾的国族认同》、《论民间组织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权利保障作用及实现机制》、《数字文化:塑造两岸青年共同生活经验之新路》三篇文章。

  《世代冲突与台湾的国族认同》一文作者台东专校通识中心助理教授、博士萧衡锺表示, 台湾从开启民主化与社会多元化之后,认同危机也随之而来。其中之一的力量,主要是企图透过“中国/台湾”二元划分的方式,重新确立台湾内部族群的文化和政治认同;而另一种力量,则是希望回归中华文化以作为解决国族认同的依据。当台湾国族主义者论述台湾某种现象或发展优越的同时,自然必须以中国大陆的政权作为对照,显示其优越之处;再者,当中国对抗西方强权的霸权主义行为时,台湾对于西方国家的种种,则视为一种进步的象征,在国际政治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试图与西方世界紧紧绑在一起,希望被视为与西方站在同一阵线。

  《论民间组织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权利保障作用及实现机制》一文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立法研究评估与谘询服务基地助理研究员李杰认为,权利保障是民间组织的核心功能和价值依归,在权利保障问题上,海峡两岸民间组织具有契合性。民间组织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权利保障作用的发挥首先要正确认识民间组织自主行为之正功能,其次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最后要积极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对民间组织价值导向进行引导。民间组织的权利保障作用对于两岸融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两岸民间组织权利保障作用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深入,通过经验借鉴发现当前问题,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促进海峡两岸的互相瞭解,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文化:塑造两岸青年共同生活经验之新路》一文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桦认为,大陆显然已经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反思数字文化和青年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崭新的塑造两岸青年共同生活经验的可能性已经出现,并且正在发生。

  本期“智库调研”栏目继续推出《“一带一路”与新加坡——东亚国家与地区看“一带一路”系列之六》。该文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开盛对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达沃雅典耀大学棉兰老经济研究所所长格梅里诺· 马丹巴· 巴蒂斯塔的访谈实录。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登了《认清历史大势 共促国家统一》、《对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思考》和《新时期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三篇文章。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鞠海涛在《认清历史大势 共促国家统一》一文中表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两岸关系再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期,这需要人们从更宏大的历史视野、更前瞻的未来视角进行思考,充分认清世界发展、中国发展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深层规律和历史大势。

  《对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董玲瑜、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赵俊达表示,近年来,岛内局势发展趋向复杂、台海形势日趋严峻,民进党当局不断推动“去中国化” 进程,这种进程在教育领域表现得愈加明显。2019 年9 月台湾历史教材新课纲投入使用,新教科书扭曲事实、篡改历史,其根本目的是构建“台独史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工作在祖国统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两岸融合发展中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帮助台湾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逐渐形成拥护祖国统一的价值观。

  在《新时期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一文中,作者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李理认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是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现今台湾当局已经完全不顾历史及现实,进行全方位的“去中国化”,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两岸目前的现状与“郑氏”时期十分相像,故施琅将军“因剿寓抚”以武逼和的统一方式, 非常值得两岸借鉴与学习。所以我们要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增强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大湾区背景下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培养路径》一文。该文指出,爱国爱港青年力量是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一国两制”在港良好实践的中坚力量。鉴于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培养对爱国爱港力量薪火相传至关重要,管治香港的有关部门需从多方面出发培养爱国爱港青年人才。首先,文化教育是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培养的精神基石,以此为出发点,培养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对国家认同的正确价值观。其次,政治培养是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为爱国爱港人才参与国家建设提供渠道平台。再次, 青年政策是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培养的基本蓝图,应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香港青年往内地发展,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后,爱国社会组织是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可为香港青年人才爱国情感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期月刊的最后一部分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大陆颁布26条惠台措施的意涵与影响”全文。是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主持,邀请了多位专家就“大陆颁布26条惠台措施的意涵与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266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068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