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晏扬清:后香港时代“九二共识”的再思考

热点搜索

晏扬清:后香港时代“九二共识”的再思考

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11月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徐梦溪)高雄市两岸和平促进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专家晏扬清2019年在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时就后香港时代“九二共识”的议题提出思考。

  晏扬清指出,香港社会去年爆发的骚乱,对于台湾选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论者皆认为,蔡英文在这个事件中“捡到枪”,有利于她的选情;而更重要的是,香港这一次的事件,民进党把它操作成为“一国两制”完全失败,从而在台湾大事宣传,进而影响到两岸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关心并认真探讨,香港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未来。

  他指出,香港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大陆提出“一国两制”原意是针对台湾未来与大陆统一后的安排,但因为香港率先回归,因此“一国两制”先在香港实施了,而香港实施的情况,会影响台湾人对“一国两制”的印象。更重要的一点,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在香港会谈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因此发生在香港的事情,对于研究两岸和平发展者,必须要赋予最大的关心。

  晏扬清指出,台湾跟香港的问题毕竟有本质的不同,要把“一国两制”的框框放在一起等量齐观,势将有所龃龉。香港回归中国怀抱于兹 22 年,莫说“50 年不变”,因为都还没过一半,于今就产生了严重的暴力示威,甚至喊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具有港独意味的口号,然而这几年,尤其近几个月的暴力抗争,真的就表示“一国两制”的失败吗?事实上,澳门紧接着香港也实 施同样的制度,然而澳门却未出现如香港般的抗争事件,甚至习近平都赞说,“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因此如何解决 双方面对“一国”与“两制”之间认知的落差,应该是大陆与香港的当务之急。当然,这问题的解决,也会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示范作用。

  在谈到香港的“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上,晏扬清指出,根据邓小平的表述可以看出,“一国两制”似乎可以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久的不变,但是邓小平对此又设下了前提:“讲不变,应该考虑整个政策的总体、各个方面都不变,其中一个 方面变了,都要影响其他方面。”这个不变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 证开放政策不变。“一国两制”之能 够存在、能够维持、能够继续下去,是依附在大陆实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之下。

  随后,晏扬清强调,对于台湾而言,一国两制之外还有“九二共识、 一中原则”这个前提。他认为,到底什么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必须要说清楚,否则无法对中国统一的问题有所助益。

  他引用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看望民革、民盟、台盟的委员时,提出“四个坚定不移”的论述,指出,其中对“九二共识”这一个两岸交流的基础,做了进一步地阐述,强调 “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展开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目前的蔡英文则是制式的回应,说都是中国的威胁利诱,是“中国不断用各种方式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希望台湾会屈服,接受一国两制。”

  晏扬清指出,对于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可以理解到,他先谈到“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同属 一个中国,(双方)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而统一的后的制度安排则是“一国两制”。他进一步强调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稍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方式有深 刻的印象,那就是统一都是出于流血的战争,但是习近平却用五点反覆强调要“和平统一”。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实在很难得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的结论,蔡英文的说法可以说是恶意的曲解。然而也正是这样,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何以“九二共识”这么容易就被导向“一国两制”,其中的关键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对蔡英文及主张台独的人来讲,他们从来就不承认“中华民国”,因此很简单轻率的就认为“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对于“中华民国派”的人来讲,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就是“一中各表”;另有第三种看法是“一中同表”,由洪秀柱公开提出来。前者是情绪性的无理表现,第二种则是消极的紧抱现状不愿面对未来,而第三种看法显然走得太快了。

  晏扬清认为,从“九二共识”到“一国两制”, 我们认为必须经过一段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就是建构“一个中国原则”的过程,也就是最后必须界定什么是“一个中国”。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中各表”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另一方面,习近平又特别强调,两岸的统一问题不能一代拖过一代,而统一又象征双方对“一中”有共同的看法,这也就是“一 中同表”。我们认为,在“一中各表”与“一中同表”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国统纲领的第二个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根据国统纲领的说明,这个阶段开始有官方的交流,而且让两岸都可以参加国际的活动,开始建立互信。这个阶段我们就叫它 “一中待表”的阶段。

  晏扬清指出,诚如习近平所讲的,中(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历史的大势。然而很不幸的,目前台湾的蔡英文政府不断地推动“去中华民国化”,然后又不断反覆地说绝不接受“一国两制”,也就是说她之欲断掉“中华民国”,就是企图制造没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也为此她在最近不断地提到“芒果乾”。而最近的香港骚乱事件,又大大模糊了“一国两制”的精神与实践。看起来以“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统一(台湾与大陆)的安排,在相当的时间内还要受到很大的干扰,因此就如上述“九二共识、一中原则”要有新的说法,有关未来的安排“一国两制”也必须有新的说法。

  既然两岸的统一在历史的潮流中不可避免,而历史的长河流向又不知其几世,为解决今日乃至可预见的未来的统一问题,不管是中共历代领导人提出的“合情合理的安排”,乃至习近平的“台湾方案”,除了透过不断的交流以达到心灵契合之外,还有两个具根本性的重要的问题:就是“表”什么的问题;以及落实“制度性安排”的问题,而且必须先解决前一 个问题,才能解决后一个问题。

  首先,是有关主权的问题。因为既然叫做“一中”、“一国”,那么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那么“中国”是什么就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讨论主权的问题绝对是相当困难的过程,但一如习近平所宣示的,“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 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九二年两会在香港讨论何为“一个中国”时, 双方各自提出方案,但是双方当场都不能接受,其后再提新方案,并在各自回去后以函电、 新闻稿的方式,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默认、具想像空间的方案。这一个宝贵的历史经验,恰恰可以给未来讨论如何“表”的参考。

  其次,因为无法再“各表”,因此必须严肃面对统一后的名称问题,也就是“一中待表” 的问题:邓小平曾经讲过,(两岸)统一不能是谁吃掉谁的问题,那么维持现状,并稍加改变,也许可以尝试。借鉴历史,在上世纪 20、30 年代,中华民国治下,中共曾经建立“苏维埃政府”。今日也许可以考虑,大陆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则为“中国三民主义政府”。在台湾称中国,可以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之争,同时符合“一个中国” 的原则;其次,三民主义仍可为台湾人所接受。

  第三,以三共主义(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共有、共治、共享”统一中国为号召, 透过参与的方式,增加台湾人民对中国的认同。强调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中国、共同治 理中国、共同享有中国”,事实上在“一国两制”提出来的时候,就有让台湾人参与中央政 府管理之议,惜乎迄今未见;再则,自十八大以来,中共领导人不断的说要让台湾同胞分享 大陆发展的机遇。如果这些都能具体的实现,则两岸幸矣!中国幸甚! 

  (本文根据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后香港时代九二共识的再思考》一文整理。)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10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