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嘉义百年堂中药行 收藏清代病历诊断书

热点搜索

嘉义百年堂中药行 收藏清代病历诊断书

李奕德和父亲李汉仁(右)受访。(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家五代经营中药行,日据时代定居的祖厝在嘉义市东市场内。(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家第二代流传至今的中药房,屋龄有近百年的历史。(中评社 李其桦摄)

据传为李家从明朝供奉至今的观音像。(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家在清代请人打造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家从清代开药房保存至今的一对玉狮子。(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家来台第一代先祖李涂,为清朝乾隆年间台湾诸罗城首位执牌中医师。(李奕德提供)

李家第二代中医师李传,继承李涂轻财重义的美德。(李奕德提供)

李汉仁出示李传生前为病人看诊的病历诊断书。(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传在1950年代为病人看诊,看立死亡证明的文书至今完整保留。(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传在1950年代为病人看诊,看立死亡证明的文书至今完整保留。(中评社 李其桦摄)

李传在1950年代为病人看诊,看立死亡证明的文书至今完整保留。(李奕德提供)

李传在1950年代为病人看诊,看立死亡证明的文书至今完整保留。(李奕德提供)

疫情期间,不少民众来到李家经营的中药房抓取药材来做偏方。(中评社 李其桦摄)

继承中医家业的李奕德的叔叔表示,这段期间民众常上门购买鸡龄花、板蓝根、大黄、姜火,确实具消热解毒效果,但是否可治病,有待验证。图为药材示意图。(中评社 李其桦摄)

  中评社嘉义2月22日电(记者 李其桦)家族出过“立委”、市议员的嘉义市全发堂药房从清代同治年间开业,至今近200年历史。经营药房的无党籍嘉义市议员李奕德家族五代都以悬壶济世为己任,在当地流传不少佳话。收藏在李家祖厝的清代文物和病历诊断书,除了是珍贵历史材料,在228事件中,李家不分台湾、大陆人一视同仁治病的侠义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台湾台湾中药材9成以上来自大陆,李奕德表示,从清代开始就是如此,清朝时期台湾商人到大陆贸易,会顺便在对岸采购药材带回台湾,形成早年的两岸经贸。

  37岁的李奕德为家族第五代成员,因对手涉入贿选案,去年递补嘉义市议员,成功由医界转战政坛;现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前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为李奕德堂叔。新北市警局副局长李汉卿为李奕德二叔。

  李奕德在嘉义市接受中评社访问,谈到家族历史表示,李家最早族谱可上溯唐代,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分封诸子为亲王,其中一支南迁至今日的福建省莆田市,至今有不少当地居民以李为姓氏。李家先祖约略在清代乾隆年间渡海来台,并定居嘉义。祖厝仍保留清代神龛和明朝供奉至今的观音像。

  李奕德的父亲63岁的李汉仁表示,李家来台早年历史已无可考,据长辈口述,李家第一代先祖李涂在清朝同治年间经营中药房,也是当时诸罗城首位执牌医师。当时中医师社会地位高,也是收入不错的职业,李涂为人淡薄名利,且轻财重义,素为乡里敬重。

  李汉仁表示,第二代李传继承父业,不仅温文儒雅,而且颇得乃父之风,平日行医轻财重义,若遇穷人看病,无钱付帐,更交代员工不可追讨医药费。他会继承家族事业当中医师,也是受祖父身教影响。说完拿出1950年代李传为当时病人看病的病历诊断书让中评社记者翻阅,李汉仁说,如果这些病人还活着,现在都已年近古稀之龄。

  二战结束后,台湾光复,1947年发生228事件。李汉仁表示,祖父当时与日据时期的名医黄文陶、张进通(已故嘉义市长许世贤的丈夫)素来交好,当时祖父与黄文陶相偕远遁,藏匿病患家中躲避搜捕。

  李汉仁表示,即使在228事件的动乱期间,祖父仍不忘己任,只要哪里有民众需要看病,仍嘱咐儿女返家拿药材,暗中持续为民众看诊,而且不分台湾人和外省人,都加以悉心整治。动乱结束后,祖父依然竞守本分,尽心为乡里服务,除夕当天仍继续开业看诊,却因此积劳成疾,不幸突逝,时年53岁。当祖父出殡当天,嘉义东市场居民几乎都来吊唁,甚至群跪哭号,可见祖父为人。

  李汉仁表示,他的兄弟,也是李奕德二叔李汉卿,年轻时考入警校,从警表现优良,在蒋经国时代是首批被蒋提拔入选警察仪队,也是当时蒋经国统治后期首批被提拔的台籍人士之一。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419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