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新中国70年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新中国70年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

完成国家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中评社香港2月29日电/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艾明江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2月号发表专文《新中国70年来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作者表示,习近平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①可谓深刻洞察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规律。从国家统一的实践来看,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国家愿景是推进国家统一的三个重要维度,国家建设指的是资源整合机制,即国家统一建立在充分的国家发展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建设为国家统一创造了充分的物质与制度基础,这构成了国家统一的资源维度;国家治理指的是利益整合机制,即国家统一涉及对国家内部关系的规范与调整,这构成了国家统一的利益维度;国家愿景指的是沟通交往机制,即国家统一需要通过心灵契合构建出凝聚人心与力量的发展愿景,这就构成了国家统一的价值维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在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国家愿景领域不断进行调适与变革,最终构建出推动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文章内容如下: 

  一、国家建设构建国家统一进程中的相互联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国家建设始终推动着大陆全面发展进步,不仅提供了实施国家统一的充分物质基础,而且还通过国家建设提供了各项完善的体制机制资源,成为推动国家统一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一)国家建设初期发展与对台军事斗争

  完成国家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陆尚未全面转入经济发展轨道,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迅速完成国家统一,确保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这使得当时大陆在对台政策上很快就确立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强了对台湾当局的支持,这使得大陆对台军事斗争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成功。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好转,大陆从1955年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使得大陆的国家建设开始全面转向经济发展。由于大陆对台的军事手段暂时无法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政治军事对峙的状态将长时期保持下去,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持续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因此,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迫使大陆对台政策需要作出新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被称为“一纲四目”的和平解放台湾主张,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这也成为后来“一国两制”的政治雏形。
  随着大陆后来政治形势全面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来了长达十年的政治社会动荡,国家建设始终无法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狂飙突进的政治混乱造成了大陆国家建设的长时期不稳定以及低水平,尤其是经济建设长期滞后,各种制度法律建设也十分匮乏,都在整体上影响了国家建设的发展成果。与此相对的是,台湾地区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迅速起飞,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大陆在国家建设中的贫弱使得国家统一缺乏充实的发展基础,尤其是较低的经济建设水平长期制约了大陆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的吸引力,大陆提出的和平解放对台方针没有获得台湾当局的积极回应。大陆要依靠和平途径与协商手段促进国家统一,就必须在国家建设领域获得国家统一所需要的发展动力。

  大陆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转向“和平解放”,深刻反映出大陆推动的国家统一始终受到国家建设的影响,在国家建设尚未全面展开的时期,国家统一更加适合采取军事斗争手段来获得解决。但是随着国家建设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工作,大陆必然更加需要构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内环境,这也使得国家统一的方式手段需要作出调整,但是从当时的国内形势来看,由于大陆始终在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路线中徘徊,最终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政治运动取代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和平解放”对台政策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谋划与推进,尤其是国家统一在国家建设中的嵌入性程度十分薄弱,从而使得大陆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难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成功。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和平统一方针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陆开始进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为了配合国家在整体发展战略上的转向,大陆随之在对台政策上作出重大调整,从原来的“和平解放”转向“和平统一”。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标志着“和平统一”开始取代“和平解放”成为大陆对台政策。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围绕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九点方针”,大陆进一步明确了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

  在国家建设初期,由于国内外局势尚不稳定,各种建设尚没有大规模启动,这使得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了可能性。而一旦随着国家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国家迫切需要营造稳定的内外环境,这就使得国家统一开始由武力解放转向和平解放。改革开放时期,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大陆开始进入到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国家建设阶段,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长时期的和平发展时期。大陆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模式,不仅需要两岸关系构建和平发展的国内环境,更需要两岸关系随着大陆展开的经济建设而建立更加密切的交流互动,从某种意义上看,大陆正是通过推进经济建设,并日益凸显出国家建设的现代化特征,逐步将两岸关系带入到和平发展阶段,最终构建出通向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路径。
  (三)国家建设日渐全面与两岸融合发展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建设转向更加全面的五大建设,国家建设不再仅仅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国家建设的发展进步也决定与影响着国家统一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家统一根本上取决于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大陆通过推动国家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不断缩小两岸在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并创造出大陆优于台湾的制度优势及治理效能,最终为国家统一构建出坚实的基础,国家建设与国家统一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国家建设的发展进步是为了增进中国人民的集体福祉,而国家统一的目标也是为了在国家领土主权复归统一的基础上共创两岸中国人的美好生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大陆通过国家建设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不仅展现了对国家统一的充分信心,也在国家统一进程中释放了更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根据近年来相关民调显示,台湾地区民众对大陆的好感评价越来越高。2018年2月,台湾地区《远见》杂志发布“2018台湾民心动向大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支持“台独”的台湾民众比例创了新低,而支持“统一”的台湾民众比例创了新高,尤其是岛内青年人表示愿意赴大陆发展的比例超过了50%②。从台湾地区民心动向变化的背后可以看出,大陆通过国家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越来越释放了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影响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增强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

  当前,大陆市场发展给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对台政策也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依靠中央与地方推出的各种惠台政策,常住台胞群体开始享受与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从而能更加方便地在大陆生活、工作与创业,这就推动了台湾同胞能够与大陆民众一样参与到国家建设进程中。由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融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建设新的发展方向,这种融合发展改变了以往坚持两岸差异性的发展模式,而是逐步吸纳台湾同胞成为国家建设的参与者,推动两岸同胞成为国家建设的共同主体,从而解决了两岸同胞在国家建设中的“各自为阵”与“各自用力”。受益于这种新的融合发展模式,两岸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经济建设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纽带,更能通过参与共同的国家建设,构建出共有的集体记忆以及群体认同,“通过集体行动构建起来,通过集体记忆保存下来的地方共同体,是认同的一种特殊来源。”③在融合发展的推动下,让两岸同胞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国家统一建立稳定的基础。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必须要进行一场全面深刻的国家建设,从两岸经济交流的互动到两岸民众的情感沟通,都在推动双方构建一个彼此利益相连与情感相融的国家共同体。从国家建设的发展规律来看,祇有大陆首先在国家建设中取得全面发展进步,并继而带动两岸在国家建设中的相互融合发展,最终构建出一个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认同的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两岸一家亲”的国家构建。随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深入推动,受到大陆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的深刻影响,必然会有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到大陆的国家建设中来,这种在国家建设中嵌入两岸民众互动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国家统一提供了一条新的整合路径。

  二、国家治理规范国家统一进程中的利益关系

  国家治理要运用法律制度对两岸在统一进程中的政治与事务性议题进行治理,诸如经济议题、司法议题、社会议题、文化议题等,都需要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按照两岸尚未完全统一的特殊状态,来进行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最终促进国家统一。
  (一)“分类治理”模式的构建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国家是否有能力回应和处理国家内部面临的分裂等挑战,以及是否有能力整合国家内部的各种利益、诉求来实现国家统一,这种国家治理能力体现了国家在整合两岸关系以及应对外部挑战的治理能力。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能否得到维护,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统一的实现程度。

  自1987年两岸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随着大量老兵、台商等台胞群体赴大陆探亲、经商、居住,由此便开始产生了大陆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对台胞群体的治理问题。由于台胞群体身份的特殊性,即台胞一方面具有中国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持有台湾身份证,直接受到台湾当局的法律管辖与治理,在两岸尚未完全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很难按照现有的法律制度将台胞群体直接纳入管辖范畴。为了解决两岸尚未完全统一带来的治理困境,在两岸交流初期,大陆对台胞主要采取了“分类治理”模式,即在政策管理上将台胞群体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特殊群体加以区分并实施治理,例如对于台商的经商、台胞子女的就学、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等都可以采取不同的特殊政策进行对待。大陆为保障台胞权益还专门形成了国家法与地方法并存的、多层次的专门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法律(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投保法》)、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地方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部门规章与其他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与其他规范性文件。

  针对台胞采取的“分类治理”是基于两岸关系处于国家完全统一前的特殊状态而实施的国家治理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台胞因特殊身份而面临的政治法律困境,给台胞在大陆早期的生活、工作与经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化。但是,由于“分类治理”使得台胞难以享受大陆同胞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同等待遇,例如,长期以来台胞的职业资格认定、信用贷款以及工作招聘等存在不同的门槛,台湾人到大陆须入住“涉外旅馆”,大陆台生无法享受奖学金“全覆盖”,卡式台胞证无法购买火车票并刷卡进站,这些都导致台湾民众在大陆遭遇一些问题。随着台胞台企在大陆的融合程度加快,原来的“分类治理”自然无法适应融合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探索出一条新的涉台治理模式。

  (二)融合治理的提出

  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到和平发展阶段,两岸在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海上救助等领域开始密切接触,由此衍生的事务性议题成为两岸共同治理的重点,也改变了长期以来两岸事务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一元化主体模式。从2008年开始,两岸逐步形成由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国共两党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及两岸各种企业交流和民间交流论坛共同构成的两岸共同事务协同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嵌入了两岸官方、民间团体、企业以及公众的多种力量,由此形成了两岸和平发展阶段的两岸共同治理模式④。
  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在大陆生活、工作以及创业,两岸关系进入到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意味着两岸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领域的相互深度融合,从而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原来的“分类治理”已经不适应两岸融合发展的现状,两岸共同事务治理机制也受到台湾当局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两岸官方协商机制被迫中止,难以对融合发展中的各种事务性议题进行有效治理,这些都使得两岸关系需要构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来解决两岸融合发展层面的困境。因此,大陆开始在国家治理中考虑如何围绕两岸同胞的融合发展问题构建一个新的治理模式,成为大陆在国家治理中的新内容。

  为了解决两岸同胞在融合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大陆开始在国家治理体制上进行重大变革,即在国家整体治理中贯彻两岸融合发展思路,将在大陆生活、工作以及创业的台胞都纳入到国家治理的共同范畴,让其享受大陆居民同等待遇,诸如推动台胞在生活、购物、乘车、就业等领域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从中央到地方省市推出的各种惠台措施,都着眼于努力推动国家治理对台胞的全覆盖,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对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⑤。国家治理对两岸同胞的共同纳入能极大地推动两岸同胞的利益联结,促进台胞对当地社会的融入,增强对当地的情感认同,这体现出了国家治理机制对于两岸同胞的整合能力,也反映出大陆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对两岸治理进行的有效探索。

  (三)“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

  随着“一国”在形式与实质上的逐步推进,如何对国家统一后的两岸关系进行政治制度层面的安排,则涉及到两岸关系在国家完全统一后的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⑥。这成为大陆围绕两岸关系对国家治理进一步作出的重大探索,“两制”方案也成为从融合发展到国家完全统一后的国家治理新模式。

  “两制”台湾方案是建立在“一国”的前提与基础上,即祇有在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基础上,按照“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才可能形成“两制”台湾方案的国家治理模式。在国家统一进程中,“两制”台湾方案作为国家统一后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同于和平统一进程中建立于两岸融合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治理,由于国家完全统一后,两岸在领土主权上实现复归统一,这意味着两岸在结束政治对立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政治协商的形式,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在制度法律层面达成关于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同时,原来因为双方各自实际管辖导致的制度法律障碍也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家能够对两岸同胞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领域展开同属一个国家的国家治理。

  “两制”台湾方案对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统一进程的推进,国家治理要在制度法律层面对两岸现有的政权问题、治权问题等进行新的制度设计,从而在两岸主权领土复归统一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完整的国家构建。“两制”本质上属于治权层面的问题,两岸按照不同的制度以及生活方式来实施不同的治理模式,但是“两制”必须要与“一个中国”的政治框架相结合,这就意味着依靠“两制”台湾方案实施的国家治理一方面必须要考虑两岸在治权层面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必须要兼顾治权与主权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两岸要在国家治理中形成对国家主权的共同维护与捍卫。

  从分类治理、融合治理再到“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体现出了大陆在国家统一进程中从两岸治理到国家治理的转变与发展,两岸越来越被共同嵌入进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共同体。两岸在治理领域展开的实践为两岸在主权、治权领域的高度整合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进一步促进了两岸走向形式统一与实质统一,围绕台湾问题展开的国家治理实践也更加丰富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多样性。
  三、国家愿景确立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价值诉求

  国家愿景指的是国家所确立的发展目标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近代以来两岸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共同愿景,也成为所有中国人致力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动因。70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新中国所构建的发展愿景。随着大陆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领域的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愿景越来越具有可期盼性,这也成为推动国家统一的价值诉求。

  (一)新中国构建国家统一的价值诉求

  “振兴中华”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实现统一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通过武力解放实现国家统一的难度日益增大,大陆在对台问题上逐步从武力解放转变为和平解放,而要实现和平解放,就意味着大陆开始通过和平的方式团结认同与支持国家统一的两岸所有中国人。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大陆对台政策从和平解放开始转为和平统一,并提出了被称为“一纲四目”的和平统一政策。相比武力解放,和平解放与和平统一在国家统一进程上更加重视两岸民众追求的共同目标以及价值诉求,特别是和平统一宣导两岸中国人共同追求国家统一。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间,由于大陆发展基础较弱,造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这使得国家统一在推进过程中还难以构建出能凝聚两岸所有中国人的发展愿景与蓝图。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正式形成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大陆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在国家统一中的伟大使命与责任,“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⑦大陆在国家统一中超越阶级立场以及党派之争,而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利益来构建国家统一的合法性基础,并提出了具有凝聚力的国家愿景。

  2012年,中国开始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愿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是大陆同胞的梦想,也应该成为台湾同胞及所有海外同胞的共同梦想,这意味着大陆在新时代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所有中国人的国家愿景。2017年,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⑨这更加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两岸中国人在国家统一中所追求的发展愿景。
  (二)在实践层面构建国家愿景

  实现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离不开实践,祇有两岸民众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环境下才能构建出对国家发展愿景的共同追求。从1987年以来,大陆就围绕国家统一,从开展两岸交流入手,在实践层面逐步构建出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

  1987年,两岸关系恢复正常化,两岸民间交流开始启动。为了达成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两岸需要通过交流来增加两岸民众相互瞭解,并产生相互密不可分的联系。八十年代末出现的大量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与投资,使得两岸民心开始有了接触与碰撞的机会,更意味着实现国家统一有了初步的实践基础。在早期的交流实践中,大陆主要采取吸引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经商,两岸交流也主要是邀请台湾民众来大陆进行参访。经过多年的两岸交流,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顺差来源地,第一大对外投资目的地,两岸在经济领域创造的巨大存量已经使得两岸经济共同体逐步成为现实。

  为了进一步在实践层面巩固两岸关系的发展基础,大陆开始推动两岸交流进入到两岸融合发展阶段,通过改变交流形式,重视交流品质,更多地推动两岸民众在利益、情感与认知层面相互融合。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省市都先后推出各种惠台举措,吸引以台湾青年为代表的台湾民众来大陆。同时,大陆还不断给予在大陆工作、创业与就业的台湾民众同等待遇,惠台政策与同等待遇大大促进了台湾民众在大陆的社会融入,也给台湾民众参与大陆的国家建设以及国家治理提供了亲身实践的机会。融合发展本身就是推进国家统一的实践过程,它创造了促进两岸民众从瞭解到认同的命运共同体,让两岸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更具有体验感。

  当前,两岸关系迎来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大陆致力于不断给台湾民众在大陆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台湾民众获得更多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从而更加丰富了台湾民众对国家统一愿景的期待。融合发展的实践加深了两岸相互融合的程度,也让两岸中国人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出共同的国家认同,这些都在实践层面推动着两岸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构建共同的发展愿景。

  (三)在心灵层面构建国家愿景

  构建国家愿景不仅需要实践层面的推动,更要在心灵层面逐步解决两岸同胞的情感认同问题,从而推动两岸中国人在国家、民族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国家培育和巩固国族认同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能力就是濡化能力。⑩祇有两岸中国人共同培育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才能构建出推动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在两岸关系中就始终强调双方的亲情与血缘关系,即在国家统一中打“亲情牌”,希望两岸同胞都能够按照历史文化血缘的关系来构建两岸中国人的情感认同,从而构建起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尽管“亲情牌”对维系与巩固两岸同胞的情感关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两岸交流的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台湾主体性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去中国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台湾社会不断滋生,从而使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亲情关系与台湾主体性意识呈现出激烈的冲突与矛盾,一些台湾民众尽管认同自己与大陆民众存在割舍不断的亲情关系,但并没有衍生出双方共同的国家民族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两岸同胞构建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为了逐步缩小双方在国家观与民族观上的落差,大陆开始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来提升两岸民众对“两岸一家亲”的实际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⑪就是看到了两岸同胞在情感、认同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必须要不断构建双方的心灵契合。心灵契合关系着国家愿景的实现,祇有双方基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来考虑两岸关系,才可能最终构建出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当前,国家统一已经进入到培育和巩固两岸同胞国家、民族认同的深层次阶段,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对两岸同胞之间的认同整合能力,更关系到两岸在心灵深处达成对国家统一的发展愿景。

  中国正前所未有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意味着中国人有机会有能力给两岸的未来构建出一个既定且清晰的国家愿景,大陆致力于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应是一个属于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共同的愿景目标。宣导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有利于在台湾民众中构建正确的国家民族意识,更能激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对国家愿景的共同追求与奋斗。推进国家统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如何让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在台湾民众心中扎根衍生,这也给两岸同胞构建心灵契合提出了更大的迫切性。
  注释:

  ①“《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02/c1024-30499808.html,2019-1-2。

  ②远见杂志,2018台湾民心动向大调查,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2863

  ③[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9。

  ④刘国深,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J],台湾研究集刊,2009,(4)。

  ⑤“《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02/c1024-30499808.html,2019-1-2。

  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02/c1024-30499808.html,2019-1-2。

  ⑦告台湾同胞书,人民日报,1979-1-1。

  ⑧习近平: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226/c49171-20600412.html

  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⑩王绍光,国家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A],胡鞍钢等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3。

  ⑪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N],人民日报,2014-9-27。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530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