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社评:抓好春耕备耕 端牢自己饭碗

热点搜索

社评:抓好春耕备耕 端牢自己饭碗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农业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此前在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和农业防灾减灾。

  另外,2月18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就是部署不误农时,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指出:“目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

  同样,在2月20日召开的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也强调,要抓早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督促各地加快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农资调运储备工作。

  之所以如此一再强调重视春耕备耕工作,显然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对各地农村的春耕备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各地进入春耕的时间略有差异,但雨水后基本上都进入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

  南方各地在2月下旬就必须开始春耕,3月就要播种早稻,北方地区在进入3月后也将次第开始春耕。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时是不等人的。即便播种晚一天,也会对收成造成很大影响。中国是全球头号人口大国,端牢自己的饭碗,这不仅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一旦中国的粮食出现重大缺口,国际市场根本无法填补这一巨大缺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名美国学者就如此尖锐地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一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勤奋努力,中国对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交出了令国际社会满意的答卷。从1982年到2019年,有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等一系列刚性政策措施,这才使得中国粮食生产连续保持高产稳产。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长潘文博透露,因受疫情防控影响,今年的春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首先是农资企业难以复工复产。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复工需要审批一样,农资企业复工也需要经过多层审批,另外还须得到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批准,复工难度很大。这就导致许多农资企业的员工无法在春耕前返回岗位,影响各地春耕的及时开展。

  此外,即便一些地方的农资企业员工到岗了,但由于受疫情影响,许多地方的交通被封锁,物流处于中断状况,各地农村基层也未能兼顾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造成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用物资无法及时送达第一线。

  另外还有疫情防控一刀切的问题。即一些基层农村禁止农民下地,这绝非个别地方的孤例,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不让农民下地干活,春耕备耕根本无法开展,这种将疫情防控与抓好生产完全对立起来的简单粗暴做法,是懒政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种突出表现。农民不种田就没有收成,也就没有生活来源。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如果许多农民朋友因为误了农时,造成粮食减产并导致收入下降,并由此返贫的话,那就会对实现全面脱贫这一重大战略目标造成严重影响,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这种做法也是对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一系列指导精神的严重违背,这种“念歪经”的做法必须坚决予以及时纠正。

  去年因非洲猪瘟造成全国各地的生猪存栏数急剧下降,猪肉产量也随之明显走低,由此造成猪肉价格节节飙升,而且还拉高了食品价格并推动CPI迅猛攀升,今年1月这一指数已达到5.4%,创下8年来的新高,这对宏观经济走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猪肉产量因此锐减约2000万吨,而全球的猪肉出口量才1000万吨,由此可见这是无法完全通过增加进口来填补缺口的,粮食也同样如此。猪肉涨价还能少吃或以牛肉、羊肉和鸡肉替代,粮食供应如果大幅度下降的话,谁能少吃或不吃?

  民以食为天。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一刻也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企业生产因疫情防控受到影响,接下来在农民工返城及供应链恢复正常后,只要稍稍加点班就能补回来。而一旦春耕贻误了时机,则夏粮产量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减产。因此,在春耕季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推动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今年再获丰收。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539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