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王道:该还的得还 国民党败在“历史原罪”

热点搜索

王道:该还的得还 国民党败在“历史原罪”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作者 王道)该还的还是得还:国民党败在“历史原罪”。

  一、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国民党大败的深层原因

  1、大选过后,关于国民党缘何大败的分析与评论,最突出最一致的看法,几乎都指向香港修例事件、中美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与影响;内部方面,则与民进党长期操弄“恐中抗中”、去中国化的教科书造就一代“天然独”相对接,显示内外共震,使一向追求两岸缓和、奉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完全被动,一败涂地。

  国民党中央拿出的七项检讨,基本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先有年轻世代厉声疾呼抛弃九二共识、改名台湾国民党;后有主席参选人表示必须调整两岸立场,九二共识即便不废弃,也要与时俱进到新民意,甩脱“亲中”色彩,甚至不惜终止三通。

  2、这种看法与结论看起来内外贯通,逻辑严整,且众口一词,无可质疑。不过只要弱弱问上一句,立马有困惑产生:仅仅一年前高雄市长选举,韩国瑜把九二共识喊得震天价响,而且颇具示威意味地刻意喊、反复喊,为什么在高雄这种绿得出油的地方仍然高票当选?有些被称为“天然独”的年轻人为什么也把票投给韩?

  说到教科书,这对这些年来已经多次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的人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众皆曰然。不过实际上还是有人一直在问:是教科书真有那么大威力和作用呢,还是岛内现实生活中每天发生的那些事情更具有实际的影响?随手援引大陆一个例子,也可从侧面强化这一疑问:六、七十年来,大陆学雷锋学焦裕禄的教育从未间断,不仅学校教,而且整个社会从小教到老,然而现在人们广为忧心痛心疾首的正是严重的道德崩解与人性滑坡。可见教科书固然重要,但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与作用。

  3、其他方面因素,则不外国民党不团结、队伍老化年轻人不能出头、决策机制与民意脱节等等,少则五、七项,多则十几条,基本是复制粘贴;全则全矣,但全属现象罗列,静态堆砌,远未揭示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动态机理,远未挖掘出表像下的深层内核,也就不能提供下一步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确切趋势与方向。

  譬如说,都知道国民党不团结,但为什么始终想团结而团结不了,背后是什么原因所致?相反的,都说民进党一致对外,那背后又由什么因素所决定?再如,都说是国民党不重视年轻人,但党内青年团、青工会各种名堂不也一大堆吗,二、三十岁的青年团团长位列当然中常委,不能说不重视啊,那为什么还是各种断层、断代始终无解?等等,等等。几乎所有已经罗列出的问题,都缺少一个进一步的为什么,都有待找出背后那个最核心的、共同的决定因素。

  二、知道从哪儿来,才知上哪儿去

  1、一般认为,自蒋经国生前启动政治革新,至1996年“总统直选”,台湾即已完成威权体制向政党政治的转型,进入民主选举、公平竞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极大的认知偏差。实际情况是,台湾的政治转型迄今一直仍在进行,其间经过了三次政党轮替的剧烈起伏、2018年底“九合一”的惊奇洄漩,最终以这次国民党大败为标志,政治转型开始收官。

  蒋经国最受岛内肯定的地方,是由威权统治主政者身份顺应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使台湾得以和平方式实现专制向民主的转变。但同时,和平转变一方面避免了暴力革命与流血冲突,这是其最大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则必然有它相应的对价,就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势必经过漫长而沉重的过程,其间更不乏各种拉锯、胶着与反复,集中体现为公平选举形式下二十多年的“民主战争”。由此而论,革命是一次结清,改革则分期付款。

  2、在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政治的民主化又集中体现为政权的本土化,也即政权由“外来”(外来不一定必然是外国)统治集团向本土政治势力的转移和过渡。当蒋经国启动革新时,无疑就预示了本土化的终极趋势,因为一旦走上投票选举的道路,少数族群在政治舞台的边缘化就是必然归宿。但这直接牵涉特定群体、特定集团既有权利、地位以及荣誉与情感利益的让渡与转移,有史以来鲜见有自甘退出历史舞台者。当时多数“老国代”、“老立委”群情激愤,泣血上书,示威抗议,痛斥蒋经国背弃“老总统”立场,并扬言发起罢免。以蒋在党内的权威地位尚且如此,以后的杯葛更不待多言,于是后来有针对李登辉的全面对抗与选举杯葛,其惊悚程度人们记忆犹新。这过程中,李一步步由“台湾人的悲哀”走向台独路线;而泛蓝群体除生产出“你等会儿”等戏谑段子,也有人正儿八经地论证李登辉他爹是日本人。不过尽管如此,还是始终有人认为李后来的取向其实是互动的产物。
 
  3、绿营方面,虽一度有党主席许信良提出,由于两岸关系的存在,使台湾处于危机社会,民众不会放心支持民进党单独取得政权,因而应将参与国民党主导的联合政府作为现实目标。该主张不被接纳后,许负气出走,但民进党及整个绿营全然不受影响,一致支持陈水扁继续对决。后来的发展,一再表明了民进党与绿营在同国民党的政权争夺上屡仆屡起、毫不妥协、誓求全胜的集体意志。其渊源,无疑植根于从228事件到几十年白色恐怖中凝结成的台湾人“出头天”的共同使命。这种意志使命及其由历史赋予的一定正当性,提供了绿营始终能够相忍为党、服从大局、团结对外的共同信念与思想基础。(思考题:国民党内部与外界评论众口一词认定该党失去核心理念与中心价值,何以致之?现阶段它应当而且能够确立起什么样的理念与追求?)

  4、上述情形,导致了台湾社会三十年来漫无休止的蓝绿缠斗与举世少见的“选战”攻防,决定了双方将一切非暴力方式运用到极限的相互毁灭与搏杀。说到底,就是一个最终谁在台湾当家作主、谁说了算的问题。这是台湾社会长期以来一切纷扰的根由所在,是三十年来规定与影响其它一切矛盾的主要矛盾,其它种种社会政策、统独分歧乃至于经济发展统统被压缩到次要地位,有的被阶段性搁置,有的直接成为服从服务于主要矛盾的工具。认识了这一点,其它将一目了然。

  三、和解之路不通 蓝绿都以彻底打趴对手为目的

  1、扁、马初上任时,都曾有意作“全民总统”,试图超越党派族群,开创和谐新政。但不仅对方不买帐,自己阵营也坚拒不允。扁为争取蓝营民众支持,公开喊出“两岸未来一中”、“既然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先经济统合,后政治统合”;同时鉴于缺乏施政经验与人才,希望借将蓝营人物。但国民党巴不得其劣政自败,岂能助你解难脱困、坐稳天下?故祭出“党进党出”条件,意思是“总统”你当,但执政还是我来。深绿闻之同样怒不可遏气炸心肺,好不容易执政,岂有再请回敌人当家的道理?扁进退无措之间,联系自己台北市长任内虽然满意度超过70%,但深蓝群体一致拒绝他连任,由此认定族群矛盾是不可跨越鸿沟,加上性格善变,秒回深绿立场;第二任时被蓝营狂打系列贪腐案,进一步走上对抗不归路。

  2、马上台后的第一姿态也是要当“全民总统”。竞选期间便着人在外媒刊登“民主社会不排除台独选项”广告,上任后带头拜祭“228”以求本土民众接纳,聘任绿营人物出掌重要部门,统统被蓝营斥为摇尾乞怜、自甘下作、“跪舔”敌人,施政立陷困顿。特别是马居然试图改革国民党痼疾,意欲“党产归零”、切割黑金地方派系,在蓝营抵制下不了了之。而民进党当然唯恐天下不乱一切为反对而反对,好事也得等我上来再干,你干就是坏事;国民党徒具立法优势,却连对台湾绝大利好的两岸服贸协议也惨遭搁置。最后马在蓝绿共同修理下黯然下台。马的改革,尤如西方谚语所说:农夫拼命拉住缰绳,驴子死命挣扎,最后驴子力气大挣脱了,却掉下身后万丈深渊;农夫叹气说,你胜利了。好改不改,非等到蔡英文上台祭起改革大旗,党产、“随附组织”、退休军公教年金优惠等等一律革除,倒也省得国民党以后再费周章。

  3、国民党基于历史与族群问题上的天然劣势,坚称族群矛盾早不存在,是民进党丧失良知一再操弄族群对立,成为台湾社会主要乱源。民进党则反言相敬:“当年的施害者及其后代,对当年的受害者及其后代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才是真正挑起族群矛盾”(吴乃仁)。近年绿营强调与推行“转型正义”,其逻辑主要援引东德、南非等前例。一是像东欧巨变那样,对以前的政治人物即使不进行普遍的追究清算,但起码要排除在新的政权体系之外。台湾即使是和平转型,以前的“加害者与参与者”也应当知所进退;天下三百六十行,处处有你安身立命之地,你不必继续在政治权力上与本土争斗,不然新仇旧恨冤冤相报永无了结。即使是蓝营二、三代,早年也多是受旧体制庇荫而获得政治资本与利益,一样应当节制退避。二是南非政权转移后,原白人总统德克拉克担任了曼德拉的副总统,但不是再为继续享有退而求其次的权力与地位,而是辅佐黑人政权尽快进入状况学会执政,共同实现平稳过渡(黑人执政后出现新问题,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才有助于告别历史,族群和解相互包容。

  4、双方联手制定的“单一选区两票制”,则从制度层面封杀了其它小党成长发展的通道,导致蓝绿双方在封闭的空间内不断进行一对一的生死较量,仇恨与敌意陈陈相因螺旋迭加,失去任何舒解与缓和的出口。每一次开票结束,就是下一次搏斗的开始,选民分裂对抗,经济不能发展,社会在无休止恶斗中持续沉沦。

  四、第三势力接续努力 但突破格局尚欠最后一里路

  1、在蓝绿持续的拉锯战中,几乎每役必与的宋楚瑜显然是一个异数。深蓝自然视其为叛徒、“搅屎棍”,旁观者则一脸懵逼,看不懂所为何来;有的困惑其明知毫无当选可能却执意为之,有的嘲笑其为一点个人利益简直是形象吃相完全不顾等等。这些其实多少都有些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过分看小了宋。宋其实是蓝营中最为明白也最能接受本土化大势、最能理解并服膺本土“出头天”的政治人物,因而早年即有李登辉接任党主席时关键的“临门一脚”,后来则有著名的桔绿合作“扁宋会”,以及不久前接受蔡当局APEC代表的聘任。其中“扁宋会”的意义至今很多人不甚明瞭,其意涵是:扁高喊“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显示逐步放弃台独路线,以宋为仲介与“担保”,通过宋的手来与大陆牵手,取得大陆信任,突破两岸僵局,在岛内则桔绿共收瓦解国民党之效。这马上激起国民党强烈危机意识,连战主席迅即起身赴大陆和平之旅,国共五项共同愿景成功签署,“扁宋会”随之无疾而终。整个过程真正是高手过招,个个下的绝妙好棋,但外界难窥堂奥,也就跟着看了个热闹。

  2、与国民党彻底分手后,宋参与了包括台北市长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型选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小搏大,相机触发机枢,拉动政治版图分化重组,取代国民党上升为两大党之一,既让社会恢复正常,也成就自己一番功业。每次都似乎有撬动板块的机会,但每次结果都未如愿。其实,这次选举前,宋已有意让柯文哲接掌亲民党,由柯出战大选,或可真正爆发拉动板块的能量。但柯却抢先一步另组民众党,显然另有考量。

  3、柯文哲看似大大咧咧说话常有突槌,实际上心思缜密且长于把握大势。他之所以与宋十分“麻吉”,是共同看到了蓝绿恶斗的格局终将解体,二人也都有解构蓝绿、创设新局的宏愿与抱负。但详细审酌之下,柯或许觉得宋和亲民党终归还是有旧体制包袱,不如自己另树大旗,既维持纯正本土色调,又在两岸议题上留下未来蓝营支持者归附的入口。选前几个月,柯突然加大攻击民进党的声量,显然早已看到国民党溃败先兆,预作铺垫,随时准备接纳浅蓝与中间民众分化来归。

  4、最近,败选后的国民党党主席补选,众口一声的党的改造似乎也要展开,但一切全显得有气无力,社会上乏人闻问,致令一贯忠贞爱党的张亚中教授捶胸跺足扼腕长叹。下一步,是国民党将浴火重生,还是柯P会如愿?(又是一个大哉问,值得观察家们深入思考;本文暂不公布答案哈)

  五、新世代跃上政治舞台成为左右政局关键力量

  1、90年代初,民进党乘开放旋风,得票率一举冲到30%,此后在这个平台徘徊。2000年,扁以得票四成当选(39.3%);2004年以五成连任(50.1%),蓝绿已现五五波格局。2008年受扁系列贪腐案冲击,马58%高票当选,民进党被打回四成出头(41.6%);2012年,马51.6%连任,蔡45.6%,绿已向上恢复。2016蔡56.1%高票当选,朱立伦31%,宋12.8%,朱宋合计43.8%,但宋所得票不再全然属蓝,蓝营盘面应已不到但接近四成;今年蔡57.1%,韩38.6%,宋4.3%,且蔡创817万的历史最高票。

  以上显示,直接选举以来,蓝绿基本走势虽有反复,但总体是绿升蓝降,国民党逐渐萎缩;现阶段基本力量对比,最近两次大选的结果都是绿56-57%,蓝大致接近40%,已呈较稳定态势。总体脉络看,显然主要是本土中间和浅蓝选民不断从一党独大的国民党支持群体分离出来转向投绿,反映的仍是本土化的必然趋势。

  2、近年最异乎寻常与突出的现象是,四十岁以下年轻世代不成比例地结构性投绿。媒体估测,这次选举中30-39岁群体投蓝投绿三比七,20-29岁更呈现令人震惊的一比九;而且二、三十岁年轻人投票率与参与政治的主动性井喷式增长,并有一大批初入社会的绿色小辈跻上“立委”和议员舞台,显示出新世代对蓝绿天平的关键影响。国民党主席参选人江启臣说得痛心疾首:国民党党员40岁以下已很少见,基本丧失了一个世代。问题再次呈现:为什么?

  3、伴随着三十年蓝绿对抗成长起来的年轻世代,与前辈世代有着鲜明不同。首先,在自然属性的人口比例上,新一代当然是本省占绝对多数,而且其中一些人不再像父辈那样历史上曾与国民党存在一定利益关系;即使是出身外省家庭,时空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使父辈对他们的影响大大降低。他们没有享受过以往经济起飞的好处,也不再有国民党会搞经济、中道理性的印象与记忆;蓝绿几次轮番上台,他们看到的是不论哪方执政,经济一样“无感”,政治一样恶斗,看不到未来希望。其次,三十年蓝绿纷争是他们成长的背景,亲身经历目睹双方一切为反对而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毁灭,每次政党轮替带来的希望都很快熄灭;体会到只有根本打破这种无休止恶性循环,社会才有希望正常与安定。这使他们强烈期待于第三势力的产生与发展,因而他们与柯文哲这样的政治人物有天然的亲近,也是近年柯脱颖而出并声势不坠的社会基础。

  再次,在蓝绿多年互斗中,年轻一代清晰认识到国民党确实存在诸多历史欠帐,如党产来源不合理及对政党竞争的不公平,传统军公教政经领域的特权遗留,以及国民党由于结构与体制而客观存在的诸多保守性与落后性;对立双方中,国民党既是矛盾的源头,自身也存在构成与结构上的破口。这使年轻世代在第三势力尚不足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整体性地、压倒性地倾向与支持民进党的改革,以期压迫国民党出场休息,一举解决历史问题,为新政治腾挪空间。

  六、“九合一”支持韩国瑜是年轻世代与中间选民,突破蓝绿的一次仓促试验。

  1、最近四年首尾的两次大选,蔡分别以56%、57%对国民党38%左右的明显优势胜出,但中间夹着一个“九合一”惨败的V字型巨幅裂口。这就涉及到如何解读与认识韩国瑜由“九合一”横扫全台到大选迅即寂灭的奇特现象。

  多数舆论早已看到,2018年韩国瑜在高雄胜出并带动蓝营一举拿下15个县市,并非是国民党的胜利,而是“韩流”所向披靡一人救全党;但多数人至今仍未悟透的是,“韩流”形成的深层原因,既不在于“发大财”真能摄服人心,也不在于民进党在高雄不堪到什么程度,而是由于韩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种似乎可以超越蓝绿、为社会开辟全新道路的想像,它与我们前文所述的社会期待相契合,极大地吸引了中间选民与年轻世代的回应与趋附;支持韩国瑜,一时成为他们长期以来打破现有格局、改变社会与自身命运的一次巨大而仓促的尝试。

  2、韩之所以能够成功吸引中间与年轻群体,最重要的是他与国民党作出明显区隔。他虽早先当过“立委”,但在国民党内早已边缘化,与该党老旧文化与各种顽疾已无太多瓜葛;失业十多年后担任“北农公司”总经理,长期与最基层农渔民在一起,言行作派都十分“接地气”。投入高雄选举后,坚持自主特色,拒绝国民党高层各方人物站台,极力与党机器与“权贵”保持距离,自拉竞选队伍。这为那些希望突破蓝绿恶斗、也非常讨厌国民党的人群留下广泛接受空间。这是高雄胜选及“韩流”发飙的最大原因。

  3、明白了高雄为什么赢,大选为什么输也就呼之欲出。韩为参选大位,不得不投入党内初选,这已开始让其超越的形象破功;加之党内初选内斗方酣状况百出,各种顽疾交迭呈现,再次引起社会厌恶与不耐。而韩要赢得初选,首先必须获得传统军公教特别是黄复兴系统支援,因为当时二、三十万有效党员中,黄复兴党部就占了将近九万。韩于初选民调前的5月间公开承诺,当选后一定把被民进党砍掉的军公教年金统统改回来,引发舆论新一轮热论,也显示其与社会认定的国民党“反改革”形象已经重新合体。该党一位年轻议员最近谈到:国民党在社会议题的价值判断离年轻人想法太远,都跳不出舒适圈,只在同温层取温;要赢回年轻人支持,关键在能否重新检视当今社会议题,丢弃过去执政包袱。这可谓一语中的。虽然此后韩个人各种严重缺陷不断暴露,诸如刚当选就又参选的“背信”与得陇望蜀,自身修为与准备的明显不足等等,但宏观上重新回到国民党下降没落通道才是决定性因素。若主要归究个人原因,则近年国际上诸多“不靠谱”政治人物、中国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就都不可能成功。

  七、社会要求国民党全面清偿旧帐尽快走出历史

  1、民进党与蔡当局现阶段执政的最大目标是什么?这就是所谓“转型正义”,说白了就是彻底清算国民党,建立与巩固所谓本土政权稳定长久的基础。最近“228”纪念日前,蔡当局公布了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档案,特别是包含了当时的“加害者与参与者”名单,并决定“转型正义委员会”继续保留与深化该项工作。这与近年来清查党产、没收“附随组织”财产与不当地位等等,大致凑齐了其“改革”拼图,其影响与作用其实还远未完全显现,今后一两年将逐步看到其威力与效果。

  2、这次大选,最让多数人迷惑不解的是,蔡的声势与支持率在九合一前后一直低迷不振,长时间在百分之十几二十多谷低沉沦;特别是一大批深绿大佬公开要求其放弃连任,并于3月拱出赖清德与之竞争后,处境可谓摇摇欲坠。但到六、七月开始,蔡声势奇迹般逆袭而上,八、九月以后一直以十几二十的领先比例碾压韩国瑜,直到大选狂胜。由于这与香港街头的抗议在时间上存在耦合,所以人们一致将原因归诸于香港事件影响。

  3、但实际上,当蔡于5月13日从党内初选胜出时,即已决定了整体局势的逆转。其原因有二,一是深绿全面归队,二是九合一中曾经支持“韩流”的年轻群体结构性转向。

  蔡九合一前后声势低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深绿的愤恨不满与高度疏离。民进党这次是全面执政,与扁时期朝小野大完全不同,因而深绿急不可耐想要看到对国民党施以雷霆手段予以清算,但蔡当局在前两任“行政院长”任内一直是牛步龟速、迟不出活儿,不仅没有让绿营扬眉吐气,还弄出“东厂事件”等一连串“鸡屎”,被深蓝群体走哪儿抗议到哪儿,这让深绿直憋得一口恶气吐不出,因而对蔡产生极大的怨怼,对蔡当局一切施政都懒得辩护,任其在“核四”、空污、一例一休等问题被蓝营一路追打。但到5月当韩国瑜宣示当选后要把蔡的改革再改回去的时候,突然发现蔡政府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改革原来已经大致做成,所以纷纷表示原来是他们“误会”了蔡,结果就是全面归队。深绿一归队,在绿本来已大于蓝的盘面下,当然已经站稳脚跟并开始转弱为强。而年轻世代对韩回归深蓝立场的态度,已如上文所述。

  4、去年5月还同时发生令深绿与年轻世代分别感觉颇为顺心、带有转折意义的另外两件事。一是苏贞昌上任以来,从处理非洲猪瘟的明快有效,到对国民党一系列攻势的强硬回击,使双方气势发生相当程度的攻守易位,到5月时已经成为一种局面,这都令绿营包括深绿大为爽快。二是本月通过“同婚”修法,由于在民进党力推、国民党反对下完成,使年轻世代进一步认为民进党是改革进步、代表了社会“进步价值”,相形之下国民党就成了落后保守、颟顸无理。

  5、由上可知,今年大选民进党大胜、国民党惨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台湾内部自身矛盾的运动发展,“反送中”事件再怎么有影响,也仍然只是外因,而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817万票的历史新高,某种意义上是对蔡当局近年针对国民党一系列“改革”的支持与肯定,是对所谓“转型正义”投下了赞成票,有媒体认为也是对蔡未来四年的进一步授权。这无疑也等于直接要求国民党尽快偿清历史旧帐,该还的最终还是躲不过;同时也大幅压缩国民党继续对抗的能量,迫使该党进行整体改造,并为第三势力的发展壮大打开较大空间。

  6、现阶段台湾政局发展的最大看点,将是国民党如何改革或改造。该党最深层最内核的问题,其实是党的结构不符合台湾社会的整体结构。这里所谓结构又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构成元素,二是结合方式。就此意义上看,国民党实际上处于一种改也死、不改也死的二难困境,端看党内各方经天纬地之才、饱学智慧之士如何化解困境,突围而出,由死向生。

  选后的台湾,政坛呈现以往少见的平静。人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645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