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富权:江启臣将效法李登辉推动“修宪”?

热点搜索

富权:江启臣将效法李登辉推动“修宪”?

  中评社香港4月12日电/四月九日是江启臣宣誓就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一个月。

  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有政论者指出,在这一个月来,未见江启臣展现其推动国民党改革的魄力及企图心。但在四月九日这一天,江启臣却接受了《联合报》专访,所谈内容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修宪”。他针对在野的台湾民众党和国民党的“立委”都力推要通过“修宪”下修青年参政权的年龄,但民进党却认为“要有历史高度,深刻讨论其他‘修宪’议题”的争论,认为要整体讨论“中华民国宪法”的体制、政体,“修宪”高度最好是由蔡英文出来领导,任何议题都可以讨论。蔡英文若提出要开“宪政会议”,他愿意参加。但倘“修宪”只是为了解决下修十八岁公民权的问题,因为降低公民权年龄无需“修宪”,因而他国民党和他都将不会提案。

  由此,江启臣在“修宪”议题上的立场,已经基本上向民进党“看齐”。而且,他是选择了《联合报》作其就职一周月的专访并抛出“修宪”的议题,还呼吁蔡英文出来领导“修宪”,可见其颇有心机。因为当年李登辉在推动及主导“修宪”时,以外省军公教人员为主要读者群的《联合报》,在本来就已经是“反李”的基础上,颇多批评以至抵制。因此,江启臣挑选《联合报》作平台,退休推销其“修宪”主张,而且还触及到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因而向仍然怀有“大中国心”及怀抱“反独”立场的军公教人员“试水温”的意图就十分明显,而且还有可能是意图先行“修正”这个群体的政治理念。

  实际上,《联合报》的政治色彩“深蓝”。在李登辉时代,厉威廉因出任陆委会联络处长,有机会与各家媒体的记者进行较多的接触交流,因而根据几家主要纸媒的政治立场,编了一首顺口溜:“《联合报》很中国,《中国时报》很联合;《中央日报》很自由,《自由时报》很中央”。说的是作为国民党机关报的《中央日报》、由于是由外省籍人士执掌编务,因而经常与李登辉不同调;反而是政治立场偏绿的《自由时报》,却力挺李登辉。而《中国时报》虽然也不赞成“台独”,但却较为“百家争鸣”;《联合报》则是怀抱“大中国主义”。
  而曾主持二十年《联合报》社论的黄年,就连续撰写了主张“一中屋顶论”的论述文章,并将其编辑出版成书。而由于《联合报》的“反独”立场,“台独”人士曾在报社外墙放置“炸弹”。《联合报》报道大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谈话内容,有“大陆不惜中止经济建设阻止台湾独立”之语,“独派”教授和民进党、李登辉都发起“退订《联合报》”的行动。在澳台航线谈判前夕,台湾当局已内定“长荣”和“复兴”执飞澳台航线,而以外省籍空军退役军人为主的“华航”不服气,向北京告状,谓“长荣”不但是其客机机舱没有《联合报》供乘客阅读,而且其公司总部楼房及机身也沐漆成与民进党党旗一样的绿色。当时,自称为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澳门的联络员,及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在澳门的代表的高敏,联同“长荣”的高管赴京,予以澄清,北京有关机构最终决定“维持原判”。

  回忆此历史,就可合理揣测,江启臣选择《联合报》放出“国民党赞成‘修宪’”的“试探气球”,其用意是什么。

  当年后来成为民进党重要骨干的郑文灿、林佳龙、范云、马永成等人发动“野百合学运”,及紧随的“废除《刑法》一百条”运动,正合李登辉的胃口,促成了“修宪”。为此,召开大型“国是会议”,邀请陈水扁等民进党参加,达成“修宪”的共识。“国是会议”下设谘询委员会,澳门也有三名国民党员被国民党海工会及港澳总支部推荐为谘询委员。在李登辉的主持下,进行了六次“修宪”(陈水扁上台后也主持了一次“修宪”),正式确立“两岸分裂分治”的政治体制,并决定开放“总统”民选,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改为全民一人一票产生,并于一九九六年开始实施。四年之后,民进党的陈水扁透过选举获取台湾地区的政权。现在,政党轮替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的常态。

  文章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分析人员夏千福(后来曾任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当时在美国在台协会任职,曾对当时台湾发生的一系列夺权及政治斗争,尤其是李登辉在民进党支持及协助下,进行“修宪”,以“推动民主化”为名,行“去中国化”的“独台”为实,而进行观点提炼,将之称为“宁静革命”,亦即推动民主革命无需经过暴力或武装斗争,而是透过议会斗争或政党轮替即能达到政权更迭之目的。其实,这是后来遍地开花的“颜色革命”的雏形。

  时任“新闻局长”的胡志强,将李登辉、连战、宋楚瑜及他自己等三十多人(其中有十三人是美国的“两岸通”),分别就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外交”等领域撰写的论文,合编为《宁静革命》一书。胡志强在题签面赠该书时就对笔者说,历史上的民主革命都是动枪动炮、流血牺牲的,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台湾地区的民主革命,却是在宁静和平的氛围下达成,因而称为“宁静革命”。但他意想不到的是,仅过了几年之后,国民党就在“宁静革命”中沦落为在野党,时任“外交部长”的胡志强也仓皇辞别“外交部”大楼。
  文章说,现在,江启臣也身为国民党主席,也提出“修宪”主张。但由于他没有李登辉还具有的更重要的“总统”身份,因而只能是“呼吁”身任“总统”的蔡英文出来领导“修宪”。而且,还想到了李登辉当年主持召开的“国是会议”,建议蔡英文召开“宪政会议”,并表态他乐意参加。

  江启臣在专访中,还提到未来“修宪”究竟是要走“总统制”或改成“内阁制”,是否要给予“立法院”“阁揆”同意权等,作为在野党他不反对,都可以讨论。而在当年“修宪”时,曾经为究竟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论,争持不下。最后由李登辉“中间落墨”,参考法国的经验,改成“双首长制”,因而废除“立法院”对“行政院长”的同意权,及“行政院长”无需在“总统”签署法律文告时予以“副签”等原有规定。江启臣现在再提此分歧,可能会越修对国民党的前景越不利。

  至于与大陆的关系,江启臣在这个专访中说,“九二共识”成形至今已近三十年,这段期间外部结构与台湾内部都已有了转变,即使“九二共识”背后代表的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精神至今仍在,但共识因有一方调整,要创造模糊与弹性空间愈来愈小,共识认知就会产生问题。因此,江启臣强调,“九二共识”能不能继续存在,不能单方面怪到国民党,北京在民进党执政后态度也改变了,现在应问北京对共识的态度有没有改变,是不是还有模糊或“中华民国”的表述空间?

  看来,江启臣仍然强调“各自表述”,尤其是“中华民国”的存在。因此,他的“国家定义”,已经向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趋同。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173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