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环球评论:中小企业可在这五点突破困境

热点搜索

环球评论:中小企业可在这五点突破困境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环球时报》13日评论,纵观人类历史,变革总是伴随危机而至。受新冠疫情重击的中小企业必须选择变革性突破,恐怕是这场灾难带来的意外压力和倒逼动力。

  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正在剧烈改变着人类社会,广泛的数字技术运用已经快速地推动着人类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在这次人类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数字技术在助力一线医护、社会治理、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都有极为闪亮的表现,展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在要素聚集规模、应对风险能力和技术消化时空等方面处于弱势,理应对新技术及其市场最为敏锐的中小企业却往往难以成为新技术运用的排头兵。面对疫情造成的致命困境,广大中小企业向死而生,必须将压力化解为动力、危机转换为契机,积极主动寻求数字技术赋能,借助数字技术推动转型升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转型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策略或商业模式,或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升级则要求在原有市场领域中的运营深化,从同质化的规模平面扩张上升为差异化的效益和质量立体突破。中小企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面对世界产业格局重构,中国产业体系迈上新台阶、跨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与这样的要求相适应的产业不断完善和优化的重要内容。从中小企业群体来看,转型升级的主要依托是科技进步,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是探寻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商业化实现路径,而一般中小企业则立足于对高新技术的市场应用。

  那么在当前艰难的复工复业复产过程中,中小企业怎样才能依托数字技术加速转型升级,实现超越困境的突破呢?不同行业、产业的中小企业面临不同的多样化选择。服务业中小企业的重点是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服务场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绩效和扩大服务市场。例如为避免人际接触,疫情期间提供各类在线娱乐和购物的数字服务平台蓬勃发展,还有AI机器人无接触配送也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选择和内容更为丰富,既可以将数字技术作为手段,改变生产过程或经营方式,或提供新的制造解决方案,又可以直接开发数字技术新产品,创造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后者如应对疫情研发直接用于防疫一线的消毒机器人、机场车站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等数字技术产品。

  这里仅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如何实践作简略阐述。制造业中小企业在现有经营条件和业务基础上 ,依托数字技术推动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家和经营者具备战略眼光,利用疫情带来的空窗期,积极求变,灵活转换,大胆实践。总体上看,要着重解决技术来源、资金支持、产业协同、应用市场和人才团队五大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除了中小企业自身要有寻求改变的意识和动力外,还有赖于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倾力支持。

  从技术来源和技术机会来看,应当激励科研院校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企业积极向中小企业免费或低价转移成熟的具体技术和项目,政府提供技术清单和应用指引。中介组织和工业园区则可以在技术和项目的对接方面发挥作用。

  资金短缺历来是中小企业的短板,疫情加剧了资金困难。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范围广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减轻税负,力求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各类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这些政策和措施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向数字技术应用倾斜,或者直接给予定向融资支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推动转型升级的项目。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数字技术研发应用项目。

  行业性企业协会和地域性企业商会等经济中介组织也应挺身而出。尤其是新型协会和商会作为组织平台或网络枢纽节点,是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共渡难关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它们可发挥作用,主动调节企业间资金余缺,帮助企业解脱商业拖欠,促进资金在企业间有效流通。

  产业协同方面,要求各类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数字技术专项服务和产业配套服务,鼓励和支持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制造知识共享、产业链协同和网络化融合。针对数字技术应用市场,各级政府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集成的精准市场信息,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的各类政策,如政府采购、展会展示、应用示范、融通渠道等。大企业、行业协会和工业园区在这两个方面扶助中小企业都有积极作为的巨大空间。

  数字技术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团队建设。除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包括大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智力合作机制,以弥补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的缺陷。

  作者:罗仲伟,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190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