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全球战“疫” 海外华人打全场

热点搜索

全球战“疫” 海外华人打全场

(图片来源:新浪网)

  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在这个迟来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

  疫情面前,血浓于水,命运与共。在新冠病毒于国内肆虐之际,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心系湖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中国、为湖北、为武汉奉献爱心。

  如今,在全球更为严峻的形势下,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也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他们对新冠肺炎是否有足够正确的认识,能否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又何时能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生活秩序?

  带着这些关切,《国际金融报》记者连线一个又一个身在海外的同胞,听他们讲述平凡而真实的抗疫历程,让海内外普通人的大爱与坚强给予彼此力量,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美国

  华人医生和他的公益基金

  “通过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尽全力一定会把这个疫情控制住。希望和乐观是应对惊涛骇浪时的良药。作为医生来说,尽力执行那句医界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3月16日,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最大城市夏洛特,华人医生Jason结束了第一天的抗疫工作。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回家后,Jason先把车子停在另外的地方,将其隔离。自己则从后门进家,将衣物脱在太太准备的一个小帐篷里,随后淋浴、单独吃饭、办公,和太太只能隔空说话。

  与此同时,在夏洛特,来自上海的陪读妈妈陆蓓,因疫情暴发,回国的航路越来越不方便,最后决定留在夏洛特,和家人在一起度过抗疫时光。陆蓓曾做过财经记者、编辑,曾任国内某互联网头部企业新闻发言人。

  Jason恰巧是陆蓓的家庭医生。春节前武汉疫情最严峻时,在一次夏洛特华人朋友聚会上,陆蓓和Jason讨论起疫情的话题。职业的敏感性让陆蓓觉得,她可以做些什么。就这样,由Jason医生口述,陆蓓执笔的华人医生Jason战疫日记便有了第一次亮相。

  从3月20日发布第一篇到现在,华人医生战疫日记“满月”了。它已成为夏洛特华人在疫情生活中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已过知天命年纪的Jason,在北卡夏洛特地区行医约20年。而且,他与武汉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其早年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留校同济医院行医任教,赴美后在杜克大学医学院完成住院医师培训,获美国全科医师资格证书。

  Jason目前在一家叫作Urgent Care的私人诊所上班。据陆蓓介绍,夏村有近3万华人,但这里能说中文的医生很少。Jason是融汇中美文化和医学专业的全科医生。

  “在几次聚会上见到他,他开着十年高龄的小汽车,穿着最简单的格子布衬衫,话不多,但耐心智慧。”从陆蓓执笔的Jason医生战疫日记里,对他的性格也能窥出一二。

  面对疫情一线的危险,他不掩饰忧虑,但也毫不犹豫出征。“我知道这次疫情上前线会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感染。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我还是比较坦然。人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遇到有困难的患者,他免费问诊。“今天有三个病人,我很了解他们,其中两位是美国人,一位是华人。他们分别在旅馆和餐馆工作,因为疫情他们已两个礼拜没有上班,经济上有困难,诊疗费付不出来。医生最基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

  他也会因为一个画面,热泪盈眶。“今天在电视上看见纽约的消防队员在消防车上拍手鸣笛,向医务人员致敬。我看到这一幕时,眼泪禁不住地要下来。”
 
  休息日,Jason除了锻炼身体,还会侍弄自己的花与茶。“今天还花时间把自己的后院进行了整理,把松针铺上、把花种上,准备明天又去上班。”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或许是对Jason内心的最好写照。

  夏洛特与纽约的“特殊纽带”

  在美国,纽约是第一大金融中心,夏洛特紧随其后。夏洛特与纽约之间的飞行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据陆蓓介绍,因为“金融”这个纽带,夏洛特与纽约成为彼此的“候鸟城市”,大量金融人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往返。

  而纽约州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州。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10时,全球确诊病例突破200万例,纽约州确诊病例超过21万例,占全球确诊人数的10%。夏洛特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确诊5376例,在全球确诊病例中排名第23。

  与纽约如此紧密的关联之下,Jason表示,希望纽约能够守住。如果纽约守不住的话,定会影响周遭,夏洛特更是不可避免。“我们现在已发现有一些人逃离纽约城到其他的地方去避难,这些人有可能就成为一个火种,散发病毒。”

  至4月4日,Jason在日记中表示,夏洛特已感受到从纽约来的海浪。“我感觉夏洛特地区新冠病人数量绝对是增加了,就像海浪一样从纽约推过来,我们受到震动了。”

  Jason所在的诊所是一个很大的连锁医疗机构,在纽约有50多个诊所。病人多,加上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纽约的诊所人力完全不够。总部的行政人员很聪明,病人打电话到纽约诊所,他就把电话转到夏洛特地区,让护士做初步的电话接待和转诊手续。

  初期防护像在“裸奔”

  Jason所在的门诊,普通病人跟新冠病毒检测的病人是混在一起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现在是流感流行季节,早春花粉过敏也开始增多,加上新冠病毒感染,这三类问题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症状。这很考验医生的临床能力。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Jason与同事迅速梳理出接诊流程。他们决定要病人在停车的地方等待,护士或接待员尽可能到他们车边上检测体温和取样本。

  “所有的医务人员戴的是一般的外科口罩,没有N95口罩。我自己买了一些备用的N95口罩,我就主动要求去给病人做咽试或者鼻试,护士主要负责测体温。”当Jason把自己跟护士在停车场做检测的照片发给国内的医生朋友,国内的医生觉得他们的防护太过简单,像是“裸奔”。

  疫情的日趋严峻,Jason和同事也在不断升级防护措施:一是个人防护必须增加,全程戴口罩。二是候诊室保证只有一个病人,其余病人在车里等候;三是诊所里划分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

  而直到战疫持续一个月后的今天,Jason仍表示,美国的病毒检测存在很大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检测,必须病情比较重才能检测,这是完全不能原谅的事情。”

  对于雅培的检测试剂问世,Jason医生还是感到比较欣慰的。诊所之前早有雅培的快速检测仪器,原来是用于检查流感和链球菌的。“我们用原来的机器,加上新冠病毒试剂,就可以大大推进检测速度。病人只需要等待十几分钟。”但现实却是,仪器有,试剂不足。

  弱势群体“最受伤”

  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弱势群体在Jason医生的战疫日记里反覆被提到。

  “在美国有几个主要的弱势群体,一类是黑人和墨西哥裔,因为他们的经济、居住条件比较差,很容易被感染,他们的死亡率比其他人群要高四倍以上。这让人震惊。这证明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医疗保健不平衡问题。第二类弱势群体就是老人,老人既是弱势群体又是高危人群,死亡率很高。”

  Jason在日记里讲述了一个令他落泪的病例。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独自来看病,先生在家没办法动弹。Jason诊断以后觉得她没有什么大问题。到后来老太太说了实话:“我知道我的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医生我能不能向你请求一件事情,能不能把你们医院的手套和口罩拿一点点。我们尽量待在家里面,但是最需要的时候,我们老两口要有口罩,也要有手套,你能不能给我一点点。”

  除了自己居住的老人,老人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连续发生多次老人院感染事件,北卡的四五家老人院也都有暴发的情况。

  Jason走访好几家老人院发现,里面的工作人员戴的都是自制口罩,也有的带着纱巾。随即,Jason与他所在的“橄榄树基金”的志愿者们动员华人社区各界的力量,为老人院捐赠口罩。他们在每一个地方留下大概200至500只口罩。“假如能够预防一例老人被感染,那我们都值了。”

 “海外华人打全场”

  当初中国疫情暴发之时,包括Jason医生、陆蓓在内的海外华人,在美国多方搜集防护物资寄回国内。而现在,他们又要从中国或全球其他地方筹集物资支援当地。

  “社区里面有很多人为我们捐献N95口罩,特别是华人为夏洛特两家很大的医疗系统捐赠。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努力地去筹集防护设备,我很感动。疫情牵扯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这些温暖让我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Jason在日记中如此表示。

  此外,Jason自己还筹建了上述提及的名为“橄榄树基金”的公益组织。主要是为了服务夏洛特社区,每个月有健康讲座,每年有一次大型的义诊。对中国的边远山区,对留守儿童以及医疗方面也有支持。

  Jason相信,通过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尽全力一定会把这个疫情控制住。“希望和乐观是应对惊涛骇浪时的良药。作为医生来说,尽力执行那句医界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陆蓓在整理的Jason医生战疫日记中说,在黑漆漆还不见亮的疫情期间,Jason医生已变成了夏村的一盏灯,始终散发着温暖的光。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322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