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人大重阳: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

热点搜索

人大重阳: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报告(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海涵)24日下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云端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人大重阳系列报告第70期——《展望“一带一路”七周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式发布。该报告综合现实经验,对“一带一路”建设七年发展成果进行总结,正视发展挑战,展望“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

  报告表示,截至2020 年1 月,中国政府已经同138 个国家和30 个国际组织签署200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0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从传播规划期转向高质量发展期的关键一年。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贸易产生剧烈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着新的挑战。

  报告总结了“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果,认为,“一带一路”以发展导向为引领:多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在中央层面,不断推进顶层设计,丰富“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内涵,为高质量
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政治保障。通过高层引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元首外交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0 年1 月底,习近平主席通过国事访问、出席多边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元首外交90 多次,与多国建立深厚友谊。2019 年,习近平主席共对13 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并在意大利、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尼泊尔、希腊等国家取得了一系列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丰硕成果。经过七年耕耘硕果累累,“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产业合作六大领域成绩斐然。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七年,“一带一路”长效机制初步建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带一路”骨架已经建成,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可主要着眼于四个层次:首先,完善项目发展机制。一方面要重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规管理,另一方面是严防海外合规风险。其次,健全融资机制。资金来源方面,要用好国内资金的同时加强国际资金利用;资金性质方面,要用好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强社会资本参与;融资结构方面,要用好间接融资的同时加强直接融资投入;融资币种方面,要用好外币融资的同时加强本币融资发展;金融科技方面,要发挥金融科技在推动沿线国家金融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构建纠纷解决机制。在现有争端解决机制基础上灵活运用政治、法律等多种手段,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争端解决机制,推行“以发展促规则”或“边发展边规则”的争端解决模式。最后,强化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法规建设,鼓励对沿线国家信保业务创新;二是,完善海外投资法规建设,提高出口信保海外投资险的追偿能力;三是,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保险机构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水平。

  报告表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放缓,“一带一路”面临发展赤字带来的挑战。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速下降,金融风险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多边机制受到冲击,“一带一路”面临治理赤字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治理水平差异较大,国内政治制度各异,沿线国家的国内治理问题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报告认为,当前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了解沿线国家医疗物资的需求量、库存量、生产能力和供应缺口,做好资源分配,确保在疫情暴发初期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集中各国力量将病毒消灭在发源地,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时通过转型复工复产,将各个国家的损失降到最低,共同构建起“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报告指出,进入发展“深水区”,要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为此,要保持耐心和定力,避免粗放式发展,以持久战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建设;整合沿线资源,对现有发展框架进行优化升级;动员多方国际力量,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体系。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420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