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民智讲坛: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

热点搜索

民智讲坛: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

(图片:李永 来源:民智国际研究院)

(图1-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 来源:李永讲稿)

(图2-疫情发展状况 来源:李永讲稿)

(图3-部分国家的贸易限制措施 来源:李永讲稿)

(图4-美国立场 来源:李永讲稿)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实习记者 王祠旭)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改变着中国与世界。未来疫情将如何发展,会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冲击,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会不会发生,疫情结束后,我们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未来?这些都是备受关注又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探讨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民智国际研究院、荣程研究院共同邀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在4月25日发表主旨演讲《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并与相关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上述问题。
 
  李永说,近来许多学者都针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各种观点都有各自道理。但是李永也针对一些不同角度、带着不同心态甚至带着节奏的不正确的分析指出,我们在思考疫情的影响的时候,必须要明白三个事情:一是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幸灾乐祸看世界疫情;二是人类需要共同努力赢得抗疫的胜利;三是当分析对经济影响时,必须清楚,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所以李永希望能够从客观角度分享他的经验和观察。然后他引用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心声。

  李永用IMF的预测给大家介绍了疫情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如图1)

  李永介绍道,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衰退3%,同时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IMF将这场危机称为“大封锁” (Great lockdown),因为经济影响来自必要的防疫政策。另外,IMF还说这一场“截然不同”的危机( a crisis like no other)。具体原因是:第一,严重性方面,我们面临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衰退,全球经济2020年将萎缩3%的预期,仅适用于今年中期疫情控制有进展的前提下;(如果疫情恶化,预期也会随之进一步下调);第二,规模方面,这是一场全球危机,三个月前我们预计160个国家会出现人均收入增长,如今我们认为170个国家会出现人均收入下降;第三,特殊性方面,经济活动的关停,是出于防疫的必要性。因此很难用传统的经济刺激措施来促进需求。在IMF历史上第一次。流行病专家左右着宏观经济预测;最后但也很重要,复杂性方面,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结合,意味着它们会互相助长,低增长降低政府收入,从而让支持公共卫生系统变得更艰难

  这一次和以往的衰退最大的区别,李永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些资料没有太大意义。李永认为,和过去的对比,最关键的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有四个。(也有的说科技算在内是5个)。而本次疫情影响了两个,即劳动力和企业家,这两个要素和以往的起作用的供给生产需求等有本质不同。本次疫情是影响了人的活动,然后导致了经济出现的紊乱。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在分析疫情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上,李永引用WTO的预测。乐观情况是世界贸易下降13%,悲观情况是32%,从这两个预测可以看出,从大的全球经济基本面上,全球经济会进入衰退状态,也有人说疫情会使世界经济大萧条。李老师认为进入衰退大概是合理的,主要的影响是除了会使各自各国经济国内经济阻断以外,还有促进各国国际贸易手段上的变化。

  谈到疫情的状况和影响,根据疫情发展状况,除了中国和韩国在实在地下降之外,其他大多数国家还在上升,现在还有一些国家还没有进入高峰。这个高峰会什么时候到来,对经济影响会是什么样的都是未知数。(如图2)

  此外,李永还认为,除了疫情本身之外,正如WHO的判断,最糟糕的状况还没有到来,如第二波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就有人认为日本可能会发生9.3级地震。日本是很重要的经济体,这种自然灾害会对疫情的控制有复杂作用,到了冬天,人们还有可能面临H1N1流感的叠加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国际社会在努力研发药物疫苗。但是李永认为,虽然有很多进展,但是从有效的药物角度说,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虽然在微信经常能看到这个药那个药,但是没有一个真正有临床治愈的效果。疫苗全世界都在期待,有70多个疫苗在开发,但是什么时候真正的能够形成有效疫苗却很难说。李永个人判断,9.10月能出来就不错。不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会延续。

  李永说,目前有很多悲观的看法,认为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再反覆,全球经济增长还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经济第一季度下降了6.8%,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第二季度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从中国采取的措施来看,第二季度可能会因为复工复产在经济上有所恢复,复工已经有好的转变。中美两国零售总额都下降,。股市还在近期熔断四次,这都是历史上没有的。另一个事情是,谁没有见过的,油价竟然变成负数价格。虽然,这不可能是常态,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如果疫情再继续发展,就会继续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曾经有媒体问他,现在欧盟美国出现的教科书出现的现象如倒牛奶和那个时候有什么区别,其实有本质区别的。李永认为本次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是因为工人无法工作,不是正常的市场需求导致的,不是经济供给关系导致的。凡此种种,人们必须要对不确定的未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各国更极端的贸易措施,政治环境对各国经济关系的影响等等。

  谈到未来世界经济有发生什么变化,李永认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燕生和总经济师陈文玲的观点值得参考。张燕生认为,人们会在疫情后面对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供应链,不一样的中国。陈文玲认为,现在的世界不是经济危机,而是几种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稳定之锚;四大方面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分别是新冠肺炎的灾难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超出预期,全球现在的分裂、分割、阻断超出预期,一些国家偏见傲慢超出预期;疫情的最终结局可能是合作、不合作、疫情消失。针对陈文玲的观点,李永认为,关于一些国家的偏见与傲慢超出预期,不如说是疫情加剧了本就存在于这些国家的偏见与傲慢。至于新冠病毒会不会像sars病毒那样消失,没人敢明确,所以现在全球面临的只有合作与不合作。

  李永在讨论疫情对的供应链冲击时,引用了WTO总干事长的观点。WTO总干事长阿泽维多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全球化的逆向发展。他说,应对当前供应链冲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供应链多样化,不必把国际供应都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供应渠道多样化,在全球供应链中引入更多参与方;另一种是把所有生产都集中在一个国家内部。他认为后一种应对方式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国家无论多强大多先进,也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李永认为阿泽瑞多的第一个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供应链引入更多方参与需要经济学依据以及考虑供应链效率。第二个是正确的,没有国家能够自给自足,即使美国最近有这样的动议,但是美国医药公司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李永在演讲中把新冠和世界经济结合起来思考,给世界经济做了一个诊断。(1)发烧-救助措施。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影响发生,各国纷纷采取救助措施,如大水漫灌,到处都是,呈现了发烧症状,如后续的经济影响,大家对物价的预期、实际物价增长,虽然拿了钱,东西也涨价;(2)气短-复苏长效机制。这些措施有没有长效机制,比方说长效措施。许多国家给公民直接发钱,但是从美国情况看,第一批救助资金很快就没了,这些救助资金,在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复工复产)情况,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值得讨论的;(3)身体痛-结构问题,疫情可以看到西方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比如美国经济;(4)失去味觉-对疫情判断;(5)干咳-各种不满,正如身体上的机体的一些刺激和反映,疫情就能体现出人们和经济的反映,以及对刺激措施的不满;(5)头疼-疫情和开工的矛盾。这对矛盾其实在美国欧洲都很明显,德国默克尔就说自己如履薄冰。美国老百姓存款很少,不到一半,在这种情况如果不开工显然是不行的,政府给的救助资金也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百姓有不同种类的开支,完全靠政府救助;(6)虚弱-复苏基础弱。不牢固,中断的经济活动,能不能有效恢复,有效就业,这些都是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救助在这个过程的作用,虽然资金多,但是基础在不断抽掉,美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世界经济有很严重的症状。

  李永认为未来会出现几个变化。第一是消费者行为,如消费者的交际,未来聚集密度,对消费方式选择,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变化。主要消费方式的变化会反映在网购,电子平台消费的增多;第二是商业模式。比如国际贸易上出现的对简易的新模式新要求;第三是生产模式,以人为基础的生产可能被以机器为基础的生产取代;第四是监管环境,疫情带来的新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监管环境和政策;第五是区域经济关系,举个例子,第一季度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东盟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李永看过一个材料,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东盟会第一个恢复增长。李永分析,亚洲文化对疫情防护的意识是有效的;第六是全球经济治理,在这次疫情上会有新变化,WTO的角色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其实我们不能从是不是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要看各主要经济体互动,会不会催生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势,大方向会不会变,这个要关注。大方向上,李永个人可能不会变化,但是疫情可能会产生在经济治理上的争论。

  李老师认为目前全球出现的六大现象驱动新冠疫情向负面发展,可以用“6P”概括:Panic(恐慌)、Paranoia(偏执)、Phobia(排外)、Populism(民族主义、种族主义)、Politicization(政治化)、Protectionism(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范围内难以建立共识。

  在疫情中,许多国家(大部分是WTO成员国)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如图3)其中,李永发现,美国的态度是很值得玩味的。中国没有对医疗进行限制出口,但是美国说中国压制出口,但是很复杂。美国不想要,就一度说中国kn95没有资格进入美国,说产品不合格。后来发现国内不够了,又需要中国的产品,就说中国的产品合格了,用了又说不合格。中国就加强监管,又被美国说有问题。其实WTO在这过程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李永引用张向晨大使的致辞来表述在疫情中中国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些基本角度。“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的努力,那些悲观的看法注定会变成现实从而给中美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带来非常消极的后果”。我们总是说,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抢石”,但是最近这种观点受到挑战。“但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经贸关系仍然是中最具有稳定性特点的因素,因为贸易可以交换,可以谈判,可以实现双方互取所需。”所以中美医疗合作是可以且十分必要的。但是美国立场却在改变,从多边体系上的竞合三角变成以美国为中心的零和倒三角。如图4

  李永对中美经贸关系作出了判断。中美经贸关系有已经存在的背景条件(pre- existing conditions):意识形态、结构和行为规范差异;从公开信息来看,美国愿意在医疗用品上与中国合作,但在取消301关税上没有松动;美国对中国出现严重“误判",恶意扩大中国对疫情传擂的渲染,没有对中国的合作意愿予以关注;中美经贸关系已经被攻治绑架,成为大选的由头;美国利用疫情试图改变中美间的价值链/供应链关系;美国将强化贸易保护主义,“购买美国”;还会把“压舱石”变为极限施压的“筹码;疫情有可能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不可持续漂移状态;主导中美经贸关系的主线仍将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甚至冲突;种种迹象表明(全社会、全政府),美国已经在系统化地策划对中国的遏制措施。
 
  世界的巨变下,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会改革和变化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选择偏离现有改革方向吗?全球化会选择向“封闭经济”演变吗?谁做供应链关系变化的选择?资本会选择政治还是利益?李永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最终被政治主导,不再跟着经济规律,那么西方的体制和世界格局才是本质改变的。如果最后我们面临的是“封闭经济”,那么世界将是彻底的无序。

  李永认为中国对疫情的应对是得力的迅速有效,符合国情。而经济上,现在对经济促进和保障是重要的,现在争议多的要不要发钱的问题。李永认为,其他经济措施如新基建,减税,贷款帮扶都不能说够,还应该更精准,要一定能够帮到企业的,不是光给钱提供措施就行。全球应对上,发达国家好发展中国家都有各自的问题,需要全球合作。G20是非常好的机制,期待G20能合作进一步深化,能够加强各国政策的协调,加强对欠发达国家的关注,对未来防疫的帮助。而WTO要更积极,全球协调贸易,为各国创造更好的贸易环境,贸易能够打通各国之间的关系,希望它能向WHO一样更协调。

  其他学者和专家也对李永的演讲做了补充和点评,听众的提问和见解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448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