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郭一鸣:特区问责班子大换血的时机和人选

热点搜索

郭一鸣:特区问责班子大换血的时机和人选

图片来源:gov.hk

  中评社香港4月27日电/三策智库27日发表香港资深媒体人、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郭一鸣文章,谈特区问责班子大换血的时机和人选,内容如下:

  林郑月娥突然一口气换了五名问责局长,13局受影响逾三分一,其中聂德权平调,罗智光、刘江华、杨伟雄、刘怡翔被免职,四名新晋局长包括曾国卫、徐英伟、许正宇和薛永恒,当中三人由政府内部晋升,外将只有来自金融发展局的许正宇,他拥有牛津大学学历和已故前民政局副局长许晓辉弟弟的身份,理所当然成为传媒关注焦点。

  这是林郑月娥上任以来首次管治班子人事布局大动作。稍感意外的是,特区政府运作几乎处于透明状态,如此大动作,消息灵通的传媒竟然事先未收到半点风声,保密到家,这是政府管治水平回复合格线的重要标志。大换班消息一出,立即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头版头条。

  今次管治班子大换血,让我联想起中国女排。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在袁伟民带领下横扫世界球坛,历史性取得五连冠,永不言败、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笔者最喜欢看“铁榔头”郎平扣球得分,还有安坐场边的袁伟民关键时刻按钮叫换人的战术,几乎每一次换人,都能影响赛果。后来到了郎平掌女排帅印,果然深得袁师真传,郎平三扒两拨,便令这支沦为二流的球队重拾信心和斗志,在很短时间内便再次登上世界女子排坛顶峰,更创下七连冠的奇迹。郎平在比赛中运用换人战术,简直出神入化,屡屡扭转局势反败为胜,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当然,今次特区问责班子大换血,不能与郎平调兵遣将相提并论,但至少显示林郑以变求胜的策略,至于是否背后有高人指点,笔者不得而知。从客观效果分析,此次班子换血,无论时机还是人选,都相当不错。至于团队换人能否如郎平出手般扭转大势奠定胜局,则有待观察,但对于感到抑郁多时的建制阵营来说,起码觉得有苗头、有期待。

  先说时机。经过近四个月防疫抗疫,香港经历第一阶段内地疫情爆发,以及第二阶段海外疫区港人返港,输入个案爆发,近日本港疫情已趋缓和,连续多日录得个位数确诊个案,大部分属海外输入,更有四日零个案,连续数月主持下午四点半记者会的卫生署张竹君医生终于可以放四天假。特区政府积极领导抗疫,不仅疫情受控,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多项救经济纾民困措施,基本上做到人人有份,只是受惠程度不同。曾经嘲笑香港抗疫表现的那名新加坡部长,现在肯定笑不出来,新加坡近日疫情大爆发,确诊人数逾万,而香港的抗疫成绩则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特首本人和特区政府的民望也止跌回升。就在这时候,管治班子进行大调整,显示特区政府已然走出去年下半年疲于应对黑暴、被动防守的困境,特区政府正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再说人选,有评论指今次问责团队成员大换血,是旧瓶新酒,并不看好。事实上,四名新入局班子成员,从简历、背景和经验等方面,与旧人相比有辣有唔辣(比喻有利有弊或另有含义),但至少在年龄结构上,两名50代加两名40代,明显较为年轻,更有朝气。更加难得的是,时局艰难,厨房太热,此刻仍有年富力强的精英人士愿意加入只有两年多任期的政府问责团队,这无疑有助鼓舞团队士气。

  对管治团队重新组建后的考验马上就到:一是能否确保香港抗疫成绩不会出现新加坡式的反高潮,二是特首先后推出的两轮抗疫救困措施能否顺利落实,三是香港经济能否避免发生断崖式暴跌。而这三者,又直接影响9月立法会选情,影响广大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有前年财爷派钱派到一塌糊涂的前车之鉴,笔者对第二点尤感信心不足。如果6、7月份市民还未能收到早前特区政府宣布派发的一万元,饮食、旅游、酒店、零售等业界未能收到相关的资助金额,即使特区政府有一百个理由,也会民心大失。特首和重组后的问责团队,不可不慎之又慎。

  (作者是香港资深媒体人,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466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