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姜跃春:疫情下中日韩合作空间广阔

热点搜索

姜跃春:疫情下中日韩合作空间广阔

姜跃春(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日前参加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举办的线上“思想者论坛”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加速国际格局的演变。中日韩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日韩三国应加强抗疫合作,共渡新冠肺炎难关;强化产业沟通,确保关键环节畅通和平稳运行;继续区域及全球合作。

  姜跃春表示,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将加速世界经济秩序和格局的演变。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是一个全球战役,因为它已经涉及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伤害者已经达到数百万人,因此我们都应该认识到疫情对世界的改变。这次疫情将使得某些大国在世界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全球经济的重心或是发展中心将更加迅速地向亚太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大国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他表示,由于此次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或转移,最明显的就是涉及到各国安全的产业,可能要加速转回本国。国际经济规则将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疫情对世界经济整体的冲击前所未有。根据IMF对全球经济预测的最新数据,全球经济预计今年增长率是-3%,美国今年的增长率会达到-5.9%,欧元区整体上更糟糕为-7.5%,其中最严重的可能是法国。中国第一季度是-6.8%,但是全年可能是正增长,在全球经济中仍然会是增长最好的经济体之一。
 
  姜跃春说,疫情将对全球化造成严重冲击,但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此之前,全球已有一些“逆全球化”动向,经过疫情冲击这一动向将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出现收缩动向。美国政府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呼吁,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出现了把某些产业转回国内的动向,舆论方面否定全球化的声音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可以说,当前全球化所面临的冲击很大。但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不排除全球化的形态会发生某些变化。因为驱动全球化的最大内在动力是技术革命。人类历史即是技术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只要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难能改变。此外,资本的逐利本质也将推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示形式可能会出现某些变化,但是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变。

  姜跃春指出,疫情也将加速大国关系的调整和促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更加推进新业态、新产业的加速出现。“网络经济”、“宅经济”也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谈及中日韩三国在这次疫情中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姜跃春认为,从挑战的方面看,中日韩合作障碍有四个。第一是互信问题,第二是产业之间的竞争问题,第三是实现区域合作的标准问题,第四是“去中国化”。在“去中国化”方面,日本和美国的目的和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的目的在于跟中国脱钩,但日本不是,日本更多的是产业结构和分工在东亚地区的调整和重新布局,日本决策层基本都认同“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是机遇”的说法,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很深,它不会有与中国经济真正脱钩的考虑。事实上,日本的这种产业结构区域调整,不是现在开始的,2012年中日之间发生“撞船”事件以后,特别是日本在单方面宣布“国有化”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以来,日本就实施了所谓的“中国+1”的战略,当时就有些日本产业外流到东南亚了。如果说那时日本产业外移是为了应对海外“政治风险”,那么本次疫情导致的日本企业“撤离”更多了是为了日本企业的“经济安全”所为。

  “疫情也为中日韩三国带来机遇。”姜跃春表示,首先,去年年末的成都峰会凸显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深化合作的共同意愿。尽管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每对双边关系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矛盾和摩擦,但在国内国际环境均在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成都峰会上三国首脑均表现出了对三方深化合作的共同意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强调,“日中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蜀、吴,不是相争关系。希望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韩国总统文在寅则强调,三国将以互惠共荣的力量打破全球低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瓶颈,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实现共同繁荣开启新的时代。尤其是三国领导人共同发表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该文件内容非常丰富,从三边谈到地区,从地区谈到多边,最后一个总体的目标就是要维持三国之间的整体振兴和到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这将作为纲领性文件,对三国今后十年的如何加强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中日韩三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多个层面相互支持、相互驰援的行动和故事,一方面验证了去年成都峰会的深化三国合作的共识,更重要的是为全球抗疫树立典范。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中日韩守护相望的一面。姜跃春说,今年年初,中国发生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之后,日韩两国对中国表现出的大爱精神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安倍就公开表示,要全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韩国总统文在寅深情表示,“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1月中旬开始,来自日本韩国的医疗救援物资先后抵达武汉,在来自日本捐赠物资上,有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字样;在来自韩国的“抗疫”物资中,也写有“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古诗。这些来自日韩政府的表态和民间的行动都让中国民众非常感动。疫情在日韩两国蔓延之后,中国政府几乎在第一时间,给日本送去了急需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官方表示,尽管中国抗击疫情处于关键时刻,但我们愿意尽所能向韩国、日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在日韩抗击疫情的努力中,中国不会缺席”。今后中日韩将在完善和强化卫生防御协调机制、互通疫情信息、交流防控经验、诊疗方案设计、药品疫苗研发等方面深化合作。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日韩三国“同命相连”,三国真正做到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今后建设亚太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国在抗疫过程中的不和谐声音,但这些声音毕竟不是主流。

  再次,中日韩具备深化合作基本条件。姜跃春认为,中日韩在地理接近、文化相通,且拥有基本相同社会价值观,因此加强合作有较深的地域优势和基础。一是三国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迄今为止,中日韩三国已建立了多个部长级会议和各种对话机制,特别是三国自2011年起设立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为促进三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截止到2018年,三国之间的贸易已经达到7200多亿美元。2018年,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中日韩相互投资超过11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3100万人次。日韩分别是中国第三、第二大新增外资来源国,韩日分别是中国第三、第四大游客来源国,中国也是日韩第一大游客来源国。如此经贸关系和人员交流为三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向世界展示出了邻国之间加深合作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二是三国仍然有较强的互补性。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经济体,它有多项核心技术在全球具有相当的竞争力。韩国也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工业水平处于中高端,中国尽管近年来超速度很快,但多数产业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三方在产业、技术、劳动力成本的诸多方面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取长补短,定能共同发展。三是在全球面临秩序转换、格局调整、大国关系剧变、国际规则重建等一系列变革中,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一经济体的中日韩三国不仅在三国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亚太地区和全球层面也存在着很多共同诉求,因此,未来三国在多领域多层面多地区的合作空间巨大。

  关于中日韩联合“抗疫”的对策思考,姜跃春提出,一是加强抗疫合作,共渡新冠肺炎难关。中国作为本次疫情的“先行者”,也是全球最早疫情“清零者”,是全球疫情控制的希望所在。尽管现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境外输入病例仍呈上升势头,如何控制疫情二次爆发是中国面临的紧迫课题。日本本土疫情正处“爆发期”,新增病例成倍上升,中日两国应在抗疫经验、诊疗方案、汉方交流、新药研发及疫苗公关等方面进行合作,取长补短、联合攻关,不仅为两国控制疫情提供成功的经验,也将为世界消除新冠肺炎的不断蔓延提供联合抗疫的成功范例,为世界抗疫带来信心。

  二是强化产业沟通,确保关键环节畅通和平稳运行。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产业链的核心国家,在地区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都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疫情在全球不断升级,很多国家采取“封城”“封国”措施,影响全球产业链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何维护东亚地区价值链的运行不给地区国家经济带来“断供”是中日韩共同面对的课题,三国应加强海关、检疫、商务和外交等部门的对话与沟通,在确保有效控制疫情扩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确保两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本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供应链“梗阻”对三国自身及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三是继续区域及全球合作。疫情在全球的不断升级,必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重要国家和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对区域发展和世界经济走势均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继续关注和推进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进展,在15个成员国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争取今年年内实现该协议的正式签署。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经济剧烈动荡和急剧上升的衰退风险,中日韩三国应该继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沟通与协调的力度,共同维护地区及国际贸易秩序,在遏制地区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方面加强合作,做出贡献。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488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