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评:弥足珍贵的童心
中评社北京5月3日电/大公报评:弥足珍贵的童心
作者:杨剑威 来源:大公报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也许就是童心未泯。
1983年中国大陆拍摄的《城南旧事》根据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电影。深情而含蓄、悠长而缓慢。饰演小女孩林英子的沈洁当年还是上海大连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她纯净的眸子、天真的微笑、似懂非懂的表情,把一个孩子的纯真表现得真实而可爱。
那是个风云变幻、起伏动荡的北京南城,普通百姓的命运在不同轨迹,以一种貌似平淡却深为悲凉的方式展开:祥林嫂一样的秀珍因为失去爱人和小孩而精神失常、小伙伴妞儿因不是父母亲生而常被虐待、为了供弟弟读书的小偷最终被捕、子女被贩卖的女佣宋妈只能对自己的命运默默流泪、而父亲的骤然去世,让英子幸福的童年随之瞬间消逝了……
《城南旧事》展现的是大时代下平民百姓的悲苦,却没有一丝对所谓旧制度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一个小学女童的眼睛里,完全没有那种激动的情绪,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在黑暗的缝隙里总能投射出一道光明,闪烁人性的光辉。
信仰童心的丰子恺,认为儿童的本质便是艺术。他曾说:“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孩子之心,童心,我想就是一颗单纯、善良、质朴、真诚的心吧!现在的教育,很多人都把孩子培养成人精,除了各种补习功课对智商的培养,还有高级的情商培养,练就世故与圆滑,以应付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而在物质主义的潮流下,攀比和炫富,污染了纯真的童年时代。虽然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心,还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一旦失去,恐难再得。
成人的世界里有没有童心呢?当然是有的,除了疯子,还有一些杰出的文学家。我暂时能想起来的有沈从文和南唐后主李煜。
沈从文在湘西凤凰古城的墓地简朴、宁静,墓碑是一大块天然五彩石,正面是沈从文的手迹,分行镌刻着《抽象的抒情》中的题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夫人张兆和撰书“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论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在政治上的失败帝王,却可以吟咏出流芳千古的诗句。看来无帝王心,无万世功名;无童心,无文学巨匠。两者兼而有之者,未曾念及。
远山望海,居家隔离终于结束了。朋友圈也都是登山远眺、踏青迎春的美图。出门放风前,忽然又想起来,难道只有人文领域的天才会有童心吗?爱因斯坦那张调皮的照片浮现脑海。也许在追求纯粹学问的旅途上,不乏其人吧!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573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