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全国两会2020 > 两会专访:叶国谦建议香港赴大湾区办学

热点搜索

两会专访:叶国谦建议香港赴大湾区办学

日前民建联公布两会建议及提案,左三为叶国谦。(中评社资料图)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沈而忱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接受中评社专访,谈及香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中评社 沈而忱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认为,香港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评社 沈而忱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5月22日电(记者 沈而忱)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本地社会事件以及新冠疫情,香港的经济陷入前所未见的危机中:2020年第一季GDP较上年同期下跌8.9%,失业率则在今年三月时高企至4.2%。日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就两会议案、香港经济、粤港澳大湾区等话题接受了中评社专访。

  叶国谦深切关心青年教育,包括港人在大湾区内的就读问题,以及香港本身的教育状况。他建议大湾区内部分学校可与香港课程接轨,或允许香港部分办学团体赴大湾区办学。他认为,支持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可令其父母在大湾区内工作、生活更加专心;香港办学团体进入大湾区,可发挥香港高校的优势,提升大湾区的科研能力。此外,叶国谦希望香港有更多年轻人能够“下沉”内地社区,与内地同龄人进行深入交流,加强港青对国情的全面瞭解和认识。

  谈及香港经济,叶国谦坦言“很危险”,特区政府的几轮纾困措施总体有效,但若要“治本”,则必须尽快恢复经济活动。他担忧的是,疫情受控后,社会风波出现反弹,阻碍经济的复苏。他认为,经济恢复一定建立在社会平静的基础上,希望宣扬“揽炒”的人能够深思熟虑。

  叶国谦指出,香港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才能有更多、更长远的发展机会。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如果香港能够在大湾区内发挥好自身高端服务行业以及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枢纽的优势,发展的前景必然广阔;若不把握这个机遇、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找出发展的方向,香港或将面对衰落的问题。

  叶国谦,大紫荆勋贤,GBS,JP,前任香港立法会议员,现任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立法会党团召集人、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叶曾担任民建联前副主席(1998年12月至2009年4月)、市区重建局非执行董事、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委员、禁毒常务委员会委员及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

  中评社专访叶国谦,全文如下:
  谈两会:重点关注教育问题

  中评社:两会召开在即,您个人最关注哪些领域?今年会将哪些建议带上两会?

  叶国谦:民建联这一次提出了23项建议以及提案,关心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教育、经济、认识国情、环保等,几乎都有概括。我个人关注的重点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大湾区内教育的发展,因为这和香港的关系比较密切。很多香港人在大湾区工作和生活,这就带来了子女受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港人在大湾区发展难免有后顾之忧。因此我认为,大湾区内的部分学校可以和香港的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即“香港高考”)课程接轨,或者让香港部分办学团体到大湾区办学,以及希望内地的大学能够给予香港学生更多的机会。这不仅是一项便民措施,让港人在大湾区打拼事业以及安家落户没有后顾之忧,还能更好地发挥香港高校国际化的优势,与内地优秀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大湾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

  另外,让香港青年更加瞭解国家、认识国情方面,我也非常关注。希望香港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内地,让他得到一个全面的瞭解,做出自己的判断。过去香港也有不少认识国情的活动,部分活动我认为比较形式主义,香港年轻人没有真正地深入社区,两地的年轻人没有进行深入交流。这次社会事件我们也看到,香港很多年轻人对国家不甚瞭解,或者在某些“污名化”的操作中,对国家出现了一些抗拒心理。

  中评社:您刚才提到国情教育,其实这么多年来,特区政府一直在做相关宣传,但都感觉不太“贴地”。在这方面,您对特区政府有哪些建议?

  叶国谦:特区政府确实一直在宣传,也是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在摸索。回归初期,香港很强调“两制”,强调保持本身的制度、强调香港的核心价值,“一国”方面则比较缺失。2012年,国民教育在香港的推进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把我们原本让年轻人更多地瞭解国家的期望给歪曲了,让香港在国民教育方面,失去了具体、焦点和针对性。但是反对派就有很清晰的落脚点,就是抗拒,就是和内地河水不犯井水,他们认为讲“一国”是可以的,只是不能有“一国”之实。

  另外,香港很多教材也是“离地”的,找不到年轻人的关注点,甚至出现了一些加深国家不认同的情况出现。最近特区政府也对这方面表示了关注和检视。

  香港回归20年,习主席视察香港时很明确地指出,香港“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所以香港在这方面一定要改、要加强、要完善。
  中评社:您在去年采访中提到,比较关心内地的法治问题,您今年还会继续关注吗?

  叶国谦:这是我在人大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从03年开始,每一年我都对“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很关注。法治是保障人民的一个底线,很高兴看到国家的法治建设一直在稳步进行。

  谈经济:社会安定 经济危机方能解决

  中评社:香港经济目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陈茂波司长说香港经济已陷入深度衰退。您怎么看待香港目前的经济状况?

  叶国谦:很危险。香港的底子是比较好的,在历次世界经济危机或者经济衰退来临时,香港都能够较快恢复。香港不仅和世界联系紧密,更重要的是,有中国作为后盾和支撑。在疫情之中,全世界——当然包括内地和香港——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去年的本地社会事件,已经持续影响香港半年多,因此香港业界以及普通市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我更担忧的是,目前疫情受控,社会事件卷土重来,这会降低投资者的意愿,阻碍经济的恢复,希望支持“揽炒”的人扪心自问,想想香港怎么走下去。我认为,经济的恢复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平静的基础上,社会安定,我们面对的经济危机才能解决。当然,我也发现最近参与社会事件的人数大幅减少,相信这是个比较好的开端。

  中评社:因应香港的经济形势,特区政府公布了两轮抗疫措施来“撑企业、保就业”,您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效果?

  叶国谦:特区政府用了很多时间去瞭解和解决困难,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支援业界和民生;当然肯定有些缺陷,比如“滥发”,或者覆盖不全面。但总体来说,两轮抗疫基金连同财政预算案内约3000亿元的纾困措施,改变了过去港府谨慎、保守的做法,对于“撑企业、保就业、纾民困”是有效果的。

  但是单靠政府,我认为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有赖于其他社会力量,因此行政长官也不断呼吁商场、商铺在要与它的租户共渡时艰,进行减租。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倒闭和失业问题,还是要尽快恢复经济活动。
  谈大湾区:香港须找准定位 把握机遇

  中评社:有很多声音认为香港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您怎么看?

  叶国谦:长远来讲是一定的。因为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集中于金融、贸易,以及为它们服务的配套行业。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认为向内地和西方进行贸易提供支援服务就能把香港养活。时代已经变了,内地和西方联系不一定要通过香港,若不增加服务对象、不能增加香港的腹地、不能找出发展的方向,香港的经济会慢慢萎缩。

  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如果香港能够在大湾区内发挥好自身高端服务行业以及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枢纽的优势,发展的前景必然广阔;若不把握这个机遇,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香港或将面对衰落的问题。

  中评社:现在很多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大湾区还是有一些不瞭解,甚至排斥,您认为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叶国谦:这正是我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加强认识中国历史和国情”建议的出发点。年轻人将来是一定会面对“发展”这一问题,包括他们自身的发展和香港的发展。香港目前已经出现了失业率上升的现象,面对经济衰落,年轻人也必须寻找出路。

  如果单纯说部分年轻人为何对祖国、对大湾区有排斥心理,这个话题很复杂。部分年轻人受到了外国势力的蛊惑,再加上香港本身的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逐渐浮现,像现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的“鸦片战争”、“日本侵华”等等。
  中评社:您提及了年轻人就业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内地城市都在“抢人才”,但是香港好像没有类似的举动?

  叶国谦:内地政府的执行力是很强的,他们的资源能够集中并且进行灵活的调动。我知道内地各级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资源去吸引人才,包括成立了很多创业孵化基地等等,香港也有不少年轻人北上发展,他们的创意在大湾区内变成了商业产品。

  作为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的人才问题我们注意到了,也在讨论要怎么改善。特区政府很关心、很支持年轻人的发展,港府不缺资金,但是资金的使用收到比较严格的规管,要通过立法会。在培养和吸引人才方面,香港有资金、资讯、高等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一些缺陷,只能慢慢去改善和解决。

  香港再出发:社会合作 同心协力

  中评社:作为“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共同发起人之一,可否谈谈您考虑发起大联盟的初衷。

  叶国谦: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合作”的观念,面对这么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讲一场“战争”,如果每个人同心协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请,或者再进一步,做一点对香港有益的工作,那么香港就能尽快重新出发。我相信其他千余位发起人,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915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