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全国两会2020 > 陈晓锋答中评:港版国安法合情合理合法

热点搜索

陈晓锋答中评:港版国安法合情合理合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评社香港5月23日电(记者 郭至君)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上午9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的涉港段落中,李克强表示,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对此,“就是敢言”执行主席、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秘书长陈晓锋博士对中评社记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陈晓锋说,今年的报告跟去年比简短一些,虽然说只有两句话,但是分量跟语气都重了很多。第一句话强调的是一个如何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这个宪制责任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方面的一个法律制度的执行机制,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这次两会中跟香港有关的一个分量最重的部分。另一句话是改善民生,因为我们都知道从去年返修例运动以来,香港经济创新低,失业率创新高,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基层的市民其实是叫苦连天,但是反对派对此还是不屑一顾,一意孤行的搞所谓的政治“揽炒”,经济“揽炒”,社会“揽炒”,所以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本没办法保持香港的稳定。

  香港的不稳定对香港经济民生的破坏性很大,尤其是在这种港独分子、黑暴、恐怖主义,还有反对势力的影响下,别说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了,就连香港自身都没有机会发展,从这点来说也是更加反应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一个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才是香港人的根本的利益所在,只有国家安全有保障了,香港的发展才可能更好。

  陈晓锋表示,从去年发生的修例事件来看,暴力程度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以前的那种游行都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但是去年以来是非常暴力的,而且它的目标是非常政治化的。反对派的议员也好,港独分子、自决分子也好,他们就是拼命去国外的舞台,发动国际战线,然后利用香港作为一个棋子,心甘情愿的把香港送给外国势力,不断干预中国内政,影响国家的安全,这是很严重的。“在香港,我们知道有基本法23条,23条其实讲的是香港应该就维护国家安全的那个部分去进行自行立法,其实也是香港的一个宪制责任,但是回归23年以来就23条一直都没有完善,这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非常大的一个隐患,甚至有一些年轻人以为香港是可以独立的,也不知道港独是等于是分裂国家。所以这种国家安全法律一日不去推动,外国势力就会以更加明目张胆的方式来插手香港的事务,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全国人大这一次它其实就是根据这种新的形势还有需要,行使宪法赋予的一个职权,从国家的层面来建立来出手,帮助香港建立一种健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个其实意义是很大的。”他说。

  陈晓锋也解释,港版国安法的范围其实是跟23条是不一样的。它的范围包括四类行为:分裂国家、颠覆中央政府,外国干预和恐怖主义行为,而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国际上这种国家安全最严重的罪行,在国际上跟主权国家去制定国家安全法的那种标准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看像美国它的国家安全法也是经历了很多次修改,而且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香港版的国安法出来之后,也并不意味着23条就不用立法了,23条的宪制责任,未来在合适的时候,特区政府依然是可以去进行本地立法的。

  “一国两制如果是不断的受到这种外国势力的侵蚀,反对势力的曲解,黑暴势力的破坏肯定会变形走样。而法律出台从依法治党的角度,它可以确保一国两制的一个非常正面的意义,另外有效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从宪制角度、法理角度跟法律角度这三个层次来说,对于完善特区的国家安全法律具有很大的意义。尽管这可能会对香港社会以及9月份的立法会选举造成一些对建制派的不利影响。但是长远来说,或者说从现实意义来说,会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陈晓锋表示。

  对于特朗普的相关表态,陈晓锋说,首先制定法律其实就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本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些综合性法律,甚至很多都是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美国在国安法方面也是相当厉害,尤其是911之后,它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来保护它的国家安全。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面对自己的一个地方政府,受到了这种国家安全的威胁,制定自己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地方,合情合理而且是合法的,不用别国来指三道四。

  全世界其实现在面临一个共同的危机,应该团结一致,一起来把全球的经济发展好,一起来把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好,这样子对这种世界的发展趋势,还有全人类来说才是一种福祉。有一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总是凭借着自己的双重标准来对外国指手画脚,这样子肯定会受到他们本国人民的唾弃了。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918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