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全国两会2020 > 中评观察:总理记者会传递了哪些信息?

热点搜索

中评观察:总理记者会传递了哪些信息?

李克强总理回应涉台问题。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张爽)李克强总理28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回应中外记者关切的问题。作为今年两会最后一场也是最重磅的记者会,这场记者会延续了今年两会务实、高效的风格,在一个多小时内共回答11个记者提问。虽然提问数量比往年少了约三分之一,但是传递的重要信息却并不少。

  回应涉台问题 关键词一个不少

  今年总理记者会上,涉台问题获得第四个提问机会,按往年惯例,由来自台湾的记者提问。在5月22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涉台部分提及“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但过去数年都存在的“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和平发展”等涉台关键词却没有了。这一变动引起岛内热议,结合当前两岸关系背景,有观点认为,大陆或放弃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在28日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在回应涉台问题时,特意搬着手指将涉台关键词一一说出,“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都要坚持,同时要坚决反对‘台独’。”他又说,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们愿意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

  直面民生痛点 总理深知百姓疾苦

  受疫情影响,民生问题成为本场记者会的焦点之一。在回答就业问题时,李克强讲了一个他从中国政府网看到的留言,“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在回答脱贫攻坚的问题时,李克强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此番问答在网络上广受好评。作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没有回避问题,也不掩饰还存在的不足,而是直面“最难啃的的硬骨头”,直面民生痛点,他了解农民工因疫情失业的痛苦和困境,也知道6亿国人的月收入尚在城里租不起房子。有言道,“政令不出中南海”,但看到总理对民生疾苦的熟知程度,可知并非如此。中央也的确用了最切实有效的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一个“能用尽用”,一个“投入的钱最多”,这些接地气的语言恳切有力,让老百姓毫不怀疑本届政府为民谋利、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

  语言接地气 总理用谚语讲道理

  整场记者会,李克强用了多个谚语、俗语,将复杂的政策讲得通俗易懂,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容易就捕捉到总理要传达的信息,既能听得懂,也能听下去。

  在被路透社记者问及是否会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时,李克强讲了一套养鱼的理论:“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做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总理用“放水养鱼”、“浑水摸鱼”、“摸准脉下药”这几个老百姓日常挂在嘴边的词,讲明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是有的放矢、有所监管的,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资金脱实向虚等等问题。

  本场总理记者会虽然在“云上”举行,但是依然广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如何做好防控疫情、恢复经济的答卷,如何处理好大国关系,对于这些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答案不仅在一问一答的言语当中,更在总理务实、诚恳、自信的态度中。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935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