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鹤龄:绿不惜放手一搏大罢免 蓝不能大意
中评社台中2月13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民进党推动全台蓝委大罢免,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袁鹤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虽然绿营此举可能拉升自我仇恨值,甚至影响民众观感,但对赖清德而言,这些都不比扭转朝小野大局面来得重要,毕竟这是“低风险的政治博弈”,失败了也就回到原点,反正绿营本来就是“国会”相对少数,成功了就能摆脱在野牵制,何乐而不为?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分析民进党推动大罢免,袁鹤龄表示,今年可谓是“罢免年”,从罢免连署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最终进入投票阶段,这一连串动作可能持续到今年底。民进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使得罢免成为全台政坛的焦点,其他议题则相形见绌,“立法院”内部也必然充斥着朝野对抗、激烈摩擦,许多政策与法案的推动势必因此陷入空转与闲置的状态,对台湾而言并非好事。
袁鹤龄说,无论是执政的民进党或在野最大党国民党,这场由民进党主导的罢免行动都蕴含着极大的政治意涵,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率先出面鼓吹罢免,尽管身兼党主席的赖清德宣称,民进党不介入罢免,但事实上并未下令阻止党公职人员协助推动连署工作,形同默许。
他指出,要酝酿出一场全台性、跨选区的“立委”罢免行动,绝不可能完全排除政党间的深度介入;反之,这正反映出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日益激烈的角力,面对汹涌而来的罢免潮,国民党绝对不能大意。
从未来走向来看,袁鹤龄预见蓝绿双方在罢免问题上将展开高强度的政党动员,蓝营为了避免在“立法院”的席次减少,必然采取“热战”策略,积极鼓吹支持者出面投下不同意罢免票,同时也针对部分绿委展开罢免连署作为反制手段。两党互相攻防,吹响了罢免战的号角,预示着今年台湾政局将呈现混乱与激烈对抗局面。
他说,对民进党而言,即便大规模推动罢免行动可能对选民形象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能激起部分群众的仇恨情绪,但从其背后的动机与策略目标来看,这仍然是一场“低风险的政治博弈”。
袁鹤龄解释,民进党藉由大罢免的作法,既可以坚壁清野,巩固并强化自家基本盘,又能藉此转变在“国会”中席次劣势的局面。众所皆知,赖清德之所以默许这波大罢免,其核心目的就在于扭转当前“国会”中朝野力量不平衡的劣势,只要能够成功罢掉几席蓝委,就能化解朝小野大的局面,即使最终行动未能达成预期,甚至导致部分绿委遭罢免,但对民进党而言,这样的结果也只是加深既有的少数处境与在野党牵制的现实,再坏也不过如此,因而不惜放手一搏。
袁鹤龄表示,所以民进党方面也要承担影响2026选情的风险,这也是绿营区域“立委”相对担心的地方,总之,绿营推动大罢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赖清德无法接受朝小野大的局面,无法接受施政被在野党牵制,毕竟前8年蔡英文执政时期,民进党享受过长期全面执政的红利,一时之间局势反转,按照赖清德的强势性格当然会受不了。
然而,他指出,执政党不如意就要罢免在野党“立委”,这看在国际民主政体的眼里,可说是荒谬至极,“立委”是人民投票产生的代议士,任期就是4年,如今才上任1年就要被罢免,理由甚至只是政党之间的斗争,可说是民主政治的笑话,民进党种种荒谬行径民众都看在眼里,后续对绿营的影响,值得观察。
中评社台中2月13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民进党推动全台蓝委大罢免,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袁鹤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虽然绿营此举可能拉升自我仇恨值,甚至影响民众观感,但对赖清德而言,这些都不比扭转朝小野大局面来得重要,毕竟这是“低风险的政治博弈”,失败了也就回到原点,反正绿营本来就是“国会”相对少数,成功了就能摆脱在野牵制,何乐而不为?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分析民进党推动大罢免,袁鹤龄表示,今年可谓是“罢免年”,从罢免连署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最终进入投票阶段,这一连串动作可能持续到今年底。民进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使得罢免成为全台政坛的焦点,其他议题则相形见绌,“立法院”内部也必然充斥着朝野对抗、激烈摩擦,许多政策与法案的推动势必因此陷入空转与闲置的状态,对台湾而言并非好事。
袁鹤龄说,无论是执政的民进党或在野最大党国民党,这场由民进党主导的罢免行动都蕴含着极大的政治意涵,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率先出面鼓吹罢免,尽管身兼党主席的赖清德宣称,民进党不介入罢免,但事实上并未下令阻止党公职人员协助推动连署工作,形同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