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讲书 钟厚涛论两岸与台海局势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主办的“中评大咖讲书”第八期学习活动于2024年10月17日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钟厚涛受邀担任主讲嘉宾。钟厚涛讲述了其新书《美国对台湾民进党的影响研究》的写作初衷,并详细解答了中评社青年人们提出的十个有关两岸关系、美台关系的问题。此次大咖讲书活动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主持,中评社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青年记者、编辑、分析师等分别通过在线和线下的方式参与。现将该问答全文予以公开报导,供各方参考。
钟厚涛,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对台战略预置和重点问题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钟厚涛是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曾在香港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高校任访问学者,并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七项。
以下是大咖讲书问答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分析梳理了美国与民进党的相互塑造的机制。那么,以近期“联合国2758号决议不涉台”议题为例,您认为在这议题上,美国与民进党是如何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呢?
钟厚涛: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现在成为一个热点,这主要是从2022年开始的,现在它成为了两岸之间乃至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涉台议题上的重中之重,是各方博弈的一个重要的角力场,所以您提的问题其实非常具有当下性,而且外界关注度极其高。我现在就把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文件,美国为什么去炒作以及中国大陆该怎么样去应对这三个问题给各位做个报告。
第一,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里有一句话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还有一句话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这其实就等于联合国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中华民国政府的取代性地位。所以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也就是1949年作为一个转折点,二者之间是一个时间前后的承续关系,而且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也即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主体,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中华民国政府是一个取而代之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政府的所有权利是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来承接。
第二,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里特别强调要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驱逐出去。因为当时蒋介石就代表了台湾当局,把蒋介石的集团驱逐出去,这本身就解决了台湾问题。这是当时写的清清楚楚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英语原文就是这样写的。
那么,为什么时隔50多年后的今天,联合国2758号决议又会被重新炒作呢?关键点有三个,第一,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里没有出现“台湾”的字眼,然后就开始炒作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没有解决台湾的代表权问题,它只是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问题,这个其实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第二,他们认为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只是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决议,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通过的一个决议,所以它没有法律效力。因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达成的决议是有法律效力的、是必须得执行的,但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只是一种政治性的、姿态性的、象征性的,它不一定需要强制执行的。第三,中国大陆的表述是说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但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里没有出现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字眼。所以后来美国解释说是我们中国大陆把一个中国原则国际化,我们现在说美国和台湾联手勾结,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但美国反过来说是我们把一个中国原则国际化,所以美国开始炒作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总结来说就是刚才这三点,第一,没有解决台湾代表权问题;第二,它不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达成的协议,它没有法律执行力;第三,美国倒打一耙,说我们是把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上国际化。
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它其实是一个四部曲的过程。第一步,智库炮制观点,发挥带风向的作用。第二步,媒体积极跟进,特别是在国际舆论上进行造势,形成一种氛围,让整个国际社会认为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真的没有确定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解决台湾问题。第三步,美国国会跟进立法,炒作该议题。谎言重复了1000次就变成了所谓的真理。当国会频繁炒作一次又一次之后,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之下,它就会对行政部门产生强大的压力。第四步,行政部门进行利用。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国会和行政部门不是一个对立的结构,而是一个共谋的结构,当国会炮制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议题的时候,行政部门不但不反驳,反而顺势利用,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局面。
这中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台湾,当美国进行了议程设置之后,台湾也积极跟进,所以大家看到民进党的不分区第一名代表沈博洋——“黑熊学院”院长,最近被大陆制裁的那个人在台湾的“立法院”里开始炮制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不涉台,而且要求国民党、民进党都要积极跟进。这就有了赖清德“双十”讲话里面明确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代表台湾,这是一脉相承的,美台在这个议题上形成了一个联动态势。那么,它的危害在于什么地方?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台湾地位未定论”,就是说没有解决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台湾代表权,那台湾的地位就到今天也没有确定。民进党当局原先积极炒作的有早期的所谓“自决论”,是由当地2,300万民众自己决定的,这会为所谓的公投确定台湾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所谓的理论支撑。
赖清德在“双十”讲话当中提了“新两国论”,那么它究竟新在什么地方?赖清德上任以来的论调和原先的“建国论”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在于他不去讲“台湾独立建国”而是接盘了“中华民国”。这就意味着原先我们高度担心的“法理台独”可能不再是赖清德的优先选项,未来他可能更加会“倚外谋独”,而最大的外力就是美国。所以这就有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事情——美国对台湾民进党的影响。美国对于民进党的影响不仅仅是扶持民进党上台执政,更重要的是为民进党的所谓“台独”谬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个国家的成立有四个关键的考察要素,第一个是土地,第二个是人民,第三个是有自己的政权,第四个是国际承认。国际承认有很多的方面,邦交国只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国际组织对于政权的承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美国炒作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认为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没有解决台湾代表权的时候,就会有人认为台湾就是有资格去加入联合国,至少是加入联合国组织的。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未来台湾问题的国际化会成为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角逐的一个关键的主战场,双方之间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碰撞,美国会极力的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我们中国大陆会始终坚持、不断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
那么对于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美国的炒作、民进党的呼应与利用,中国大陆该怎么来去解释?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首先是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这就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而且是把蒋介石集团驱逐出去的,这里面解决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台湾的代表权问题。1945年10月25号,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经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于中国主权之下。所以无论是1949年还是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通过的1971年,甚至一直到2022年美国炒作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之前,这个世界上几乎很少有人去质疑一个中国原则,这已经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普遍共识。但问题是,今天中国在整个国际舆论场面临着一个有理讲不出、讲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的传播困境,或者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语言的困境,虽然我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历史的真相却无人听无人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束手无策,我们现在也在积极的进行反击。现在特别需要去做的就是让媒体平台对此进一步加大对外传播,对于拨乱反正、澄清历史事实都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提到,美国对民进党也存有信任危机。在您看来,赖清德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对于民进党的疑虑程度是否有所升高?为防范民进党走向“激进台独”,美国会有怎样的约束举措?
钟厚涛: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转折点就是赖清德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对民进党的疑虑程度是否会升高,这就有一个参照系,就是赖清德之前的蔡英文。在美国的认知当中,蔡英文非常温和、不挑衅,一切都按照美国的套路出牌,具有可预测性,所以整个蔡英文执政期间,美国对于蔡英文勾连的领域层级是非常高的,因此对于赖清德的讨论都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来去进行的。
那么美国对于赖清德的疑虑程度是不是升高,答案是很明显的,肯定上升。原因有三个,第一,赖清个人的这种“台独”理念,尤其是他不可控不可预测性的决策性格和决策模式。赖清德是个理念型的“台独”分子,他发自内心的要去追求这一套,这是让美国非常担心的一个事情,他不会为外界所动,而且更重要的一个事情大家去看赖清德从5月20号上台到今天,他那种好斗的性格是展现的一览无余。美国最担心的事情是,对于这样一个好斗性格的人而言,他最后有可能跑偏跳脱美国掌控,而且他不具有可预测性。从赖清德所谓“外访”无法过境美国本土就知道,美国对于赖清德的不信任,这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案例。
第二,更长远一点的是被深绿的支持者的这种裹挟、甚至说是绑架,迫使他不得不往前走。赖清德被称为“台独金孙”,这个词不仅仅是说形容他“台独”理念有多么深,重要的是“台独金孙”意味着赖清德已经被岛内的深绿支持者绑架了,他是岛内深绿最后的希望。他们认为赖清德是民进党培养的最完美的一个所谓接班人,如果在赖清德任内都没有实现所谓“台独”的话,未来就更不可能了。
这意味着即使赖清德想维持一个相对的中性、弹性的空间,但深绿的势力会去推着他,这个时候赖清德就有可能身不由己了,而一旦政治势力形成之后,美国也很难能够阻挡,因为深绿现在在岛内已经成气候了,所以“台独金孙”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既然把赖清德视为“金孙”,赖清德就要完成“金孙”的使命和职责,第一任期可能还能暂缓,但如果2028年赖清德连任了,就要完成深绿势力对于他的这种期望了,这也是美国很难能够完全去掌控、去阻挡的,这也是美国高度担心的。
第三,未来一段时间的选举需要。赖清德是一个少数执政,就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赖清德只获得40%的选票,这属于典型的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到2028年如果他还想连任,那就要首先清除自己连任路上的拦路虎。现在台湾经济在可预期的两三年之内不会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想打经济民生牌是很难的,那么就只剩一张“台独牌”了。所以未来在选举的时候,根据需要,赖清德极有可能又会重启所谓“台独”的论述,那个时候两岸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战略态势。而且大家都知道民进党是派系共治的一个政党,虽然赖清德是民进党的主席,但他能不能驾驭得了民进党也很难说,因为民进党中常委里现在支持赖清德和不太支持赖清德的基本上呈现五五开的态势,如果他掌控不了那就有可能被别人“绑架”。
那么,美国会怎么约束?第一,就是对赖清德进行严加看管,进行一个话语规制。美台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我这本书里面专门强调了一个机构,就是“美国在台协会(AIT)”,美国一定会去利用“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去“窜台”和赖清德进行交流,对赖清德进行敲打,尤其在敦促赖清德在两岸政策上要进行一定的自我克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赖清德的“双十”讲话,在基调上、至少在表象上要比“520”讲话相对温和一点。不过显然的是,姿态百变本质不变,新瓶装旧酒,“台独”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为什么至少在表象上赖清德温和、妥协了一点?这背后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大陆军方的“联合利剑-A”军演的确发挥了作用,不仅仅是对于岛内“台独”、对于民进党产生了威慑作用,更重要的是警醒了美国。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反应链条:赖清德挑衅中国大陆——大陆趁机加大对于台海制空权的掌控——美国约束赖清德——赖清德稍微妥协。
第二,战术遏制。美国看管赖清德的方法很多,拜登时期美国对台军售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常态化,从特朗普到拜登,和之前奥巴马政府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奥巴马政府是典型的包裹式销售,但是从特朗普时期开始基本上几个月就来一次。因此美国可以在这个方面敲打民进党当局,表示对赖清德的不信任。而在岛内有很多的民众,尤其是绿营的民众有非常严重的亲美、倚美行为,这个时候就会让岛内民众认为赖清德没有能力去处理好这种关系,对于赖清德的不信任度就会上升。
第三,关键人物萧美琴。萧美琴作为蔡英文的闺蜜,是蔡英文安插在赖清德身边的人,而且深得美国信任。萧美琴曾经担任过台湾地区驻美代表,是经过美国所谓的考察的,而且在选举的关键时刻被临时授命委以重任,去辅佐或者说去加盟赖清德团队,最后还能够竞选成功,她能当选背后美国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明显,赖清德和萧美琴不是一路人,把萧美琴放在赖清德身边很显然也是美国的一个高招,大家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地方?在于防范民进党走向新的“台独”,“新两国论”,不是原先我们所讲的“建国论”的“激进台独”,他操弄的是“中华民国台湾”,这估计也是美国自身现在也很焦虑的一个问题,对于美国而言构成一个重要的挑战。还有另外一个更可怕的事情,美国和台湾在所谓台湾问题国际化上而言其实呈现出一个合流态势,美国非但不去约束这种国际化的台独,反而成为一个帮凶,甚至是一个始作俑者,这个问题又给中国大陆构成了一个新的威胁,呈现出一些新的挑战。
中评社记者:特朗普已经当选,您认为美台政府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会否降低?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钟厚涛: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先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共和党的新党纲没有宣誓备案立场,没有那么高调,但是我们要看到另外一个事情,共和党党纲很短,只有30多页,它更多着眼于美国内政,没有对台立场高调宣誓,并不表示共和党对于台湾问题的不关注,也不表示特朗普如果上台、共产党重新执政的话,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有大动作,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这些党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它竞选的时候推出的党章和最后的执政关联性并没有那么高,它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党纲的宣誓更多的只是一种政策性的宣誓,而到最后执政的时候可能还是要自己的执政团队,党纲的撰写团队和最后的执政团队往往是两班人马,所以党纲不一定会对他的执政形成一个强大的约束力,并没有那么大的约束。
所以这就是第一点,我们不得不从党纲里关于涉台的表述,去推测它未来的对台政策的走向,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是如此。第二点,特朗普卷土重来后,美台关系会怎么样、对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特朗普当选最为担心的一个事情就是他会对华极限打“台湾牌”,特朗普也已经明确声称了上台之后会继续对华加征关税,可以预测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关系会出现新的现象且跌宕的一个态势,而且特朗普从他的第一任期来看,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和刚才讲赖清德一样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个事就非常麻烦了,美国的领导人具有可预测性,赖清德具有不可控性、也具有不可预测性,两相联动,就会导致美国的以台制华和台湾的以美抗中呈现一个加长态势,成几何数的爆发。
四年前特朗普执政的时候,我们当时特别担心一个事情叫“末日疯狂”,因为不知道特朗普会做什么事情,因为他不具有可预测性,未来如果特朗普上台了,这个时候那就会非常麻烦,对他不具有可预测性而言,我们中国大陆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肯定要去妥善的化解美国给我们制造的危机,更重要的一个事情是,又回到刚才两岸关系里面来,我个人认为两岸关系有可能在危机当中迎来一个转机,因为特朗普即使今天赢了、2025年上台,2025年的两岸关系,2025年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不是几年前了。
2022年的佩洛西窜台之后,我们在台海的军演和26年前的96年中军演完全是两个态势,在2022年以前,基本上两岸之间很难说谁占主导,但是从那之后形势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的态势就是“牢牢掌控了台海地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我们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22年以后到今天我们总共举行了4次在台海地区大型的军演,2023年4月份蔡英文窜美和当时美国时任的众院议长麦卡锡吃了顿饭,我们也举行了军演,2024年大家都看到了,5月份和这一次的10月份举行了军演,2022年最近的一个地方离台湾就在10海里以内,我们对台湾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这就像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台湾不仅在不仅仅在祖国大陆14亿人民的心里,更在祖国大陆14亿人民的手上”。这一次2024年的军演又不一样了,这是5月份2024联合利剑A行动,和刚才那个对比我们包围圈小了一点,关键是形成了一个错位交叉,也就是上次我们军演过的地方,这次我们就不军演了,然后到下面最近这次的军演又有错位了,把四次整个连在一起,基本上一条线就都出来了,这条线呈现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立体性的一个包围态势。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这张图也很重要,这是我们海警船,我们海军的军演基本上会划分一个区域,但是我们海警是在这巡航,我们就是对台湾进行了一个执法权,再回到2022年军演,这样大家可以看一下对比,左边是1996年的,右边的是2022年的,在这个时间就出现在佩洛西窜台,佩洛西窜台之后我们就借力使力,于是就有了这一次军演,但诸位有没有想过,这次军演其实是有效地加大了我们中国对于台海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制信息权的掌控,这就为我们未来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讲,未来如果特朗普真的在对华极限打台湾牌的话,不排除我们就借力使力,因为我们前期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而且更重要的事情在于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就是应对危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佩洛西窜台这么大的事对我们构成巨大的挑战,我们一开始的情形是非常紧张的,这是应对危机。
第二是管控危机,就是要确保危机不要失控。第三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利用危机,佩洛西窜台了,我们就顺势而为,面对赖清德520讲话,我们就有了联合利剑2024A,面对双十讲话我们就有了联合利剑2024B,有联合利剑2024,我们就可以有联合利剑2025、就可以有联合利剑2026,未来就会形成一个系列化、常态化的形势。
这个意义非常重要,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大家都研究台湾问题,都知道台湾是个小岛,缺乏足够的能源,需要进口,例如说台湾的天然气储备只有10多天,可以想到我们形成这样一个态势,未来两岸统一模式可能会不一样,所以现在就是需要一个时机,如果美国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时机,那形势可能就不一样了。
中评社记者;随着2023年《国防授权法》对台军事援助的增加,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合作更加公开化,美国对台军售也在持续扩大。您如何看待美国军事化台湾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钟厚涛: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勾连其实从1978年美台“断交”之后就一直存在,到今天呈现出一个愈演愈烈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美国对台军售的模式呈现一个新的变化。从奥巴马时期的包裹式销售,到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时期的小额、分包式的销售,频次越来越高,挑衅的意味越来越浓。拜登时期甚至第一次有了美国对台湾的所谓无偿军援,这在以前也是没有的,未来军售应该还会继续,而且在整体上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
第二,关于军事上的勾连,有几个更重要的态势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第一个就是美台之间的情报合作,现在美台之间情报人员的往来是非常密切的,而且有一个更可怕的态势,即现在台湾竟然要去融入到美日之间的情报共享机制,针对中国大陆来构建这样一个反华的情报网。还有一个就是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不是海军,但又被誉为第五军种,而且在美国的历次战争当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和台湾的所谓海巡署已经签署了联合合作协议,而且进行了多次联合演练,所以未来美台之间有可能打着所谓海警合作的名义不断推进海军的合作,这也是值得高度警惕的动向。
第三,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拉盟结伴”,也就是所谓的盟友策略。在拜登政府这种鼓动之下,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又开始积极跟进,也开始去加大对华打“台湾牌”,加大和台湾的军事勾连,其中就包括韩国。它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勾连已经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其他一些美国的铁杆盟友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德国、荷兰、日本都指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这背后美国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美台之间的军事勾连的影响呈现出一个同心圆的结构模式,以美台军事勾连作为一个中心,美国拉拢它的盟友,然后周边不断地同步进入,就是我们常讲的“12345结构”。“1”就是美国,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2”就是美国与其他盟友之间比如美日、美韩之间的双边联合声明、联合公报等塞入台湾问题。“3”就是“AUKUS”,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联盟干涉台海局势。“4”就是所谓的美日印澳四方对话(QUAD)。“5”就是现在台湾也想挤入的五眼联盟。
美国军事化台湾对台海局势的影响肯定会非常大。台湾的导弹密集度是在全世界排名前三的,面积不大但导弹很多,所以台湾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药桶,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也把台湾评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而美国武装台湾背后最为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武装本身,也不在于说两岸发生冲突的时候台湾真的有实力和中国大陆对抗,而是在于增加中国统一的难度和成本。美国现在谋划的一个场景就是所谓的地狱景象——“毁台”,退一万步讲,即使大陆把台湾拿下,在最后关键时刻,美国有可能启动整个“毁台”计划,一方面把所有责任归到中国大陆头上,置大陆于不仁不义之地,另一方面是把台湾重建的“烂摊子”留给大陆,这种用心非常险恶。
现在悲哀之处在于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全力配合,甚至搞什么全民动员,号称40多万“黑熊勇士”等,更歹毒的是,赖清德当局竟然还在台湾的寺庙里甚至学校里去部署相应的弹药。但不管怎么说,最终受害的还是台湾,现在随着岛内民众的逐渐清醒,越来越认识到美国的角色究竟是怎么样的,“疑美”的氛围也在上升。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就是经济民生,能多赚点钱,年轻人能够找到工作,美台武器买卖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未来美台军事之间的勾连会越来越密切,就它对于台海局势的影响来说,则会向岛内民进党当局释放出错误的信号,进一步助长民进党当局“倚武谋独”、“倚外谋独”的嚣张气焰,给整个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投下巨大变数,增加两岸之间统一的成本。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指出,随着中美实力此长彼消,台湾正逐渐从美国的“资产”演变为“负债”,而且在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未来“弃台论”很可能从目前的学术探讨演变成为美国政府的决策选项之一。请问钟教授,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力量对比和战略博弈格局下,美国真正“弃台”的可能性有多大?
钟厚涛:这其实是一个外界高度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大陆的学者、决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美国也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当年希拉里担任国务卿的时候发生的“邮电门事件”。这封邮件内容后来暴露出来,有人跟希拉里说可以拿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去换台湾,希拉里说好主意,这件事情当时就引发了外界很多的揣测,就认为美国是可以拿台湾交易的,既然是可以交易的就是可以弃牌的,所以“弃台论”就引发了很多的讨论。
言归正传,美国是不是会弃台,什么时候弃台?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事,最为重要的是取决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根据其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决策。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其实已经有过两次弃台,第一次是在1949年-1950年左右。1950年杜鲁门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意思是说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也就是台湾的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邻国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力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局势;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者咨询。所以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两岸的统一或许也已经箭在弦上,但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量——1950年6月份爆发的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大陆,为了防止当时中国大陆对朝鲜进行出兵,就在南部出动第七舰队,牵制我们的兵力,导致台湾问题到今天变成了现在这样。第二次就是1978年,中美之间达成了中美联合公报,里面声明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弃台。
现在讨论美国是不是会弃台,最为重要的变量有几个。第一,有人认为台湾是美国遏制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抓手、棋子。但实际上并不是台湾重要,而是台湾的战略位置重要,马汉的海权理论核心要义就在于认为“21世纪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中国基本还是陆地型国家,但是未来我们要成为国际上的主导性力量,必须得由陆地型大国走向海洋型大国,最后构建海陆复合型大国,而在此过程中,台湾是我们的关键出海口,是建立海洋大国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所以对于美国而言,台湾在地理战略位置上来讲对它很重要。第二,有很多人认为美国不会弃台的原因就在于“盟友责任论”,如果美国弃台了,日本怎么想?韩国怎么想?这就会导致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出现崩塌,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对于美国而言,台湾守也得守,不守也得守,否则美国的盟友体系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就当下而言,中美军事实力呈现“此长彼消”的态势,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大幅提升,第一岛链的功能在相对弱化。而盟友责任论也有越来越多美国人自己认为这是对于美国的道德绑架,认为美国从来都没说要去协防台湾。
归根结底,未来台海地区如果发生冲突,美国是不是会协防台湾?如果协防那就不是弃台,如果不协防那就是弃台。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人有争议,我说一个非常折中的观点,即美国是不是去协防台湾主要取决于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只有做好了美国一定会协防的准备,那美国才不会协防。反之,如果中国大陆没有做好美国会协防的准备,美国一定会去协防,所以台湾问题久拖未决背后最为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中国大陆去做相应的准备。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指出,目前两岸文化交流面临三大结构性困境:一是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防范心理;二是两岸文化交流呈现功利色彩;三是台湾民众对大陆社会制度存在信任赤字。请问钟教授认为应该如何破解这三大障碍,构建两岸文化交流的良性互动机制?
钟厚涛:这是目前整个大陆的涉台界都在去探索和化解的三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第一,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的防范心理是必然的。两岸七十多年来处于对立态势,理论上来讲两岸还处于交战的状态,两岸随时都可以重启战火。这种情况下,彼此有防范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情况下只能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对于两岸而言,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正如鲁迅所说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很多事情彼此间存在误解和隔阂,可能三杯两盏淡酒就能化解。现在民进党当局不断阻挠两岸各项交流,推进脱钩断联,大陆更应该加强与台湾的捆绑。如果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的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大陆也加大对台湾的制裁力度,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好陷入了民进党当局所期许的陷阱。所以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现在这个思路也正在去改变。
总书记说“决定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方向的是祖国大陆自身的发展进步”。台湾民众有防范心理,那么我们要让他们瞭解到,大陆真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才能够认可大陆。否则只是为交流而交流,那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大陆还是得努力发展好自身,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
第二,两岸交流中的功利性色彩主要指文化搭台经济,我们不宜轻易否定这种搭台。功利性色彩是一种人性的展现,我们不应将其污名化,而是要看到它的价值。这种功利性色彩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两岸通过文化交流恰恰可以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第三,至于台湾社会对大陆的身份认同和制度认同问题,用国台办发言人的话来讲,社会制度不应该是台湾拒绝统一的借口。两岸的制度不同,鞋是否合脚,只有穿鞋人才能够知道。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提到,短期的两岸交流及大陆的惠台政策,有助于缓和两岸紧张局势,巩固和平发展局面,但无法有效提升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政治认同和正面观感。在您看来,在切实提升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政治认同和正面观感方面,应当从哪些方面着力?
钟厚涛:台湾政治大学有一个从1992年开始的民调,它显示台湾人对于中国人这一身份的认同在严重下滑。更可怕是,即使是在2008年到2016年马英九执政的时候,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台湾人对于中国大陆的正面观感、对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反而会出现一些抵抗意识。交流确实有助于理解,但在接触交流的时候也会有可能产生新的误解和摩擦,这也是非常可怕的。
习总书记曾说,决定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方向的是祖国大陆自身的发展进步。日本殖民台湾50年,最重要的影响是扭曲了台湾人的身份认同,我们未来只能通过执政之后重新把它倒正。以香港为例,1997年回归之后只是实现了主权上的回归,没有实现治权,尤其是教育权的回归,这就有了后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了香港的前车之鉴,我相信两岸统一之后,一定是直接一步到位,“爱国者治台”一定是我们把握教育主导权,加大对于中国认同的主导,再经过两代三代或许可以慢慢实现。
中评社记者:近些年“深层政府(deep state)”成为美国舆论和美国研究界的热词,请问您认为“深层政府”在美国涉台政策方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台湾当局、民进党是如何与美国“深层政府”拉拢合作的?
钟厚涛:深层政府已经成为当前美国研究界的一个热词。但是关于深层政府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发挥哪些影响,在美国的决策体制、政治体系当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莫衷一是的。但是总体来说,深层政府或者后面的影子政府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深层政府在美国涉台政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第一,深层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军工复合体,这也是台湾当局重点锁定的一个对象。美台之间有四大军事沟通平台,也推动了深层政府和军火商的勾连,成为了美台军事之间沟通的重要驱动力。第二,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也可以影响美国决策,而且正好处于关键的第二环。媒体可以影响民意,而美国又是一个民意主导的结构,因此媒体就成为了台湾当局拉拢的重点对象。特别是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发生、国安法落实之后,很多美国的媒体就从香港迁到了台湾,为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第三,深层政府相应的执法部门,或者公权力体系,也是台湾当局拉拢的重要对象。
实际上,深层政府包含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美国的深层政府对于美国的决策体制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和纠偏能力。这种纠偏能力就会使得美国对台的决策不至于超出理性范围。中美之间的危机管控机制是为了防止发生冲突,而中美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就是台海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不能低估深层政府、影子政府对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影响,也不要忘了它的纠偏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钟厚涛:所谓意识形态战这个议题明显产生在这几年,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乌克兰的总统泽连斯基是靠投票当选的,这个时候美国就把乌克兰打造成一个民主型国家,所以支持乌克兰就不只是支持乌克兰,而变成了支持民主、支持自由、支持人类的正义,形成了所谓的“政治正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2000年上台,到现在依然是领导人,这在美国看来就是独裁,所以支持俄罗斯就是支持独裁、支持专政,就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这就叫意识形态战。美国在其中摇身一变就成了正义的化身,它的话语塑造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可以颠倒黑白,对错混淆。对于两岸而言更可怕的事情在于,美国把俄乌战争当中形成的民主对专政、自由对威权这一套叙事话语移植到了两岸关系中,于是形成所谓民主台湾对抗威权大陆的一套话语。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是内战遗留下来的产物。但是美国现在要把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化,要把台湾问题塑造为成所谓民主对专政的意识形态问题。而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化后,一旦发生争端,支持台湾就不再是支持台湾,而是支持民主、支持自由、支持人类正义,其他很多国家就逐渐都去介入台湾问题。中国认为这是干涉我们的内政,但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他们在支持台湾的民主,在捍卫国际民主阵营。拜登政府上台后在科技上围堵中国,构建所谓的“民主产业链”,打着民主的名义和科技进行挂钩,而赖清德讲话当中强调的台湾要融入“三个链”,其中就有“民主科技链”、“民主产业链”,这导致的后果是“融美脱中”,和中国大陆渐行渐远,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这是从产业上来讲,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是更可怕的事情。所谓这种民主对威权的叙事话语转到岛内之后,从蔡英文开始被用于构建一个新的趋势——政治民族认同论。他们认为台湾和大陆是不一样的,是可以选举的、民主的,而这就成了台湾人最后的骄傲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