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仪:台湾课纲问题显而易见 需及时补救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不久前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观点称,在有效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教育十分重要。大陆的课程标准中已置入大量经典教材,台湾民间若也能积极推动,使经典成为小学品格教育教材,亦可使中华民族下一代思想语言沟通无碍。
段心仪表示,融合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强项,更是民族复兴的要件。中国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可划分为56个民族,和中国有陆地边界接壤关系的更有14个国家,他们分别与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地理历史文化上的联系。治理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国家,必须建立全国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又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进行适当调整,以提供各民族的发展空间,非殚精竭虑不足以毕其功。对照蒙藏新疆等地,台湾本来相对单纯,但因为世界局势的发展,却让事态益趋复杂。台湾是个以汉民族为主的地区,三百年来深受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的熏陶,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应是血脉中的天然基因。即使期间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随后八十年也该起到拨乱反正之功。但西方势力谋我中华之心从未消减,台湾地理位置又适当要冲,成为双方势力消长的关键筹码。两蒋之后,西方势力遂从教育文化着手,进行西方价值观的移植,造成两岸历史文化观的巨大鸿沟。若未能及时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但将是民族统一的障碍,统一后也是必然的隐患。
如何有效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呢?段心仪特别谈到教育的重要性。她说,台湾1990年代以来进行一连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论是法令、师资、课程、教学、教科书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堪称台湾教育史上变动最剧烈的阶段。教改并未能解决台湾社会升学焦虑、学生快乐学习等问题,反而在去中华历史文化道德方面发挥极大功效,造成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
段心仪表示,2019年开始,台湾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108课纲》,迄今五年。108课纲实施后,各科必修时数减少,各版本教科书多元而浅化,升学考试又因为强调素养,没有固定内容。于是,让学生学习增加广度与深度的课纲目标,反而造成教学现场对学习内容不确定的恐慌,导致文理补习班数量增加。这种现象显示《108课纲》未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反而是背道而驰。台湾很多国小生补习是为了进私校,这更是个大问题,代表奉行教育政策的公立学校已失去家长信任,反而强调不遵行《108 课纲》的私校成为家长追逐的目标。这种现象不正是《108课纲》全盘失败的指标吗?教育资本化财团化,更制造阶级固化穷人无法翻身的恶果。恶果已然呈现,但民进党政府坚持不改。2024赖政府上台后,虽然各方都开公听会要求彻底检讨,但教育当局仍明确宣示,《108课纲》将继续执行,绝不更改。
段心仪说,台湾课纲问题已显而易见,教育界人士都有心进行可能的补救措施。首先,课纲精神既强调开放多元,就可以从没有升学压力的小学着手,导正缺失,进行融合;亦可以借鉴大陆教材,以加深加广。她说,中华传统文化即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唐诗、宋词、论语、孟子等都是极好的品格教育教材。既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又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若能以此培养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品格,将可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善的循环。同时,大陆的课程标准中已置入大量经典教材,台湾民间若也能积极推动,使经典成为小学品格教育教材,亦可使中华民族下一代思想语言沟通无碍。同时经典中的人物与故事,都在中国的时间轴中活动,跟着文本推进,也培养了基本中国史的知识。
段心仪表示,今年9月,大陆教材全面改版,小学、初中所有科目的教材面目一新。仅从历史教材而言,内容变动突出了更为严谨的治学理念,表达了更为辽阔的文化视野。时间轴的加入,使学生培养起时空观念,容量也明显增大。台湾未来课外补充历史教材亦可以借鉴。若两岸历史史料能进行融合,史观方能逐渐趋于一致,思想融合方是水到渠成。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不久前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观点称,在有效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教育十分重要。大陆的课程标准中已置入大量经典教材,台湾民间若也能积极推动,使经典成为小学品格教育教材,亦可使中华民族下一代思想语言沟通无碍。
段心仪表示,融合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强项,更是民族复兴的要件。中国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可划分为56个民族,和中国有陆地边界接壤关系的更有14个国家,他们分别与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地理历史文化上的联系。治理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国家,必须建立全国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又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进行适当调整,以提供各民族的发展空间,非殚精竭虑不足以毕其功。对照蒙藏新疆等地,台湾本来相对单纯,但因为世界局势的发展,却让事态益趋复杂。台湾是个以汉民族为主的地区,三百年来深受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的熏陶,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应是血脉中的天然基因。即使期间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随后八十年也该起到拨乱反正之功。但西方势力谋我中华之心从未消减,台湾地理位置又适当要冲,成为双方势力消长的关键筹码。两蒋之后,西方势力遂从教育文化着手,进行西方价值观的移植,造成两岸历史文化观的巨大鸿沟。若未能及时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但将是民族统一的障碍,统一后也是必然的隐患。
如何有效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呢?段心仪特别谈到教育的重要性。她说,台湾1990年代以来进行一连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论是法令、师资、课程、教学、教科书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堪称台湾教育史上变动最剧烈的阶段。教改并未能解决台湾社会升学焦虑、学生快乐学习等问题,反而在去中华历史文化道德方面发挥极大功效,造成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