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台湾问题将进入十年关键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林艳)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前不久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指出,中国总体具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大实力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时机也完全成熟。他认为,台湾问题将进入一个“十年关键期”。

  王英津表示,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台湾问题也随之变得日益复杂。尽管从法理上说,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一根本性质不会随着外部势力的干预而有任何改变,但从现实层面看,台湾问题已被掺杂了复杂的国际因素,尤其是美西方势力的空前介入,大大增加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和成本。长期以来,他们通过打“台湾牌”,不断消耗中国,以此遏制中国发展的速度。倘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势必会导致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和成本,这必将拖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准确研判国家统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充分估量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能力,以及适时把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

  第一,中国总体具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大实力和能力。王英津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今世界上183个主权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随着中国军力的快速增长,中国总体上具备瞭解决台湾问题的实力和能力。面对两岸军力对比的巨大悬殊,“台独”分裂势力深知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抗拒大陆的军事进攻,遂只能寄希望于美西方国家的“出兵保护”。但问题是,一旦中国决定依据《反分裂国家法》而采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及其盟友果真会出兵相助吗?众所周知,美国及其盟友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和底线与中国有所不同。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海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即便战事一时受阻,也决不会后退半步,而只会不断加大投入,乃至投入全部力量,以确保战争最终胜利。   然而,对美国而言,台湾只是其在亚太(或印太)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而非其核心利益所在。王英津指出,台湾对中美两国战略重要性的不同,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对战争的投入不计成本;加之台湾与大陆紧密相邻,处在大陆火箭炮打击覆盖范围之内,以及中美实力对比没有太大悬殊,这些因素决定了:美国若不投入全部“家底”,根本无法赢得中国而达到“保台”的目的。若投入太大,则又得不偿失。这一矛盾心态决定了美国介入台海战争的摇摆性和有限性。正因如此,台湾著名战略学者苏起推断,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大概率不会直接出兵保护台湾。而只要美国不出兵,日、澳等美国盟友更不会充当“马前卒”,主动与中国交战,因为这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相关性相较美国更低。不难判断,在中国已发展为经济、科技、军事大国的情势下,美国及其盟友会非常慎重地评估与中国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代价和风险。

  王英津表示,一旦战争打响,不论遇到多大挫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大陆。干预与反干预、“台独”与反“台独”、拒统与促统的较量,决定了中国大陆属于正义、得道的一方,而美台则属于非正义、失道的一方。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采取非和平手段打击“台独”的正义性、正当性、合法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

  第二,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将熟未熟”。王英津表示,虽然中国具备瞭解决台湾问题的实力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时机也完全成熟。鉴于采取非和平手段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甚至给民族复兴伟业造成迟滞甚至阻断的风险,以及战后对台治理的难度陡然增加,中国大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取非和平手段,而仍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况且,就统一的紧迫性来讲,台湾问题尚未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也是大陆面对“台独”挑衅而迟迟未启用非和平手段的主因。   另外,中国大陆一旦启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即使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大概率会遭受来自美国及其盟友在经济、能源、粮食、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制裁。王英津认为,尽管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但若单独应对美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困和制裁,仍存在不小的压力。倘若出现这种情况,蒸蒸日上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将会遭受重大冲击,甚至有可能被迟滞。这对于“日益接近民族复兴目标”的中国而言,是不能不考虑的代价。美西方势力和“台独”势力正是看到了中国大陆的这些顾虑,才有恃无恐地不断挑衅。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步步紧逼实则在“玩火”,有可能“倒逼”中国大陆果断出手解决台湾问题,以扭转当下的时局。

  第三,中国台湾问题将进入一个“十年关键期”。王英津表示,首先,从外部看,美国前总统拜登和前国务卿布林肯以及一些战略学者均表示,未来十年将会是中美博弈与竞争最激烈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既是中美围绕台湾问题战略博弈的关键十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十年,会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台湾问题的基本走向。不难料知,在这“关键十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一定会继续频频插手台湾问题,并阻挠中国实现统一。在此情势下,无论中国如何向美国释放善意,都不能改变其打压、遏制中国的战略。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是被动因应,还是主动出击?从历史上看,“物极必反”的案例俯拾皆是,有时“倒逼”能激发人类“绝地反击”的本能,进而“杀出一条血路”。

  其次,从岛内看,“台独”分裂活动越来越猖獗,岛内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越来越淡薄,支持两岸统一的民众越来越少。倘若继续放任台湾问题无限期拖延下去,未来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回顾自2016年以来,台海局势每况愈下,直至今日紧张对抗局面,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当前局势仍处于下滑状态,且短期内看不到有任何回升的迹象,这无疑增加了未来几年台海局势走向的不确定性。   再次,从大陆看,自1949年以来,实现国家统一始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曾确立过三大历史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又将“实现祖国统一”列入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截止目前,其他两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即便没有彻底完成,但依照目前战略规划继续向前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只是“水到渠成”。而唯有国家统一大业不仅迟迟没有进展,反而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王英津认为,面对这些阻力,中国大陆亟待破局、将统一进程推向一个新阶段。但鉴于当前统一的条件和时间并不十分成熟,中国大陆不会轻易启动《反分裂国家法》采取非和平手段实现统一,而会将统一时间稍作延后,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为日后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更坚实的基础和更有利的条件。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外部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能逾越中国大陆的“红线”,否则,中国大陆将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台独”、顺势完成国家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林艳)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前不久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指出,中国总体具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大实力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时机也完全成熟。他认为,台湾问题将进入一个“十年关键期”。

  王英津表示,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台湾问题也随之变得日益复杂。尽管从法理上说,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一根本性质不会随着外部势力的干预而有任何改变,但从现实层面看,台湾问题已被掺杂了复杂的国际因素,尤其是美西方势力的空前介入,大大增加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和成本。长期以来,他们通过打“台湾牌”,不断消耗中国,以此遏制中国发展的速度。倘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势必会导致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和成本,这必将拖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准确研判国家统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充分估量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能力,以及适时把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

  第一,中国总体具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大实力和能力。王英津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今世界上183个主权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随着中国军力的快速增长,中国总体上具备瞭解决台湾问题的实力和能力。面对两岸军力对比的巨大悬殊,“台独”分裂势力深知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抗拒大陆的军事进攻,遂只能寄希望于美西方国家的“出兵保护”。但问题是,一旦中国决定依据《反分裂国家法》而采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及其盟友果真会出兵相助吗?众所周知,美国及其盟友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和底线与中国有所不同。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海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即便战事一时受阻,也决不会后退半步,而只会不断加大投入,乃至投入全部力量,以确保战争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