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春节足迹里的非遗传承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实习记者刘一玮)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激发了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从南国到北疆,各地纷纷以丰富多彩的非遗展览,迎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了“过年——春节主题展”。该展览自2024年冬至日盛大启幕,精心挑选并展示了超过120项与春节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四大展出单元为核心,为公众呈现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传统工艺 匠心传承
迈进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门槛,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京剧元素的灵蛇宝宝形象,俏皮可爱的它仿佛在引领着每一位访客步入非遗文化世界。馆内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展览,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全面而细腻地展现了从腊八节熬制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到除夕夜家人围坐、共守岁夜的温馨场景;从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致拜贺的礼仪传统,到元宵佳节时舞狮表演所带来的热闹与喜庆。这些展览不仅追溯了春节习俗的深厚历史渊源,更捕捉并呈现了当代社会中春节的多样风貌。
其中,浙江乐清首饰龙无疑是展览中的全场焦点。其制作工艺极为繁复,精妙地融合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制作以及刻纸等多种传统技艺于一体。在巧妙机关的驱动下,这艘龙船栩栩如生,摇头摆尾,仿佛正遨游于碧波之上,而船上那几百个栩栩如生、形态万千的人偶也随之灵动起舞,演绎出一幕幕活灵活现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山东花馍、京西太平鼓以及绵竹模板年画迎春图等非遗展品同样吸引了大量参观者。艺术化、趣味化的呈现让每一位踏入此地的访客,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这片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那份熟悉而亲切的家乡年味。
互动体验 乐享新春
展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正如春节申遗推荐人冯骥才所言,“年是中国生活和文化中太陈太浓太烈太醇的一缸老酒,而且没有一个中国人没尝过。”为了让访客们更加深入地体验这份独特的年味,工艺美术馆匠心独运,特别规划了一片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可以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感受创作的乐趣,将这份独特的年味儿带回家。无论是精巧的剪纸,还是潇洒书写的春联,抑或生动形象的年画,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独特年味能够连接时空,跨越山河。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的情感——对生活的情感、乡土情谊与人间亲情一次次的爆发与加深。在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项技艺、每一次互动,都在诉说着春节的故事,传递着家的温暖和年的味道。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实习记者刘一玮)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激发了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从南国到北疆,各地纷纷以丰富多彩的非遗展览,迎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