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语中评:赖割裂解构两岸历史联结

彭韬(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海涵)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赖清德“双十讲话”中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割裂解构两岸历史文化联结,是一种政治欺骗;赖清德所谓“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是偷换概念,以假乱真解构“两岸一中”;赖清德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则是妄图将两岸对立起来,为台湾扩大其所谓“世界影响力”作出理论铺垫,企图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至于赖清德“祖国论”谬论,是模糊历史的变相“台独论”。

  赖清德割裂解构两岸历史文化联结

  彭韬指出,赖清德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的论调完全是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赖清德强调所谓“落地生根”是对联大2758号决议文关于台湾问题坚定立场的扭曲曲解,更是对两岸历史文化联结的割裂解构,是一种政治欺骗。

  彭韬表示,从历史上看,台湾自古便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形成了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主要内容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法理维度与国际认定上完全享有中国的主权,当然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虽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共内战、国民党退守台湾、内战延续和外部反华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对立,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赖清德在“双十”讲话中从113年前推翻帝制要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历史谈起,还提及古宁头战役、八二三战役,守住台澎金马,守住“中华民国”,到肯定“美丽岛”等民主运动的贡献,欲以此宣扬“中华民国”的艰苦抗争的“民主”渊源,但是他忽视了“中华民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全体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整个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因而,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了”,不过是赖清德为了割裂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结所编造的历史骗局。

  彭韬续指,从现实上看,赖清德称“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了”,实际上是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进行政治欺骗,是想通过所谓“落地生根”来与大陆相区隔。但事实上,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台独”势力,既没继承“中华民国”蕴涵的民主精神,也没有遵从孙中山先生毕生都在为争取中华民族一体共和的建国而奋斗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而是刻意“去中国化”,亲日亲美,扬言搭建“台日命运共同体”,深化“美日台”战略合作。赖清德还罔顾民生需求,“七缺”问题一直恶化,其施政下经济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就“自由”而言,民进党在过去参与执政的八年里,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打压政治同僚,进行“1450”言论控制,限制两岸交流,践踏“民主自由”准则,试问赖清德有何资格代表“中华民国”,又有何资格谈“落地生根”?   彭韬指出,历史与现实皆表明“中华民国”不等同于“台湾”,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以赖清德为代表的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更是与民主自由精神背道而驰,赖清德没有资格谈所谓的“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了”。

  赖清德偷换概念解构“两岸一中”

  谈及赖清德所谓“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彭韬驳斥,此说法完全是偷换概念、以假乱真。赖清德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意图凸显台湾主权,他是欲借“中华民国”外壳,妄图用“台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等词语来等同、异化和混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当性,其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所谓“洗涤民心”,解构“两岸一中”。

  首先,在历史地理维度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中华民国”之国号是1912年元旦由孙中山先生于南京正式宣布使用的,而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带领团结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说明所谓“中华民国”政权已经在1949年10月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即使后来蒋介石父子退守台湾,也是坚持一中原则,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说明海峡两岸,即便短暂分离,也是同根同源,怎么能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其次,在法理维度上,台湾的主权归属始终未变。1945年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说明只是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并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1971年联大第2758号决议是一个中国原则的法律依据,明确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确认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可更改,从联合国立场看,台湾的代表权始终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最后,在现实世界中,联合国官方文件及各国交往均遵循一个中国原则,确认台湾为中国省份。国际上183个国家基于这一原则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也在中美联合公报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台湾隶属于中国,一个中国原则中已成为大势所趋、国际共识和基本准则。

  彭韬指出,赖清德在双十讲话中再度声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无疑是一种罔顾历史文化和法理现实事实,通过混淆概念和混乱逻辑来蒙骗台湾民众的行为,其实质是强化岛内“台独”意识,蓄意挑衅加剧两岸对立,炒作“仇中抗中”氛围,目的是向西方反华势力投靠,使台湾人民落入他“新两国论”的话语陷阱,大力煽动两岸敌意对抗,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赖清德企图将两岸对立 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

  赖清德在双十讲话中还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彭韬就此表示,台湾隶属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赖清德所宣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直接否定,可以被视为对中国主权和中华民族民族团结的严重挑战。

  彭韬指出,赖清德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两岸对立起来,为台湾扩大其所谓“世界影响力”作出理论铺垫,企图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同时,这一招也起到了迷惑岛内民众的作用。赖清德用政治说法将两岸对立起来,使岛内民众对大陆的政策与执政方针产生疏离感,进而为其歪曲大陆政策,妖魔化大陆作下铺垫。赖清德的言论无疑是自私的,他背离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历史使命。台湾的未来应该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不是陷入与大陆的对抗与分裂中。

  彭韬分析,从历史上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过分裂,但从未分离。任何分裂最终都会走向大一统,包括现在台海也是一样。中国人民始终希望统一,渴望统一,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一历史大势。赖清德的表态不仅否认了这一历史事实,他还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将台湾视为一个“国家”,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两岸的对立与紧张。   从现实情况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际上唯一合法的代表中国的政府,联大第2758号决议早已明确这一事实。如果赖清德否认这一事实,就是在否认台湾民众不是中国人,就是在否定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就是在搞“历史虚无主义”。他的言论不仅是对事实的扭曲,更是对国际法的严重侵犯,对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公然挑衅。

  从未来发展看,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台湾也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受益颇多。如果赖清德在两岸问题上继续玩火,只会破坏两岸合作的基础,损害两岸共同发展的利益。赖清德为了自身的政绩与私利,一手将葬送了台湾发展的大好前程。岛内民众需要认清事实,看透赖清德的反动本质,与大陆一起抵制其“台独”行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彭韬表示,赖清德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完全是无视客观现实,颠倒黑白,将原本清晰的两岸关系概念进行曲解的硬拗。这是公然违背历史现实和国际共识的行为,也是试图营造一种“台湾独立”的虚假合理性论调。赖清德的理论不仅是对中国统一的挑战,也是对中华民族团结的破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赖清德“祖国论”是模糊历史的变相“台独论”

  对于赖清德“祖国论”谬论,彭韬表示,首先,赖清德所谓“就年纪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可能成为‘中华民国’人民的祖国,反倒是‘中华民国’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以上民众的祖国”的“祖国论”是其模糊历史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变相“台独论”,他妄图在“祖国”与“国家”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在调侃式、不激怒大陆的情况下为其“台独”言行提出理论依据。

  彭韬表示,赖清德缺乏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视,妄图以谁在前谁就是祖国来偷换“台独”概念,将台湾与大陆混淆为两个“祖国”。历史上,两岸之间的联系从未断绝,大陆与台湾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始于商周时代,那时的台湾还是未开化的荒蛮之地。到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到达台湾,台湾与中华的渊源就此开启。元朝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标志着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所以在历史上,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祖国就是中国。

  其次,赖清德的“祖国”论也没有文化基础。台湾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涌向了台湾。他们说的是汉语,过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与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赖清德将台湾视为“祖国”,是想将台湾人民与中国传统文化割裂,创造出一种对抗中华文化的“台独文化”。

  最后,从法理上来说,1943年的《开罗宣言》中就明确规定,日本要将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强调了这一原则,进一步确认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合法性和必然性。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也意味着旧时代的终结。“中华民国”作为历史的产物,理应退出历史舞台。而1971年联合国大会的2758号决议,更是以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明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这一决议从国际层面再次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的合法主权。

  彭韬指出,赖清德无视联大2758号决议和“九二共识”,歪曲历史与事实,赤裸裸地将“祖国论”搬上政治舞台,其目的旨在强化岛内“台独”意识,蓄意加剧两岸对立,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是一种谋“独”挑衅的言行,也是对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战。 

彭韬(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海涵)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赖清德“双十讲话”中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割裂解构两岸历史文化联结,是一种政治欺骗;赖清德所谓“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是偷换概念,以假乱真解构“两岸一中”;赖清德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则是妄图将两岸对立起来,为台湾扩大其所谓“世界影响力”作出理论铺垫,企图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至于赖清德“祖国论”谬论,是模糊历史的变相“台独论”。

  赖清德割裂解构两岸历史文化联结

  彭韬指出,赖清德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的论调完全是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赖清德强调所谓“落地生根”是对联大2758号决议文关于台湾问题坚定立场的扭曲曲解,更是对两岸历史文化联结的割裂解构,是一种政治欺骗。

  彭韬表示,从历史上看,台湾自古便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形成了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主要内容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法理维度与国际认定上完全享有中国的主权,当然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虽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共内战、国民党退守台湾、内战延续和外部反华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对立,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赖清德在“双十”讲话中从113年前推翻帝制要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历史谈起,还提及古宁头战役、八二三战役,守住台澎金马,守住“中华民国”,到肯定“美丽岛”等民主运动的贡献,欲以此宣扬“中华民国”的艰苦抗争的“民主”渊源,但是他忽视了“中华民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全体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整个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因而,所谓“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了”,不过是赖清德为了割裂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结所编造的历史骗局。

  彭韬续指,从现实上看,赖清德称“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了”,实际上是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进行政治欺骗,是想通过所谓“落地生根”来与大陆相区隔。但事实上,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台独”势力,既没继承“中华民国”蕴涵的民主精神,也没有遵从孙中山先生毕生都在为争取中华民族一体共和的建国而奋斗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而是刻意“去中国化”,亲日亲美,扬言搭建“台日命运共同体”,深化“美日台”战略合作。赖清德还罔顾民生需求,“七缺”问题一直恶化,其施政下经济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就“自由”而言,民进党在过去参与执政的八年里,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打压政治同僚,进行“1450”言论控制,限制两岸交流,践踏“民主自由”准则,试问赖清德有何资格代表“中华民国”,又有何资格谈“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