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学者谈特朗普2.0时代中美关系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 海涵)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4日下午举行“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小组讨论,来自中国、美国的四位学者就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分享观点。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国研究讲座教授Jude Blanchette表示,中美两国都应该更加大胆、更有创意,才能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中美两国都看到国家安全的范围越来越大,两国都在思考技术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思考去风险化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需要做更多工作,更明确定义各自的国家安全,这样在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就不会以损失经济发展为代价。
美国国家情报与政策分析专家Thomas Fingar认为,美中关系在特朗普1.0时代就开始恶化了,在特朗普2.0时代既不会大幅度改善,也不会大幅度恶化。他表示,阻止危机的形成、防止关系恶化比改善关系更重要。“美国没有理由攻击中国,也很少由美国人认为中国会攻击美国。”Thomas Fingar表示,除了一些国防鹰派,中美双方官员都瞭解风险背后的代价,都能够防止危机的发生,有分歧就应该进行讨论。当前中美双边关系虽然不好,但并没有坏到无法合作的程度,也不会影响战略稳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表示,特朗普对华政策上释放出的信号和采取的做法给人的印象是很强硬,比如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关税,主要人事任命中也有很多强硬的反华分子。但是特朗普对华政策上的一些做法却又出乎意料的友善,比如邀请习近平主席参加他的就职典礼等。如何解释这种情况?贾庆国谈到五点原因,分别是:通过高关税缓解美国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压力,降低企业在美国境外投资的收益,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目的不是脱钩,而是通过极限施压取得对华经贸谈判的主动权;特朗普奉行利益驱动的外交哲学,把国际交往视为交易性的谈判;特朗普处于对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政治生态对政策行为的约束。贾庆国指出,特朗普的这些做法给中美关系既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就现在来看挑战大于机遇,但是随着经贸协定的签署机遇也在增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在特朗普2.0的外交政策议程中,中国并非重点问题,它的重点是美俄关系、俄乌战争以及中东冲突。但是中国与美国的一些重点关切存在一定关联,比如贸易问题、芬太尼问题等。他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刚进行五六个月,实际上他还未形成美中政策框架,目前也没有关于中国问题的内部协调机制。在对话关系上,美国发出了相互矛盾的声音,其中有一些特别鹰派、有一些则更为务实。但与第一个任期不同,虽然他的团队内部有不同的声音,但这次特朗普被人是可以掌控局势的,他可以对对华政策做主。吴心伯谈到,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主要考虑国家安全不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由贸易和经济问题驱动的。在国家关系之中,如果国家安全变得非常重要,那就很难做出妥协。而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有时就不是那么零和博弈,存在谈判和妥协的空间。
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Neysun Mahboubi表示,中美双方都已经改变了自身的政策取向,这个改变一直在加速。两国政府的改变一旦发生,就无法控制何时能停止这种改变。中美双方必须找到一个方式来校准航向,实现一种平衡状态,避免冲突。“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每个国家都在看着美中两国,看两国是否能找到一种平衡。”Neysun Mahboubi也谈到,这种航向的调整会带来很高的成本。因此,两国可以优先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尤其是贸易问题。他不认为中美能够达成一个所谓的“大交易”,他表示指出,我们应该对未来调低期待。中美可以就贸易问题达成交易,但是如果想在其他问题上去取得进展,就要降低双方视对方为生存威胁的理念。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 海涵)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4日下午举行“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小组讨论,来自中国、美国的四位学者就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分享观点。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国研究讲座教授Jude Blanchette表示,中美两国都应该更加大胆、更有创意,才能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中美两国都看到国家安全的范围越来越大,两国都在思考技术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思考去风险化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需要做更多工作,更明确定义各自的国家安全,这样在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就不会以损失经济发展为代价。
美国国家情报与政策分析专家Thomas Fingar认为,美中关系在特朗普1.0时代就开始恶化了,在特朗普2.0时代既不会大幅度改善,也不会大幅度恶化。他表示,阻止危机的形成、防止关系恶化比改善关系更重要。“美国没有理由攻击中国,也很少由美国人认为中国会攻击美国。”Thomas Fingar表示,除了一些国防鹰派,中美双方官员都瞭解风险背后的代价,都能够防止危机的发生,有分歧就应该进行讨论。当前中美双边关系虽然不好,但并没有坏到无法合作的程度,也不会影响战略稳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表示,特朗普对华政策上释放出的信号和采取的做法给人的印象是很强硬,比如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关税,主要人事任命中也有很多强硬的反华分子。但是特朗普对华政策上的一些做法却又出乎意料的友善,比如邀请习近平主席参加他的就职典礼等。如何解释这种情况?贾庆国谈到五点原因,分别是:通过高关税缓解美国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压力,降低企业在美国境外投资的收益,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目的不是脱钩,而是通过极限施压取得对华经贸谈判的主动权;特朗普奉行利益驱动的外交哲学,把国际交往视为交易性的谈判;特朗普处于对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政治生态对政策行为的约束。贾庆国指出,特朗普的这些做法给中美关系既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就现在来看挑战大于机遇,但是随着经贸协定的签署机遇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