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菲三边涉台新动向以及影响

据报导,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自卫舰队司令部正在研究同菲律宾海军建立“姊妹部队”机制。

  中评社╱题:美日菲三边涉台新动向以及影响 作者:王海峰(南宁),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讲师/博士

  【摘要】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菲律宾强化与美日安全关系,与中国南海争端升级,以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为基础,美日菲三边合作迅速推进。基于“台湾有事”的认知成为美日菲三方合作的重要动力,因应“台海有事”亦成为美日菲合作的重点。美日菲以三边合作机制为纽带,加强军事互操作性和经济韧性,推动东海、台海与南海问题的联动,积极介入台海局势,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严峻威胁和挑战。可以预见,短期内,美日菲安全合作迅速强化,以加强对中国战略威慑,涉台合作会不断深化,但三国仍都难以冒着与中国关系破裂的风险,公然军事支持“台独行动”。

  2024年4月11日,美日菲首次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会后发表《美日菲联合声明》,标志着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正式确立。2022年美日菲启动战略对话,三边从加强军事安全合作,向经济、能源、技术等领域扩展延伸,意在补足“第一岛链”短板,加强三边协同,提升对中国威慑力。基于“台湾有事”的认知形成美日菲三边合作的重要动力,因应“台海有事”亦成为三边合作的重点。美日菲涉台动向,以及东海、台海与南海问题的联动性,已成为威胁台海稳定和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从双边到三边美日菲合作加速推进

  为巩固和强化“第一岛链”军事力量,分化和瓦解中国—东盟关系,加强对中国战略遏制,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加强“太平洋威慑倡议”“一体化威慑”等前沿部署,提升与盟友、伙伴的军事安全合作,构建“美日印澳”“美日韩”“美英澳”等多个“小多边”合作机制,印太“北约化”特征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美日菲以双边同盟为基础,三边合作迅速开展,突飞猛进。

  (一)美国构建的“第一岛链”难再遏制中国崛起,试通过强化“小多边”体系,织密遏制中国的战略网络。

  “第一岛链”是衔接日本和东南亚的岛屿网络,是中美在太平洋之间的重要屏障,是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军事实力增强,中美之间权力发生转移。中国通过持续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加强在沿海和舰船上部署导弹,美国在“第一岛链”以及周边区域丧失绝对力量优势。尽管美日不断强化双边同盟体系,但是面对中国迅速崛起,依然认为自身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和挑战,尤其是菲律宾已成为“第一岛链”的薄弱环节。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由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紧张对立,到外交转圜,实现战略对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杜特尔特政府与美国因国内“反毒战争”等分歧而关系紧张,美菲军事同盟遭到严峻考验。杜特尔特甚至威胁要废除包括《访问部队协议》等与美国签署的防务协议。随着中国—东盟关系日益密切,东盟国家更倾向于依赖中国,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与中国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美国很难拉拢东盟有关国家战略上遏制中国。

  美国的全球地位由覆盖全球的同盟体系来支撑。〔1〕受制于自身实力的下降和美国霸权的全球挑战,美国更加依靠“小多边”体系作为印太安全结构的支撑。冷战时期,日本和菲律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军事盟国。当前,美国与日本、菲律宾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也成为美日菲安全合作的重要制度基础。为了补齐“第一岛链”中菲律宾的短板,抓住菲小马科斯执政“亲美”的契机,美国强化与菲律宾的军事安全关系,促进日菲安全合作,推动形成由美国主导,美日合作为主轴,菲律宾积极参与的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

  (二)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亲美,对华南海争端升级,美国联合日本加快与菲律宾构建三边合作机制。

  2022年6月,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后,调整杜特尔特时期“近中疏美”的外交政策,与美日加强双边和三边军事安全合作,在南海主权争议岛礁及附近海域与中国对抗升级。美菲、日菲双边关系逐步强化,三边合作开启,迅速升级幷趋于制度化。2022年9月,美日菲以视频方式举行三边防务政策对话。2023年5月1日,小马科斯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后发表《联合宣言》,提出“期待建立美日菲、美澳菲三边合作模式”〔2〕。2023年6月,美日菲海岸警卫队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同月,三国国家安全顾问在东京举行安全对话,会后决定定期就东海、南海问题展开磋商,实现南海联合演习常态化。同年7月、9月,三国外长两度举行三边会晤,提出“基于包括南海形势在内的严峻战略环境,推进三国合作具体化”。2024年4月11日,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幷发布《美日菲联合宣言》。首脑会谈是三边最高级别的外交政策与国防安全战略协调,意味着三边合作正式确立,幷机制化和常态化。

  美日菲三边合作主要聚焦军事安全领域,随着合作推进,已经扩大到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美日菲三边合作的议题主要有:一是军事安全领域。通过联合军演与训练、海上联合巡逻,深化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合作,促进三边军事互操作性,提升机动纵深防御能力。二是经贸领域。美日加强对菲律宾的直接投资,以及在电动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半导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给予菲律宾支持。通过开启吕宋经济走廊,支持菲律宾苏比克湾、克拉克、马尼拉和八打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促进菲律宾经济增长,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以及可能面临中国“经济胁迫”的担忧。

  (三)美日菲合作成为美国遏制中国、补齐“第一岛链”短板的战略工具,由于制度惯性,该机制将降低三边国内政治变化对于安全合作的负面影响。

  美日菲三边合作虽然不是实质意义的军事同盟,但仍然具有开创性,其与美日韩、美日澳印等“小多边”机制,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建立的构建防御中国战略扩张的重要联盟。“小多边”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单边、双边和多边三种模式,在共同的战略利益、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扩大和深化了美国与日本、菲律宾之间的安全构架,构筑了灵活且坚定的三边合作机制。在三边合作框架的推动下,三国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促进美菲同盟、日菲准同盟关系迅速提升,开展更为紧密的三方安全合作。通过联合海上演习、定期联合巡逻,联合生产先进武器与协同部署,促进美日菲三边在东海、台海、南海之间进行战略联动,有助于增强三方的威慑力,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中长期来看,即使前总统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其可能对于“小多边”的安全合作机制不再看重,或者菲律宾政府换届,可能调整亲美的外交政策,但是受制度惯性的影响,通过制度化确定的防务对话、军事演习、海上联合巡逻等例行互动,依然能够维持美日菲三边合作。

  二、美日菲三边涉台合作新动向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对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渲染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动盟友和伙伴对其进行战略协作,提前制定应对计划和预案,提升一体化威慑能力。在美国的主导和推动下,围绕台海、东海、南海问题,以军事安全为重点的美日菲双边合作在不断加强,日本与菲律宾双边准同盟关系逐步确立,美日菲三边合作逐步深入。其中因应“台湾有事”是美日菲合作重点,双边和三边涉台合作,正逐渐深化、细化和实操化。

  (一)美日以应对“台湾有事”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执行明确的作战计划,全面升级同盟关系。

  近年来,美日联盟不断深化,提升介入台海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突出应对“台海有事”的联合实战化准备,进入到“愈做愈细、愈做愈实、愈做愈升级”的状态。〔3〕一是美日以及“美日+多边”机制场合屡次提出“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2021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后发表《美日联合声明》提及台湾问题,首次突破了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日两国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不涉台的惯例。〔4〕2024年4月11日,日首相岸田文雄与拜登会晤幷发布《联合声明》,美日同盟关系实现重大升级,涉及多项涉台合作。二是美日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推动安保一体化。2021年3月,美日举行的外交、防务“2+2”会谈提出“有必要探讨自卫队能为前往支援台湾的美军提供何种协助”。同年12月24日,美日军方以“台湾有事”为假想目标制定《日美新联合作战计划草案》。根据该草案,美海军陆战队在日本西南部的南西岛链建立一个攻击军事据点,美国海军陆战队将部署于此,日本自卫队负责提供弹药和燃料的后勤支持。〔5〕2023年1月,美日外交防务“2+2”会谈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共同使用包括冲绳县嘉手纳弹药库在内的日本西南诸岛设施幷扩大联合演训。2024年4月10日,美日首脑会晤发布的《美日联合声明》,美日同盟关系大幅升级。该《声明》提出,美日将调整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指挥统制机制,在重要军事和国防装备的开发和潜在合作生产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三是日本与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签署《互惠准入协定》,为一旦“台湾有事”,美国西方盟友介入提供基地。四是美日加强对中国对台军事威慑行动的干扰与情报监测。2022年5月8日,美日出动“里根”号和“林肯”号航空母舰、“出云”号准航母,协同F-15J战机等对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常规训练的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联合情报搜集和警戒监视。五是在台海区域频繁开展军事演习,还邀请澳大利亚等国家参与,扩大演习规模和声势。六是美日协同加强对台经济合作。尤其是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构建多边合作,加强对中国大陆的高新技术领域封锁。

  (二)菲律宾配合美国加强军事安全合作,为美国介入台海问题新增四个军事基地,推动南海与台海问题联动。

  美菲军事安全合作具有明显涉台因素。1951年两国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98年两国达成《访问部队协议》,主要目的是为应对中国大陆武力攻台加强军事合作。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总统执政期间,与中国在南海岛礁争端激化,2014年与美国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到杜特尔特总统执政时期,菲律宾与美国的合作渐行渐远,2021年6月、2022年6月、11月三度中止《加强防务合作协议》。2022年小马科斯执政以来,把加强美菲安全关系作为优先事项,与中国在南海争议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争端日益升级。2023年4月,美菲在华盛顿恢复举行2016年中断了的外长和防长“2+2”会谈,小马科斯政府向美国新提供四个军事基地,其中有三个面对着巴士海峡另一侧的台湾岛,另一个正对着南沙群岛,美国在菲律宾军事基地增加至九个,美军将扩大在菲律宾的轮换部署幷预置更多的武器,为未来美国在台海和南海有事时快速集结和后勤保障提供有利条件。同年5月3日,美菲国防部发布《双边防务合作指南》,明确阐述美国对菲律宾的防卫承诺范围〔6〕。该指南是自1951年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后首次发布具体的防务指南。2024年3月,菲律宾在距离台湾岛仅有200公里的巴丹群岛计划建设一座由美国出资的民用港口,一旦“台湾有事”,该港口用于接受从台湾返回菲律宾的劳工以及难民,菲律宾军方也将加强在巴丹群岛的“军事存在”。4月12日,美菲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外长防长和国家安全顾问“3+3”会谈,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合作。4月22日至5月10日,美菲在菲北部和西部海域启动“肩幷肩”年度联合军事演习,日本作为军事观察员参与。在此期间,美国将“提丰”陆基中程导弹部署在菲律宾北部,对中国构成战略威慑。5月31日,菲总统小马科斯在香格里拉峰会发表主旨演讲,就南海争端,对中国强硬划下战争红线。峰会期间,美国防长奥斯汀再度重申美国对菲的安全承诺。

  (三)日菲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推动签署《互惠准入协议》,构筑准军事同盟关系,联合介入台湾问题。

  日本和菲律宾邻近台湾,都担忧台海爆发冲突波及本国安全。2011年两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12年“黄岩岛事件”发生后,日菲军事安全合作迅速提升,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全面丰富,实质性内容也逐渐增多,日本成为菲律宾最信赖的安全伙伴之一。杜特尔特时期,菲律宾和日本防务联系明显加强。2020年8月,菲律宾与日本签署总价值1.035亿美元的军事采购合同,采购日本三菱公司的四部预警雷达,以升级菲律宾空域控制系统。2022年4月,日、菲外长及防长首次举行“2+2”会谈。日本也成为继美国后成为菲第二个“2+2”对话国。该机制成为推进日菲双边安全和防务合作的“关键工具”。日菲针对中国提出“不允许在印太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凭藉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2023年11月,岸田文雄访菲时表示,期待将两国双边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幷在菲议会发表演讲期间,特别提及加强美日菲防务合作。两国同意日本自卫队到菲律宾先从灾害救援和人道支援任务着手,逐步过渡到两国间联合训练,以及美国参与的美日菲联合训练。两国领导人还宣布推动达成双边《互惠准入协定》,通过该协议允许两国的部队部署到对方的领土进行联合活动,包括军事演习。岸田政府决定根据“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框架向菲律宾提供小型警备船、雷达和无人机,向菲律宾海军提供2839万元(约合400万美元)的赠款,用于建设一套沿海雷达系统。目前,日菲加快谈判《采购和交叉服务协议》《互惠准入协定》,力图促进两国军事互操作性,实现武器转让,甚至可能在菲律宾基地部署日本军队。

  (四)美日菲加强军事情报等领域安全合作,推动三边与台湾加强军事互动协同,强化美国“联合岛屿防御概念”计划。

  随着美日菲合作深化,美日菲在三边合作逐渐明确台海问题的重要性。2024年4月11日,在首次三边峰会幷发表的《联合愿景声明》中,提出“台湾海峡和平与安全作为全球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要素的重要性”。〔7〕美日菲涉台合作主要有:美日加大援菲以提升其装备及海上能力、推动日菲达成《互惠准入协定》。美国海岸警卫队、日本海上保安厅以人员培训、资金援助、联合演练等形式,为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建设提供支援;加强安全和防务合作,通过“2+2”会议、海事对话以及三方会谈等方式不断加强战略协调,通过扩大联合军演和常态化海上联合巡航、签署《互惠准入协定》等,持续提升三方的战场相互配合能力和互操作性。三方强化信息与情报共享能力和共享机制建设。为提升“联合海域/空域感知能力”,美国援助菲律宾部署东南亚首个“星链”项目。此外,随着美台军事伙伴关系公开性与合作性的加强,台湾与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加强军事协调,强化美国“联合岛屿防御概念”计划,加强“第一岛链”内对抗中国大陆。

  (五)从国内层面,日本迎合美国战略需要,增加国防支出,为“台湾有事”做大规模战争动员准备。

  1999年日本制定的《周边事态法》就将台海纳入“一旦有事,自卫队可支援美军行动”的“周边地区”。2016年通过的“新安保法”中,日本将原《周边事态法》修订为《重要影响事态法》。根据《重要影响事态法》的规定,日本自卫队可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搜索救助以及船舶检查等保障措施,但不得涉及武力威胁和行使武力。2022年12月,岸田政府发布《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日本防卫政策由“专守防卫”向“先制攻击”的重大改变,日本还将国防开支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明确提出发展新反击能力、吓阻潜在攻击、增加弹药库存等目标,幷将弹药储备重点区域从北海道转移到西南方向,以应对“台湾有事”。与此同时,日本还制定战争应急政策和建设应急场所。2024年3月,日本政府持续加强冲绳县与西南离岛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定疏散政策。另外为了避免战火扩及日本全境,岸田政府在全国安排了5.6万处“紧急避难设施”,以防冲突事态扩大。同时,日本为战争进行国家动员,将公共基础设施整备及扩建,完善“特定机场与港湾”,以在突发事态之际供日本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使用。日本拟将北海道、冲绳等7个道县的16处机场港湾指定为“有事”据点,指定为“特定利用机场、港湾”。2024年2月9日,日本岸田内阁会议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正式确认在日本防卫省下建立常设统合司令部加强战前国内军事协调,幷与美国加强协同指挥。日本还加强军事部署,将“爱国者”防空导弹部署到了台湾岛周边的宫古岛。

  三、美日菲涉台动向的影响与制约

  美国印太“小多边”合作构建和日益机制化、网络化,对台海以及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对两岸和平统一构成严峻挑战,导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严重恶化。日本、菲律宾等盟国与美国加强军事安全绑定,中国与美国的矛盾已经超出两国层面,美日着手为与中国的战争做长期准备,围绕东海、南海、台海涉及主权争端问题,形成三海联动,突然爆发战争的风险、规模、范围都可能增加。短期来看,美国意在加强三国对华博弈的筹码,重点维持地区权力均势,主要目的是防御,形成对华战略威慑,且日菲两国介入台海问题的能力和深度相对有限,对美日菲介入台海局势构成制约。

  (一)在美日菲加强对中国战略威慑的形势下,“以台制华”促台“以武拒统”,台湾民进党当局加强与中国大陆对抗态,对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产生巨大破坏性。

  台湾的赖清德不仅是“理念型台独分子”,更是“行动派台独”,5月20日,赖清德在“就职演讲”中宣扬“台独”理念,夸大大陆对台湾武力威胁,企图调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防备,让台民众都成为“台独”的推手。短期来看,拜登政府因美国大选也不允许赖清德给美国“添烦添乱”,赖清德可能暂不会放开手脚推动“台独”,不太会做触发中国大陆军事行动的事情,因此2024年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概率幷不高。但台当局在美日支持下小动作不断,台湾防务部门声称,“如果敌军机舰侵入台上空及岸外海域范围,展开行动后仍无法驱离,可合法授权第一线指挥官,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反制”,因此,两岸之间仍然有爆发摩擦冲突的风险。中期来看,随着赖清德地位稳固、美日等加强对台湾军事安全合作,赖的“台独”野心可能更加膨胀,“台独行动”风险会变得更高,两岸和平统一面临严峻挑战。

  (二)破坏中日、中菲关系,推动台海与南海、东海“三海联动”,组建“亚洲版北约”来消耗中国力量,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美国加强与台湾的双边关系,通过武装台湾,推动美日菲三方介入台海局势,试探中国底线。美国可能希望以制造摩擦为契机,引发东亚地区爆发局部冲突或者战争,复制俄乌冲突模式,通过打“代理人战争”,美国以及西方盟友背后进行军事援助,来消耗中国的力量。一是美国“以台制华”意图协助台湾当局“以武拒统”,强化“美日菲”“美日韩”“美日印澳”“美英澳”等小多边机制,加强对台海、南海等问题的介入,加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威慑姿态,吓阻中国大陆在台海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从战略角度看,美日可将军队部署到菲律宾军事基地,若中国大陆军队进入台湾,在台湾北面必然会面对美日军队的威胁,在南部则面临驻菲律宾美军的攻击。美军还可藉助在菲多个军事基地,部署导弹等武器,对中国大陆进行持续攻击。二是美日菲安全合作介入台湾问题,已严重冲击中美、中日、中菲关系政治基础的台湾问题底线。两岸间爆发战争情况下,美国可以裹挟日本、菲律宾参与大规模联合武装干涉台海问题,导致台海冲突迅速演变成为地区性战争。三是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围绕着岛礁的争夺,短期内其所造成的偶发的危险性可能要大于台海地区。美日强化与菲律宾安全合作,可以诱拉更多与中国南海主权争端国家,加强这些国家与美日安全合作,加剧南海争端,破坏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声誉,分化、瓦解中国—东盟合作,分散中国对台战略资源。四是日本和菲律宾可能与更多美西方盟友签署《互惠准入协定》,意图将澳大利亚、英国等军事力量引入台海以及东海、南海,进一步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三)美日菲涉台合作面临制约,三国都依然难以冒着与中国关系破裂的风险,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支持“台独行动”。

  尽管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日益激烈,但美国认识到,受俄乌冲突、巴以局势等羁绊,美国自身对于台海、南海等地区提供的战略支持相对有限,拜登政府幷不想与中国爆发直接冲突。拜登表示美国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世界利益,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因此,美国主导美日菲三边合作主要目标是防御性的战略威慑,既有维护保证“第一岛链”围堵、遏制中国崛起的有效性,又极力避免完全卷入地区性大规模冲突。通过三边合作,美国试图让其盟友承担更大比例的地区安全负担,幷进一步将其盟友纳入其防御体系。

  日菲都担心台海爆发冲突,自身国家利益被美国的“印太战略”所挟持,从而被迫实施遏制中国的政策,影响乃至恶化与中国的关系。日本与中国仍然保持较为密切经贸关系,中国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与中国经贸等领域合作符合日本利益。美国期待在台海危机局势下掌握对日本自卫队的指挥权,但在日本法律上,日本自卫队不可能接受美国的指挥。日本宪法规定,“禁止日本通过武装力量介入国际争端”,因此一旦“台湾有事”,受宪法制约,日本难以完全迅速介入台海冲突。多位日本战略界学者警告称,日本必须谨慎参与美国为“保台”制订的军事计划,以免被美利用充当争取时间的“防波堤”。〔8〕

  至于菲律宾方面,其高层对于扩大美日菲三边关系,可能以牺牲菲律宾外交政策独立性为代价明显不满。小马科斯的姐姐伊梅·马科斯明确反对军事安全过于依赖美国。对于小马科斯亲美的政策,伊梅·马科斯呼吁南海问题不应该依赖诸如美国等外部大国的力量,而应该以东盟为中心,与中国谈判化解争端。她还质疑菲律宾向美国新增四个军事基地的合理性,因为这意味着菲律宾将更深入地介入台海问题“为美国而战”。因此,菲律宾参与介入台海问题意愿相对有限。即便台海冲突爆发,菲律宾可能会允许美国使用其领土上的基地,但菲律宾的参与程度可能仅限于后勤支持,而不是实地部署军队。

  注释:

  ①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②Joint Statement of the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The White House,May 1 2023,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01/joint-statement-of-the-leaders-of-the-united-states-and-the-philippines/.

  ③时殷弘:《美国同盟和联盟体系的对华军事态势现状》,《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2期,第3页。

  ④"U.S.-Japan Joint Leaders'Statement: 'U.S.-Japan Global Partnership for a New Era',"The White House,April 16,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4/16/u-s-japan-joint-leaders-statement-u-s-japan-global-partnership-fora-new-era/.

  ⑤日美被曝制定联合作战计划应对台湾突发事态,2021-12-24,http://www.crntt.com/doc/7_0_106257235_1.html。

  ⑥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Bilateral Defense Guidelines,May 2023,https://media.defense.gov/2023/May/03/2003214357/-1/-1/0/THE-UNITED-STATES-AND-THE-REPUBLIC-OF-THE-PHILIPPINES-BILATERAL-DEFENSE-GUIDELINES.PDF.

  ⑦Joint Vision Statement from the Leaders of Japan,the Philippines,and the United States,APRIL 11,2024,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4/11/joint-vision-statement-from-the-leaders-of-japan-the-philippines-and-the-united-states/.

  ⑧北村淳”台湾危机をめぐる米中の思惑アメリカは日本を‚防波堤‛にして时间稼ぎ?”、AERA dot、2022年2月12日、https://dot.asahi.com/articles/-/42360,[2023-09-13]。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7月号,总第319期,P85-91)

据报导,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自卫舰队司令部正在研究同菲律宾海军建立“姊妹部队”机制。

  中评社╱题:美日菲三边涉台新动向以及影响 作者:王海峰(南宁),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讲师/博士

  【摘要】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菲律宾强化与美日安全关系,与中国南海争端升级,以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为基础,美日菲三边合作迅速推进。基于“台湾有事”的认知成为美日菲三方合作的重要动力,因应“台海有事”亦成为美日菲合作的重点。美日菲以三边合作机制为纽带,加强军事互操作性和经济韧性,推动东海、台海与南海问题的联动,积极介入台海局势,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严峻威胁和挑战。可以预见,短期内,美日菲安全合作迅速强化,以加强对中国战略威慑,涉台合作会不断深化,但三国仍都难以冒着与中国关系破裂的风险,公然军事支持“台独行动”。

  2024年4月11日,美日菲首次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会后发表《美日菲联合声明》,标志着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正式确立。2022年美日菲启动战略对话,三边从加强军事安全合作,向经济、能源、技术等领域扩展延伸,意在补足“第一岛链”短板,加强三边协同,提升对中国威慑力。基于“台湾有事”的认知形成美日菲三边合作的重要动力,因应“台海有事”亦成为三边合作的重点。美日菲涉台动向,以及东海、台海与南海问题的联动性,已成为威胁台海稳定和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从双边到三边美日菲合作加速推进

  为巩固和强化“第一岛链”军事力量,分化和瓦解中国—东盟关系,加强对中国战略遏制,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加强“太平洋威慑倡议”“一体化威慑”等前沿部署,提升与盟友、伙伴的军事安全合作,构建“美日印澳”“美日韩”“美英澳”等多个“小多边”合作机制,印太“北约化”特征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美日菲以双边同盟为基础,三边合作迅速开展,突飞猛进。

  (一)美国构建的“第一岛链”难再遏制中国崛起,试通过强化“小多边”体系,织密遏制中国的战略网络。

  “第一岛链”是衔接日本和东南亚的岛屿网络,是中美在太平洋之间的重要屏障,是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军事实力增强,中美之间权力发生转移。中国通过持续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加强在沿海和舰船上部署导弹,美国在“第一岛链”以及周边区域丧失绝对力量优势。尽管美日不断强化双边同盟体系,但是面对中国迅速崛起,依然认为自身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和挑战,尤其是菲律宾已成为“第一岛链”的薄弱环节。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由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紧张对立,到外交转圜,实现战略对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杜特尔特政府与美国因国内“反毒战争”等分歧而关系紧张,美菲军事同盟遭到严峻考验。杜特尔特甚至威胁要废除包括《访问部队协议》等与美国签署的防务协议。随着中国—东盟关系日益密切,东盟国家更倾向于依赖中国,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与中国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美国很难拉拢东盟有关国家战略上遏制中国。

  美国的全球地位由覆盖全球的同盟体系来支撑。〔1〕受制于自身实力的下降和美国霸权的全球挑战,美国更加依靠“小多边”体系作为印太安全结构的支撑。冷战时期,日本和菲律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军事盟国。当前,美国与日本、菲律宾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也成为美日菲安全合作的重要制度基础。为了补齐“第一岛链”中菲律宾的短板,抓住菲小马科斯执政“亲美”的契机,美国强化与菲律宾的军事安全关系,促进日菲安全合作,推动形成由美国主导,美日合作为主轴,菲律宾积极参与的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

  (二)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亲美,对华南海争端升级,美国联合日本加快与菲律宾构建三边合作机制。

  2022年6月,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后,调整杜特尔特时期“近中疏美”的外交政策,与美日加强双边和三边军事安全合作,在南海主权争议岛礁及附近海域与中国对抗升级。美菲、日菲双边关系逐步强化,三边合作开启,迅速升级幷趋于制度化。2022年9月,美日菲以视频方式举行三边防务政策对话。2023年5月1日,小马科斯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后发表《联合宣言》,提出“期待建立美日菲、美澳菲三边合作模式”〔2〕。2023年6月,美日菲海岸警卫队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同月,三国国家安全顾问在东京举行安全对话,会后决定定期就东海、南海问题展开磋商,实现南海联合演习常态化。同年7月、9月,三国外长两度举行三边会晤,提出“基于包括南海形势在内的严峻战略环境,推进三国合作具体化”。2024年4月11日,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幷发布《美日菲联合宣言》。首脑会谈是三边最高级别的外交政策与国防安全战略协调,意味着三边合作正式确立,幷机制化和常态化。

  美日菲三边合作主要聚焦军事安全领域,随着合作推进,已经扩大到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美日菲三边合作的议题主要有:一是军事安全领域。通过联合军演与训练、海上联合巡逻,深化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合作,促进三边军事互操作性,提升机动纵深防御能力。二是经贸领域。美日加强对菲律宾的直接投资,以及在电动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半导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给予菲律宾支持。通过开启吕宋经济走廊,支持菲律宾苏比克湾、克拉克、马尼拉和八打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促进菲律宾经济增长,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以及可能面临中国“经济胁迫”的担忧。

  (三)美日菲合作成为美国遏制中国、补齐“第一岛链”短板的战略工具,由于制度惯性,该机制将降低三边国内政治变化对于安全合作的负面影响。

  美日菲三边合作虽然不是实质意义的军事同盟,但仍然具有开创性,其与美日韩、美日澳印等“小多边”机制,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建立的构建防御中国战略扩张的重要联盟。“小多边”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单边、双边和多边三种模式,在共同的战略利益、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扩大和深化了美国与日本、菲律宾之间的安全构架,构筑了灵活且坚定的三边合作机制。在三边合作框架的推动下,三国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促进美菲同盟、日菲准同盟关系迅速提升,开展更为紧密的三方安全合作。通过联合海上演习、定期联合巡逻,联合生产先进武器与协同部署,促进美日菲三边在东海、台海、南海之间进行战略联动,有助于增强三方的威慑力,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中长期来看,即使前总统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其可能对于“小多边”的安全合作机制不再看重,或者菲律宾政府换届,可能调整亲美的外交政策,但是受制度惯性的影响,通过制度化确定的防务对话、军事演习、海上联合巡逻等例行互动,依然能够维持美日菲三边合作。

  二、美日菲三边涉台合作新动向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对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渲染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动盟友和伙伴对其进行战略协作,提前制定应对计划和预案,提升一体化威慑能力。在美国的主导和推动下,围绕台海、东海、南海问题,以军事安全为重点的美日菲双边合作在不断加强,日本与菲律宾双边准同盟关系逐步确立,美日菲三边合作逐步深入。其中因应“台湾有事”是美日菲合作重点,双边和三边涉台合作,正逐渐深化、细化和实操化。

  (一)美日以应对“台湾有事”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执行明确的作战计划,全面升级同盟关系。

  近年来,美日联盟不断深化,提升介入台海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突出应对“台海有事”的联合实战化准备,进入到“愈做愈细、愈做愈实、愈做愈升级”的状态。〔3〕一是美日以及“美日+多边”机制场合屡次提出“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2021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后发表《美日联合声明》提及台湾问题,首次突破了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日两国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不涉台的惯例。〔4〕2024年4月11日,日首相岸田文雄与拜登会晤幷发布《联合声明》,美日同盟关系实现重大升级,涉及多项涉台合作。二是美日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推动安保一体化。2021年3月,美日举行的外交、防务“2+2”会谈提出“有必要探讨自卫队能为前往支援台湾的美军提供何种协助”。同年12月24日,美日军方以“台湾有事”为假想目标制定《日美新联合作战计划草案》。根据该草案,美海军陆战队在日本西南部的南西岛链建立一个攻击军事据点,美国海军陆战队将部署于此,日本自卫队负责提供弹药和燃料的后勤支持。〔5〕2023年1月,美日外交防务“2+2”会谈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共同使用包括冲绳县嘉手纳弹药库在内的日本西南诸岛设施幷扩大联合演训。2024年4月10日,美日首脑会晤发布的《美日联合声明》,美日同盟关系大幅升级。该《声明》提出,美日将调整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指挥统制机制,在重要军事和国防装备的开发和潜在合作生产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三是日本与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签署《互惠准入协定》,为一旦“台湾有事”,美国西方盟友介入提供基地。四是美日加强对中国对台军事威慑行动的干扰与情报监测。2022年5月8日,美日出动“里根”号和“林肯”号航空母舰、“出云”号准航母,协同F-15J战机等对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常规训练的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联合情报搜集和警戒监视。五是在台海区域频繁开展军事演习,还邀请澳大利亚等国家参与,扩大演习规模和声势。六是美日协同加强对台经济合作。尤其是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构建多边合作,加强对中国大陆的高新技术领域封锁。

  (二)菲律宾配合美国加强军事安全合作,为美国介入台海问题新增四个军事基地,推动南海与台海问题联动。

  美菲军事安全合作具有明显涉台因素。1951年两国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98年两国达成《访问部队协议》,主要目的是为应对中国大陆武力攻台加强军事合作。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总统执政期间,与中国在南海岛礁争端激化,2014年与美国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到杜特尔特总统执政时期,菲律宾与美国的合作渐行渐远,2021年6月、2022年6月、11月三度中止《加强防务合作协议》。2022年小马科斯执政以来,把加强美菲安全关系作为优先事项,与中国在南海争议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争端日益升级。2023年4月,美菲在华盛顿恢复举行2016年中断了的外长和防长“2+2”会谈,小马科斯政府向美国新提供四个军事基地,其中有三个面对着巴士海峡另一侧的台湾岛,另一个正对着南沙群岛,美国在菲律宾军事基地增加至九个,美军将扩大在菲律宾的轮换部署幷预置更多的武器,为未来美国在台海和南海有事时快速集结和后勤保障提供有利条件。同年5月3日,美菲国防部发布《双边防务合作指南》,明确阐述美国对菲律宾的防卫承诺范围〔6〕。该指南是自1951年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后首次发布具体的防务指南。2024年3月,菲律宾在距离台湾岛仅有200公里的巴丹群岛计划建设一座由美国出资的民用港口,一旦“台湾有事”,该港口用于接受从台湾返回菲律宾的劳工以及难民,菲律宾军方也将加强在巴丹群岛的“军事存在”。4月12日,美菲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外长防长和国家安全顾问“3+3”会谈,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合作。4月22日至5月10日,美菲在菲北部和西部海域启动“肩幷肩”年度联合军事演习,日本作为军事观察员参与。在此期间,美国将“提丰”陆基中程导弹部署在菲律宾北部,对中国构成战略威慑。5月31日,菲总统小马科斯在香格里拉峰会发表主旨演讲,就南海争端,对中国强硬划下战争红线。峰会期间,美国防长奥斯汀再度重申美国对菲的安全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