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成: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安全环境变乱交织、十分脆弱。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激烈博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经济领域明显体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呈现。另外,中、美经济表现和博弈关乎世界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周期”、“美国政治周期”、“世界经济清算周期”尤为值得关注。而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考验两岸产供链的粘合度;二是两岸政治关系紧绷状态下考验两岸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活力;三是中美激烈博弈下台湾高科技产业成为美规锁中国大陆的武器,而一旦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被美国“武器化”,其荣光难持久;四是台湾被捆绑在美国战车上,经济迟早被掏空、吸乾,极限情景下将会崩盘。

  张运成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安全环境变乱交织、十分脆弱。2024年3月,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新书《革命时代》出版。书中提出了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三场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科技革命。全球力量格局呈现为中美博弈,大争之势。“一超多强”转变为“一超弱化,多强并起”,包括美、中、俄;欧洲战略自主愿望更迫切;区域大国(印度、印尼、土耳其)更积极作为。

  全球发展格局体现为激烈争夺,大拼之势。2024年1月6-12日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刊登“通向富裕之路:21世纪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的竞赛”文章指出,全球南方分化,人才、财富、产供链、资源特别是关键矿产品等争夺、拼抢激烈。2024年除了拼政治,各国拼经济、拼发展、拼生存。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全球安全格局风险活跃。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显示传统安全威胁加大。2024年2月21日,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发表《保卫英国:应对更加危险的世界》演讲,放言世界正从战后世界回归到战前世界。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老巢的英国,此时此刻放出这样的言论,需要警惕!

  非传统安全的隐患愈发多元。各国遭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概率愈发增大。近年来,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一条涵盖苏丹、查德、尼日尔、马里、布吉纳法索和几内亚的“非洲政变带”。其中,马里、布吉纳法索和查德定于2024年举行总统选举,届时政治动荡、社会不满和武装冲突将更加激烈。南苏丹目前定于2024年12月举行的选举预计将至少推迟到2025年。

  全球治理格局加速重构。发达国家架空现有治理体系,发展中国家推动变革动能上升,但参与全球治理、影响舆论的能力尚不足。

  张运成指出,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激烈博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经济领域明显体现,“三变”加速呈现:

  一是世界之变,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之变。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屡遭重击,先有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英国脱欧轮番登场,后有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巴冲突密集来袭。全球经济增长格局上,“三高一低”(中高通胀、中高利率、极高债务、低增长)正取代“三低一高”(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中低增长)。2023年成为世界经济20年来非危机时段增长最弱的年份之一(3%),仅高于 2019年 2.8%。IMF 最新预计2024年增长率为3.1%,远低于2000-2019年3.8%的历史平均水准。   国际贸易增速锐减,国际投资持续萎缩。世贸组织2021年11月一份报告指出,2000-2010年全球总出口年增8.7%,但2010-2019年增速大幅放缓,降至3.7%,表明全球价值链扩张的全盛期即“超全球化”逐步进入“慢全球化”。据最新资料,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仅为0.8%,国际投资也不容乐观。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势持续放缓。20世纪90年代FDI年均增长15%,2000-2010年均增长8%,2010-2020年均增长 1%,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降为负值。

  二是时代之变。世界经济发展逻辑丕变。政治、安全逻辑正迅速超越经济、市场逻辑,经济要素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愈演愈烈。经济和市场规则不再是世界经济的决定性力量,成本和效率不再是跨国公司的关键性考量。各国经济政策内顾,全球治理效能式微。2024年是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大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对地缘冲突的关注远大于世界经济。

  三是历史之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奇迹极大改变全球经济图景,亚洲世纪加速到来。2022 年世界经济总量前十名国家中,有四个在亚洲(中、日、印度、韩)。印尼预计也将很快进入前十。2030年前后,印度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亚洲的经济增速预计为3.9%,略低于此前预测的4%,但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60%,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准。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经济的引领者。

  张运成说,基于以上,国际经济关系处于重大结构性调整期,中、美经济表现和博弈关乎世界经济走向,“三期”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合作的“中国经济周期”,因为自身经济减速、调整、转型,之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影响呈现新特点。   二是竞争、博弈为特点的“美国政治周期”卷土重来。比如 2024 年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贯穿全年,对全球安全、稳定和经济产生最重大影响和冲击。若特朗普当选,恐怕会世界大乱;若特朗普败选,则可能美国大乱,是为政治革命。

  三是世界经济进入清算周期,各种矛盾加深难以调和,恐遭遇不期而至大危机,进入暴力调整期。长时段视之,世界经济正处为期50-60年的第五轮康得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的下行阶段,整体属萧条期。该时期世界经济增量有限、存量争夺激烈,但美超英、日追美的历史均表明,如能开辟制胜新赛道,实现产业升级,追赶国能在萧条期加速收窄与领先国的差距。

  张运成表示,在科技革命方面,放眼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利用疫后 2-5年时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为高品质、高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储力蓄能。经此调整,全球或出现一批“被挑选出来的冠军企业”,并成为下一波全球经济增长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外部安全环境方面,美西方对中国全面打压、遏制无所不用其极。生产过剩、“新三样”成了美攻击靶子。2022年5月美国联合欧盟、安哥拉、刚果、赞比亚、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金融公司签署共同开发“洛比托走廊”及赞比亚-洛比托铁路备忘录,对冲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不惜投入真金白银。

  中东成为大国构建“欧亚运输走廊”的竞技场,这些走廊不仅为大国提供替代性贸易线路,也将催生新的地缘战略联盟。2023年9月,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美国、欧盟和印度宣布共推“印度一中东一欧洲经济走廊”(IMEC),但受以巴冲突影响,该走廊的建设短期内陷入困境;伊朗和俄罗斯宣布将共建“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伊拉克希望土耳其和中国继续支持“伊拉克发展之路”(IDR),该项目与土耳其宣导的欧亚运输路线“中间走廊”交汇,而该走廊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存在许多地缘冲突风险(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朝鲜半岛、印度、缅甸等)。2022年全球军费2.23万亿美元。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台海南海东海情势十分危险、紧迫、复杂。

  张运成认为,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则之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大拼之势。参与和引领全球规则制定是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领域的规则升级和新领域的规则制定同步推进。全球生产要素发生变化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演进,各国复杂的利益诉求,使得新的全球规则博弈呈现许多新特点:一是失序,经贸规则本身要求法制化,但国际政治与大国博弈令其失序;二是失衡,全球经济结构权力去中心化,经济治理随之碎片化;三是失能,治理动能和效果大幅减弱。

  具体看,在经贸规则博弈态势上,国际经贸传统规则领域拓展包括全面的市场准入、严格的原产地规则、高标准投资规则;同时又涵盖经济发展新议题包括监管一致性、竞争中立(国有企业议题)、劳工和环境议题、中小企业议题等。金融规则博弈态势上,央行数字货币兴起,规则之争将日趋白热。绿色金融蓄势待发,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实践过渡,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将加速推进。其他包括气候变化规则博弈,大宗商品定价规则博弈,以拉新兴领域规则博弈态势包括数位经济规则、生物安全规则领域和人工智慧领域规则博弈均将明显激烈。

  “总之,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方面,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考验两岸产供链的粘合度;两岸政治关系紧绷状态下考验两岸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活力,大陆在拼经济,台湾在拼政治;中美激烈博弈下台湾高科技产业成为美规锁中国大陆的武器,而一旦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被美国“武器化”,其荣光难持久;台湾被捆绑在美国战车上,经济迟早被掏空、吸乾,极限情景下将会崩盘。”张运成最后补充道。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中评智库基金会6月27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围绕今后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内外因素变化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主持;评论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安全环境变乱交织、十分脆弱。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激烈博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经济领域明显体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呈现。另外,中、美经济表现和博弈关乎世界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周期”、“美国政治周期”、“世界经济清算周期”尤为值得关注。而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考验两岸产供链的粘合度;二是两岸政治关系紧绷状态下考验两岸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活力;三是中美激烈博弈下台湾高科技产业成为美规锁中国大陆的武器,而一旦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被美国“武器化”,其荣光难持久;四是台湾被捆绑在美国战车上,经济迟早被掏空、吸乾,极限情景下将会崩盘。

  张运成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安全环境变乱交织、十分脆弱。2024年3月,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新书《革命时代》出版。书中提出了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三场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科技革命。全球力量格局呈现为中美博弈,大争之势。“一超多强”转变为“一超弱化,多强并起”,包括美、中、俄;欧洲战略自主愿望更迫切;区域大国(印度、印尼、土耳其)更积极作为。

  全球发展格局体现为激烈争夺,大拼之势。2024年1月6-12日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刊登“通向富裕之路:21世纪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的竞赛”文章指出,全球南方分化,人才、财富、产供链、资源特别是关键矿产品等争夺、拼抢激烈。2024年除了拼政治,各国拼经济、拼发展、拼生存。